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著名的两首“长相思。”前面的是李煜写的,后面的是纳兰性德写的。都是经典。
可是仔细看看,还是发现里面的区别来。李煜的一首,意境明显开阔些,本来是思妇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盼望,不直接说出来,大量引用自然景色,组合成完整的系列形象,从而形成总的印象,就是“思念。”远山,高天,寒水,枫叶,菊花开了又残,雁飞,帘子里看出去的风月,所有这些,处处有思,都指向那个远行的人。同时带出“帘子里”呆立的妇女,一种完整的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图景出来了。引起人无限同情。
这诗很短,传达的信息量这样大!而且更重要的是,诗像本身,引导着读者胸襟不得不开阔,安静读下去,心灵不知不觉就去了高旷的天地之间,山水树花,似乎俯瞰,似乎身临其中,那空间里又弥漫着男女真情,且这真情不知道能否如愿,一种淡淡的忧愁叫人回味无穷。
诗写到这个份上,高手也。
纳兰性德的这一首,信息量就小得多。而且景物呈现,比较一般,虽然里面也有空灵,但是这空灵不是那空灵!意境比较小,比较浅,作为读者,我们只是跟着他走了一程,山水风雪都有,但是组合不密,提炼不够,激不起人的想象。纳兰性德的词,我有一本,很精美,里面柔情很多,也有伤感。但是总体感觉,还是意境狭窄了些,主题都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男思女怨,描写精致,也有情,但是总不能引人深思,少有心灵的深刻触动。我想这大约是纳兰性德长期深处皇室,接触面较狭窄,尤其没有接触社会各方面的原因。他肯定是有天赋的诗人无疑,只是和历史上大诗人相比,距离是一眼可见的。
附带说一下,近来发现有社会体验很少的女文人,发表言论说张爱玲是中国真正的“伟大作家!”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张的作品我读过,上海白相的小开和闺秀。家长里短,眼泪绵绵,无非惟妙惟肖罢了,哪里能和鲁迅他们一伙比呢?就是萧红,也是不能比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里面传达的社会底层的命运的悲哀,巨大的同情,心灵的震撼,张女士哪里有呢?
这就想起李贺来了。我年轻时,最喜欢李贺了,他的词精美奇异,思维非常活跃,创造的形象都很警策,读来有满口生香之感。但是后来读了李白杜甫和其他大诗人,感觉李贺也是“窄”了点。局限于年轻人的奇思妙想。而李白杜甫,感情深广得多,对国家人民的牵挂深得多,被后世尊崇,有必然性。比较前后者的人生经历,或许答案就出来了。李贺27岁就去世了。而李杜一生周游天下,历经国家动乱,百姓痛苦,个人坎坷,他们和天下人心连心!
写诗,写的就是人生。如果一个人,一生平淡,单位稳定,既没有彻骨的痛苦,也没有激烈的快乐,甚至恋爱也没有,夫妻平平过,对婚外异性的信息心如止水;又不关心天下,国恨家族都不能在心中激起波澜;加上又不读书!那么就不要写诗吧?可以去做医生,去做官,甚至教人写诗,但是自己不要写诗。写诗,心里是要波澜的,波澜来自感情经历,来自读过的经典。看见某古诗,格律一丝不差,平仄妥妥的。可是内容呢?一个小贩,卖菜,不短斤少两,收钱,满足,然后收摊。这是诗吗?新诗更是玄妙,据说都是年轻诗人,根本不读书!对古今经典嗤之以鼻!码些长短句,话颠倒说,绕着说,似乎高深,可是回看内容,说的个甚?不知所云。可是如今流行的大多是这个!我想如今做编辑的,大约也都是些不读书的人?不然怎么那么多俗不可耐的东西放出来?
老编辑不是这样。某老编辑,也不叫作家,也不叫诗人,只编书,教书,可是一辈子喜欢读书!一日兴起,口占一首:“细玩旋宫识妙谛,委蛇以应无穷。直将枢始寄寰中。庄生尝梦蝶,老子自猶龙。暑往寒来多少事,虚窗遥对长空,两丸日月太匆匆。古今都一瞬,慷慨付歌风。 ”字字珠玑。这是底子深厚,肚子里有货,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