搜索
佛山荷梦的头像

佛山荷梦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9/01
分享

一本有趣而厚实的三江民俗全书 —— 读梁德荣的《北江故事》

三水,有山有水,风景奇丽。宋杨万里曾描绘过三水:“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三水,地处岭南,更因为水系发达,自古是商贸重地。这里蕴蓄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更因文化的源远流长,很多风俗、古迹、遗产,流传了下来 ,有些,却濒临绝迹的命运。如何发掘这些文化?这需要有担当,有能力的人去完成。这个人,就是中国作协会员、佛山作协副主席梁德荣。清黄图珌《看山阁笔记》中云:“君子之立言,其幽如兰,其贵如金。”此话估摸可用于梁德荣的新著《北江故事》。

全书共分六部分:“三江源流”“名城古迹” “民间风情” “岭南风物” “人文遗产” “三江食俗”。是作家历时八载,在《佛山日报.今日三水》开辟“闲话三江”专栏的结集。一个“闲”字,定性了文字的自由、闲适、趣味;但一个“话”字,又凸现了文字的依据、力度与准确性。文字发酵于三江,滔滔江水,翻滚着历史、人文的余波。要完成这本巨作,要求作家在浩瀚的史册中翻阅、寻觅、筛选,剪裁、书写、成章,耗费几多心血?甄别几多真伪?

文短,似易就,殊不知,短文,有时更显难度。特别,要做到,一文,述一来历,阐一古迹,披一民风,数一民俗,均真实而有信度,生动而有趣味,深刻而有警醒,殊非易事。这就需要,作家,厚积而薄发,睿智而清醒。对梁德荣戴着镣铐而舞蹈的文字,我用四个字形容:功力深厚。

一、史料信实,引证扼要,文化梳理有条不紊,推断、剖析言而有据。能下结论的,大胆而下,暂不能下结论的,存疑。对人物、古迹、习俗的评价,准确有度,一篇有一篇的见地与精彩。或启人以悟,或煽人以情,使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对不能把握的传说,用“据说”“据闻”“据传”等修饰。如:“据说洗过龙舟水的儿童都能健健康康快乐长大。”

“闲话三江”作为一个挖掘民俗、民风的栏目,里面文章的信度,我认为比起善与美来说,尤显重要。如果,文字只是捕风捉影,没有准确的依据,那么,可能会误导。因此,每一段历史, 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古迹,都应该是有来源的,可追寻的。这,就需要史料的佐证。引用,写这类文章,是少不了的。但不是越多越好。我看到,有些文章,引用较多,有些,则只有一两处。这出于行文需要,在文字的表述中,要以客观、准确为要。感情渗透其中,却有一定的内敛。

在《感念北江大堤》一文中 ,有多处数据引用,还有民谣,历史故事的引用等,这都是为了佐证北江大堤兴建后真正起到护卫珠三角的“钢铁长城”作用。

《“淼城”之说从何而来》一文,引用不多。为了说明“淼”的水大的意义,引用了《楚辞.九章.哀郢》里话“淼南渡之焉如?”最后,推断出将三水称为“淼”,是民间的智慧。

二、以诗人的笔墨,发酵三江水域的文化、民俗、民情;以散文家的精雕细刻,还原一幕幕三江地域风情画。文章趣味性强、故事生动引人;在文字中蕴含着作家的审美意趣与人文情怀;对读者、对社会,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文章既写到已消失的民俗、古迹、文化遗产等,也写到正在传承,继续发展、演绎的民风、民俗。如:巡城马、哭嫁、三十六江楼、上契、红头巾、乐平大包等,这些都是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事、人、物。消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需要记取的是,事物消失背后潜藏的原因。对“不落家”与“自梳女”,认为她们是值得尊重的;对早婚习俗,认为成为笑谈;对神佛崇拜现象,认为其精神内涵非常复杂,不能笼统说它是迷信,是“有意思的”;北帝诞民俗,曾经消失,如今重新恢复,民间信仰得到尊重。在《流传至今的“上梁撒粑”》写到:“吉时一到,众人便拉梁上架,燃放鞭炮,由大师傅上墙,用这些礼物绕梁柱转一圈,将鸡冠在梁上点血,再将公鸡绕梁一圈......最后是撒梁粑’。建筑师傅一边扔东西一边朗声高叫:“生鸡过梁”,“丰衣足食”“学业有成”“大富大贵”“发子添孙”.....下面的人争抢着“梁粑来吃……”仪式繁琐 ,但步骤分明,过程有趣,画面感突出,厚望寄寓其中。像“卖懒”这样的过年趣事,是六零后的人所亲身经历过的,读后感觉非常亲切。在《三江汇流说》中写到:“神奇的大自然孕育出瑰丽的人文历史。当我们站在思贤滘上,迎风眺望三江汇流的壮阔风景,触碰源远流长的历史脉搏,俯仰天地之间,那辽远的大自然画面,足以寄放悠远的神思。佛山三水,那风雨苍黄中的厚重历史,值得我们敞开心扉,认真接纳和安放。”这段文字简短、内涵蕴藉,用词精准。散发浓浓的文化气息。抒发着悠长深远的人文情怀。

翻开此书,如走进一个人文大剧场,更像走进岭南风物画廊。七彩的夜色,高举的灯笼,扑鼻的花香,澎湃的涛声,哀婉的哭声......一代代,民俗在传承,在弘扬;在消失,在遗落。透过作家的文字,那悠远的怀想,那现实的痛悟,那深沉的信仰,读者可以得到深刻的体验。文章内容涵盖之广,知识累积之厚,专业术语运用之准,都是令人佩服的。有很强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感。

读完此书,你禁不住想去三江源流濯足;到文塔、三十楼江楼、太监洲等名城古迹寻访;也想深入民间,领略闹端午、开耕节、求雨祭礼等风情;还想体会风物,参与岭南拜关公、上契、挂灯等活动;你想读懂红头巾、做会、灯谜、扣指等人文遗产内涵;到三江回味乐平大包、鲜花美食的食俗等。

如果你暂时没空,那么再一次在梁德荣深情的文字中流连驻足吧:“古老的西关大屋,黄色外墙的苏式建筑与园顶的西洋风格的房屋,与多层的现代建的楼房比肩而立。行人轻悄的脚步,自行车碾过路面的嚓嚓声想,都让人有如置身于远去的岁月。时光仿佛在倒退,退到久远的那个有洋行、有米店、女子穿着旗袍的年代。”(《西南旧街老风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