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付金明的头像

付金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2/19
分享

商洛卫校,值得用一生去铭记

商洛卫校,值得用一生去铭记

陕西省的商洛市,在全国地级市中,除本省外,是几乎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她的地方。就是地方,却是非常神奇,有诸多故事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的全部。

在商山脚下、丹江两岸既有仰韶文化和周文化的完整遗存。殷商文化的历史基因在这里庚续,荆楚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深印迹。

商洛全域处于秦岭腹地,被世人誉为“秦岭最美”。这里的黄河水,长江水带着商山的情怀周而复始,直奔大海。

“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即割让商邑至河南内乡七於六里的地方给楚),楚怀王见地眼开,就断然与齐国解除盟约,到秦国接受土地,客死秦国的故事就发生在商洛这片沃土上。

在秦孝公的坚强扶持下,在公元前356年、前350年的两次变法中,使秦国从贫弱小国一跃成为强国。后来秦孝公将商於七百里封给鞅,商鞅号为商君,卫鞅从此便被称为商鞅。

秦末汉初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就在商洛彰显隐士风骨,使“商山精神”永存,商山四皓众人敬仰。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克河南南阳,继续西进,连克武关,进入商洛。从此奠定汉朝霸业。

李自成于崇祯十一年(1638)春二月,在潼关南原与洪承畴、孙传庭大战失败以后,败走商洛。在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的商洛山中,息马深山,蛰名隐姓,收集旧部,埋头练兵。在商山之中蓄的力量,成就了一世英明。

……。……。……。

更为神奇的是,商洛是大自然馈赠的“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床”,这里生长着1119种中草药。年产量50万公斤以上的连翘、五味子、丹参、苍术、青风藤、淫羊霍、黄姜、桔梗、威风仙、因陈等10余种;其它如金银花、柴胡、天麻、白术、山楂、黄芪等等也是遍布商洛山中。

更为神奇的是,白居易告诉曾经告诉他的“小伙伴”们,商洛这个地方真好呀,他是“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如今,商洛的丹江之源,“一江清水供京津”,就成为了这里的康养名片。

我要用一生去铭记的商洛卫校,也就是20世纪1960年诞生在这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尽管她只存续了45年,但她既有“厚德载物”、“ 厚德载名”的品行,又有播撒医者仁心的大爱,她培养了10000多名的医护人员,都带着她的大爱和厚重医理,在医疗卫生行业悬壶济世,持续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商洛卫校毕业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团熊熊的火焰,持续燃烧着母亲的一片天地,她才真正具有“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的现实价值。

我是上世纪1982年7月中旬拿到商洛卫校录取通知书的。对这所学校,当时我是非常排斥的。当然了,我不是嫌弃她是一所中专学校,而是因为我通过两次高考,才考到这所学校?!。但自从来到了这所学校之后,我的所有也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我也就成为了这所建校45年10位校长(主任)中的一员,并且是任校长时最年轻的,也就在我任校长期间,我搭乘职业教育改革的车轮,把商洛卫校从中专学校升格大专层次的学校。我从到这所学校读书到任母亲的校长,并将我的母校尘封在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洪流当中。我是带着一副渴求医学知识的的皮囊来到了商洛卫校,而今告别母校时,我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浓浓的回忆,告诉母校“相见时难别亦难”呀。

我是在家门口读的小学与初中。因家里太穷,我10岁那年,才读小学一年级。当听到学校上课的铃声,就即刻就可以到学校坐下来听课,我家距离学校就是这么近的距离。那个时候,从读小学到初中,我就没有背过书包,那一天上啥课,就把书本或拿在手上,或夹在腋下就去学校了。我有书包的时间,还是我考到商洛卫校后,姐姐给我买了一个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字样的包,是当作给礼物送给我的。

在我记忆中,小学阶段很少写作业,到了初中开始有作业了,但也是比较少的。每天的功课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后,就放学了。父母只管每天让我吃饱肚子,对学习上事,他们根本就没有精力,更没有时间过问(每天两头不见天的劳动),我们在学校读书期间,一切与学校有关的事,都是自己办。每学期领到新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书皮包起来,担心把新书弄脏了,就想法到有报纸的家庭要几张过期的报纸,非常认真、仔细地把一学期要用的书皮全部包好。每周星期天和下午下课后的时间,我都必须要到野地里打猪草,否则,家里养的猪就没有啥吃了,父母亲是会生气的,并且也会说我不懂事。

可以说,我读小学、初中是在没有任何学习负担的时光下度过的。那个时候,最大的心理负担就是担心家里养的猪没有草吃。

我是比较幸运的,恢复高考试制度后,通过初中毕业考试,依据考试成绩来到了商南县富水中学读高中。因为我之前的哥哥,姐姐们,由于我家“地方成分”的缘故,是没有资格读高中的。

当时地主成分子女的生活状况,就像《平凡世界》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狂涛巨浪所淹没。

尽管我读小学时,已经10多岁了,却让我赶上了恢复高考制度的良机。因此,有些事情想的多想的早,未必是好事。漫下来,等到的也可能就是良机。

我在富水中学读两年高中,就好像突然从新庙的“安乐窝”里,一下子就掉进了“贫民窟”中似的。一个宿舍要住20多名同学,睡的都大通铺:学校从山上砍一些长短粗细均匀,大约2米左右长,直径在6公分左右的木杠子,排成一排,用铁丝逐个捆扎固定在一个比较粗的木杠上,再在上面铺上一层麦草,每位同学都要从家里带上被褥,铺在放好的麦草上,另外再在床头放个装学习用品,干粮的木箱子,这就是我们读高中时睡觉的床了。

我从新庙的家里来到富水中学要步行将近20公里的山路,每周六从学校回新庙时,中午要在学校吃上两碗稀糊汤就步行往回走。在回家的路上,饥肠咕噜时常伴随而行。因此,商南富水、赤地、清涧沟的群众家屋檐下凉晒的柿饼,地里没有长熟的红薯,玉米、萝卜、豌豆等都是我们同学充饥的最好食品了。在读高中的两年里,真的把沿路父老乡亲庄稼,糟蹋的不成样子了。有时我想,他们可能至今都不知道是谁把他们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偷走了。每每想到这个事情时,内心的愧疚,便油然而生。

富水读完高中参加高考,我就不敢报考大学。那时的考试政策是先报名是参加大学或者是中专考试,然后分别考试,分别录取。尽管我在读高中时,成绩很好,但确实是没有勇气与胆量报考大学。这一年我在富水中学毕业的当年就参加了全省中专统一考试,可惜呀,距离中专录取分数线只相差了1分,考试失利。

1982年,是我参加第二次高考的年份。这一年,我来到了商南县第一中学补习。商南县城距离我家就有30多公里的路程,那个年代,每天从商南的赵川、湘河到县城分别有一趟班车(实际上是大卡车,在车箱的两边绑上粗绳子,起到固定作用,乘坐班车的人就在绳索之间站立着。)就是这样的班车,我们经常在距离新庙5公里的马蹄店半等车,车上还能能让人站的地方,才可以上车站着,否则就只有望车兴叹了。在商南县城补习的一年时间里,从新庙步行30多公园到商南县城已经是经常发生的事。

在商南城里读书,对我们农村来的学生来说,就是见到了“天大”的世界了。但仍然睡的是大通铺:我们睡觉的床,床位的结构与在富水中学读书时没有区别,但一定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一个宿舍里要住30多名学生,一个学生的床位也是20几公分的宽度,一字排列下去,晚上从教室回到宿舍,只能按顺序数出自己的床位,也只能从床的一头钻进自己的被窝里(另外一头是紧挨着墙的),如果晚上要上厕所话,往往回到宿舍的时候就找不到自己的被窝了。因为学生床位之间的距离太小,加之左右的同学有时多占一点睡觉的地方,你就没有办法再睡了。

我们每周都要从家里只带一周的粗粮和细粮,交到学校的灶上,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储藏粮食的设备,也只能一周一周的收学生的粮,那一周如果没有给灶上交粮,就意为着你本周就没有饭吃了,就是这样的食堂,一周也仅仅能吃上两炖有馍或面条的细饭,其它时间都是稀糊汤。吃菜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的。如果哪一周没有回家,也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在商南县城附近的菜地里卖些莲花白,洗净后用学校提供的开水一烫,放上两天,就在莲花白里面放点母亲为我炼好的有调和味的猪油,这就是一周的下饭菜了,有时实在没有菜吃了,也就在学校食堂门前用5分钱买一勺煮黄豆青菜下饭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有时也在糊汤碗里放点糖精调个味就吃了。我们农村来的学生,从早晨起床就把碗筷放在教室的窗台前,每次吃完饭都回到了教室学习,这些吃饭的碗筷,学习期间从不带到宿舍。宿舍也只是晚上睡觉的地方。

我们在读县城补习的那一年,学生是比较多的,每次吃饭就是只剩下了几位同学,也是要挤着往前,手里拿着碗,把胳膊伸的直直,递给师傅打饭,否则就有可能饿肚子了。

2011年9月中旬,商南县高级中学,也就是我读补习时的那所学校在70年校庆时,有位资深校友读到一个故事:有一次,学校食堂的师傅站在大锅的边沿上用铁锨搅糊汤时,不小心把一只鞋子掉进了糊汤锅里,当时也顾不上处理这个事情,至到把糊汤饭卖完了,才把掉进锅里的鞋子捞出来。

有时我们在周末回学校时,新庙10多位同学,肩上担着扁担,一头是一周要吃的菜筒子和干粮,一头是要给学校灶上交的粮食,一字排开,从远处看,就好像一群倒卖山货的扁担队。那个时候,学校的电灯到晚上九点左右就关了,我们从农村来的学生,每人都在课桌上点着自制的煤油灯(在比较小的墨水瓶里灌进煤油,用比较薄的铁皮卷成筷子粗细的圆筒,从中穿上棉花做的捻子,这就是自制的煤油灯)读书,这种场景从远处看,就好像是房子里着火了,黑烟在教室里缭绕,早晨起来,鼻孔里全是煤油燃烧后留下的黑色附着物。但我们学习的兴趣,那可是“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的浓厚。城里孩子放学时,背上书包,往肩一摔,大步流星地走出教室,他们回家能在电灯下读书的样子,我至今都还清晰地回忆与羡慕。

吃苦的年代,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收获。吃过苦,就能实现人生的目标,那是值得商榷的命题。如果没有吃过苦,没有遭受过错折,想成功的概率,应该是很小的。

我们在商南一中补习的这一年,学校每天早晨起来早的就是吕清太校长了,早晨的时候,他不用到宿舍叫我们起床,而是到教室逐个叫学生到操场上早操。晚上熄灯了,他要督促在煤油灯下学习学生,抓紧时间回宿舍休息。

我那个年代的家庭状态,可能要比“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要好一点,但“地主成分”的枷锁,就是头上挥之不去的大山,翻越这座高山,跳出农门,就是认真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就在这样的学习条件和家庭的重压下参加了参加了第二次高考。记得高考第一天的晚上,饿的睡不着觉,就起来到商南县城买了5毛钱的小龙包子吃了后,才睡下。

但是,可惜呀, 高考不理想。

在补习的当年,我在学校预先考试成绩是全校将近200多名理科学生中的第10名,可我当年的高考成绩,离商南县的专科分数线(331分)还是有0.5分的差距。根据当年“一条龙”的高考政策,也就是说,无论考大学或中专,都是一张考试卷,达到大学或中专录取分数线的,分别录取到大学或中专学校。未达到专科以上分数线的,高考时的生物,英语成绩就不计入总成绩,然后再按分数划线,如果达到了中专分数线的,就只能录取到中专学校了。

面对这样的成绩,我不仅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满意,对读中专学校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为此我把自己关在家里,谁都不理,大哭三天,也想走走“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的路子。但父母亲是不考虑我的情绪的,他们也就根本不去想我情绪上的事。因为考上学,吃了商品粮,在那个年代,就像远近几个村里的“状元”一样,可以带着家乡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远离农村了。家长也没有给我说,就在老师的指导下,给我报了商洛卫校,让我学医了。班上考试成绩好的,都翻过了秦岭,在西安或更远的城市读书了,而我平时在班上学习成绩还是非常好的,却让高高秦岭挡在了我面前,当王振青同学把商洛卫校的录取通知书捎到我家时,我是一脸的茫然。

我真正认识商洛卫校,是在1999年7月份,我被任命为商洛卫校副校长的时候。那一年我只有37岁,我在商洛卫校读书中的老师,都还耕耘在我读书时的讲坛上。给我的老师当副校长,当时学校诸多复杂的眼神,直接把盯的无所适从。我在学校的每一天,过的就是“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日子。尽管我可以用“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的方式去做人做事,但我终究不是真空人,我要用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商洛卫校的所有人、所有事。

那个时期,我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有商洛地区卫生局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10年的经历,在这10年里,我学会了面对,忍让与自信,也懂得了冷暖、勇敢与坚强。做好“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即可。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我在商洛卫校读书时,介绍我入党的老同志,给我讲了很多商洛卫校的故事。

这位同志姓刘,她是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我任副校长的第二天,她就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娃呀,你这么年轻,任卫校的副校长,工作怎么开展?”刘主任以长者的姿态,不无担心地对我说。

因为我的年龄确实是太小了,学校年长的教职工,都把我叫“校长娃”。我对这样的称呼,也只是一笑了之。

“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我不加思索,根本没有把自己当学校的领导对待,随口就是表决心似的回答。

“在学校任副职,做好本职工作,不越位,不越权,是对的。但你是咱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如果对学校的发展历史不清楚,就有可能影响你的工作。”刘主任总是语重心长地向我传递她的善意。

刘主任是商洛卫校资深的管理干部,对学校的发展过程,历史嬗变,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我在卫校读书时,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了解、学习学校的发展历程,留校后也只工作了4年,就到卫生局去了,这次能够回到母校,我也正想在母校的发展中,寻找工作中的动力源泉。”

“那好,我这几天就给你讲讲咱们卫校的艰难发展经历。”

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刘主任不厌其烦地给讲述了商洛卫校的峥嵘岁月。

说起商洛卫校从成立到撤消的45年办学历史,刘主任是如数家珍,并且在给我讲述的过程中也是声情并茂。

上世纪1950年中后期,商洛,“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和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地理位置,都给当地群众就医治病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据当时商洛专署卫生科统计,当时在商洛7县流传的地甲病、麻风病、克山病等地方病就有7种之多,天花、霍乱、伤寒、白喉、乙脑等甲类传染病多达26种。1956年,山阳县麻疹流行,一次性患病2895人,死亡113人;百日咳流行,一次性患病747人,死亡17人;猩红热流行,一次性患病90人,死亡9人。1957年,全地区麻疹、猩红热、脊髓灰质炎流行,患病1600 余人,死亡170人。1959年,商县(现商州区)流行性感冒爆发,感染58863人,死亡282人。1959年,全地区出现大量疥疮、黑热病、甲状腺肿、出血热,患病、死亡和致残人数更加惊人。由于缺医少药,疫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只能任其肆虐,众多生命被吞噬,大批劳动力成为残废,灭村绝户惨状亦不鲜见。陕西省人民政府针对这种严峻的医疗形势,于1960年5月10日,批准成立“陕西省商洛卫生学校”。

商洛卫校首任校长周宝航(当时只有42岁),带领5名同志,在吃饭没有锅,睡觉没窝,办公没地的艰难情况下,租借商洛师范学校30间房子,于当年的9月份开始招生,首期招收79名医士专业学生报到入学。在“陕西省商洛卫生学校首期医士专业新生开学典礼”上,商洛专员公署主管副专员紧紧握住周宝航的手,郑重嘱托道:“老周啊,在商洛开办卫生专业学校是开历史之先河,也是专署造福于民长远之大计,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在心呀!”周宝航校长深感使命神圣,任务艰巨,向主管副专员庄严承诺:“请领导放心,请组织放心,成就商洛医学教育,服务社会,造福群众,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把这一百多斤都搭上也不为过,绝不辜负上级组织的厚望!”。商洛卫校的首任校长,在“十年浩劫”中,含恨九泉,壮志未酬。

20世纪1963年8月份,商洛行署从长规划全地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商州城区的西郊规划120亩地,作为发展商洛卫校的建校用地。这个地方坐落在商州西郊的金鸡塬下,北靠戴云山,东西南丹水环绕,平畴旷然。她的对面就是丹江南岸的双乳山、形如笔架,遥遥相望,钟灵毓秀。

这个地方,也就是我在商洛卫校读书的地方,但学校的占地面积已经不足50亩了。当说到新校址的建设时,刘主任已经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当时也正值国家的困难时期,全校师生将每天的三餐改为两餐,自己种粮,种菜,自制教学用具,学生睡觉打地铺,三四名教师挤住在一间房子。师生全部利用课余时间挖土方,运工料。全靠自给自足,建起了200多间校舍。

随后的时间里,商洛卫校也没有逃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窠臼。上世纪的1970年,年轻的商洛卫校就夭折了:撤销“陕西省商洛卫生学校”!教职工就地解散!120亩的校址分别被邻近的商洛地区内联厂和商洛印刷厂占有,给学校也仅仅留下了不足50亩的地方!教学设备也被其它单位搬走了!学生停课!办学方向已经远离了卫生学校的宗旨。

到了1973年,商洛卫校尽管又恢复了招生,但已经与最初建校时的办学宗旨,相去甚远。在商洛卫校的基础上办起了“商洛626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也成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当然了,那个年代的专业教学内容,是放在学校办学的次要位置。另外还办有与医学不沾边的“三管五改学习班”等。压缩学制,删减教材,在商州的杨斜办药厂等成了当时办学的主旋律。

刘主任随后给我讲到商洛卫校的发展历程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的激动与愉悦。

“上世纪的1976年,是农历丙辰年。丙属火,辰是龙,并且是火龙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绝对会让我这个年龄段永远记忆的一年。”

“为啥?”我一脸的凝重,注视着刘主任。

“这一年,我国开启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咱们学校也乘这艘航船的东风,迎来了医学教育发展的良机。”

刘主任接着说。

从这一年以降,商洛卫校才真正在正道上行。

尽管学校的占地面积无法扩大,但学校的教学事业已经走上了正轨。教学楼,宿舍搂,办公搂等相继建成,学校附属医院也投入使用。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文明校园的牌子,商洛卫校也向人们昭示着,正在向前迈出大发展的坚实步伐。

……。……。……。

刘主任还对我说:“你是商洛卫校培养的学生,做了10年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后,又回到了学校,你要在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上,多想办法,不然学校就永远是在这个狭小的地方求生存,要在学校综合改革上下功夫,这是几代卫校人的期盼,是学校发展所需的源头活水,但其中的风险很大,你好自为之吧。”

我已经从刘主任的话中,悟出了她给我提出的在卫校工作中的思路与发展的方向。

1982年8月中旬,我每一根的毛孔里都带着对医学知识的渴求,每一个细胞里都承载着吃“商品粮”的喜悦,踏入了商洛卫校的大门,成为秦岭山中一名学习西医士专业的中专生,也就是俗称的大中专生。

那个时期商洛卫校的四周,都是一片耕地。我们进校时,是学校里的卡车把我们从商州车站接回到学校报到的。当领到学校发的听诊器,白大褂,医学教材时,立即感觉到了自己已经与医学的神圣与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学校每月给每位学生发17元伙食费,感觉生活好满足,每次领到这些生活所需时,俨然自己已经是国家的人了。包括每月的电影票,零花钱等等学校都会按时发给我们。

我读商洛卫校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我在卫校读书时穿的上衣外套,是母亲用自己纺的线,织成白颜色的土布,再把这样的白布用黑色染料染黑,弟弟用自学的缝纫技术给我做的。我家的“布票”最紧缺,要让娃们穿上衣服,只有自己想办法织点布,解决一家人穿衣服的问题。那个时候有钱人家或成分好的家庭,娃们穿的都是“的确良”。

尽管染料能把白土布染成黑颜色,但,这种衣服的最大的缺点是,穿上这种衣服,就不敢出汗,否则就会在衣服上留下非常显眼的一道一道白色汗渍。这种白色汗渍行进方向与身上出汗的路线是一致的。因此,我第一学期在商洛卫校读书时,一旦遇到有可能出汗的运动,都尽量减少活动量,防止上衣出现汗渍,影响“校容”。有时发现上衣有汗渍后,一个人躲在宿舍时,快速擦干净,晾干后才穿上上衣继续学习。我记得在读商洛卫校的第二个学期,弟弟又给我卖了一块手表。我们班上刚进商洛卫校没有戴手表的同学,已经是很少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候的人们,戴上手表后,基本上都要把戴手表的那只袖子挽起来,把所戴的手表露出来,也不管看不看时间,都是如此。也就像现在的人,一旦有点时间,就把手机拿出来看一样。因此,我没有戴手表的时候,肯定不会挽袖子,随后我有了手表,也不好意将戴手表的那只袖子挽起来。

我在商洛卫校读书的三年里,时常在想“老天不公”的事,为啥把我留在了山大沟深的商洛山中?这种想法,在吃上商品粮的喜悦面前,很快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珍惜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做品性勤劳朴实的学生,就是我在学校时的“小目标”。

我们在平时上课时,老师都会把本节课要用到的标本带到课堂上,有动物实验课,就到学校专用的动物房里,给小白兔做静脉注射、用青蛙、老鼠做神经收缩测试等。在学习外科时,还经常给狗做“手术”。记忆最深的就是,第一学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老师要求我们在尸体上,必须找到课本上讲的神经、血管、肌肉等器官的走向、部位等生理结构。为全面扎实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接触尸体害怕什么什么的意思,这也可能是学医的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和基本的素质吧。现在一想到30年前在解剖室专心致志地学习《解剖学》的过程,标本房里福尔马林的味道,我现在好像还能闻到。

把实验室里的人体各个部位的骨骼借回到宿舍,放在床上学习206块骨骼的生理名称,是我们初次接触人体解剖课的常事,因为我们一到校,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记住马克思的话:“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 每次考试,不仅要看谁的成绩好,还在看谁交的试卷早,晚上学校熄灯后,在校园里的路灯下看书学习,是我们那个时期校园里的最佳风景。

我在商洛卫校读书时,母校尽管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是很有限的:学生食堂是学生就餐,学校开大会,重大庆祝活动集一体的一个四面开放,有顶有窗户的公共场所。每逢开大会,老师都是自己带凳子,我们在食堂就餐,既没有饭桌,也没有就餐的凳子,从售饭的窗口打到饭菜,几位同学把盛饭菜的碗放在一起,席地而蹲,就开吃了。

我们住的宿舍,全部都是平房,当然了,那时候的学校的老师,也是一家人挤在10多平米的房子里,资历长,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给一间平房做灶房。三年卫校的学习时间,很少有洗澡的时候。

我家距离商洛卫校,尽管也只有200多公里的路程,但每次从家里到学校,路上乘坐班车就需要三天时间。因此,每到放假前,我们男生都要自己把被子折了,洗干净后,放在教室的课桌上,自己缝被子。

那年头的商洛卫校,基础条件很一般,但教学水平,特别是师资水平是非常高的,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无论是文化课,医学基础课,还是临床课,他们都是医学类院校或其它高等院校的本科科生,就是给我带实验课的老师,教学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同班的学生,全部都来自于农村,尽管像我一样有高考不满意来到商洛卫校的,但进入了学校后,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就好像突然明白了“道法自然”的样子了。

老师教的认真,学生学习非常用功。

记得儿科老师给我们讲新生儿喂养的内容时,老师讲到如果新生儿的母乳不能保证婴儿正常发育的需要时,可以用驴奶代替母乳。我们这位儿科老师是关中人,说的是关中普通话,我们班的同学全部来自于商洛山,几乎全班同学都不会说普通话。因此,有的同学就把“驴奶”听成了“鱼奶”了。我们从到卫校开始,大部分同学都有两套教材,一套是学校发的中专教材,一套是自己买的大专教材。老师每讲一节课,我们都要用两套教材去对照学习。但我们也把手中的大专教材反复看了几遍,,就是没有“鱼奶”的概念。第二天儿科老师上课前,有同学就这个问题向老师提问。儿科老师听到这们的问题后,一脸的无奈与新奇,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文字读音与认识上的故事。

我们的儿科老师,是地地道道的关中西部的人,对文字非常爱好也颇有研究。说到文字的读音与书写上的事,儿科老师侃侃而谈。

嬴政在统一六国后,要做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统一文字。那年头,会写字,会认字的人,就是高端人才。经过多方调查后,得知在云阳国狱里有个名叫程邈的人会写字。程邈是谁?也就是下邽县(现在陕西省谓南市一带)的县丞,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之类的官。他会写字,那为什么又进了监狱了?老师给我们卖个关子。

十年前,程邈在下邽县做县丞时,也就在秦国刚刚开始筹划消灭韩国的时候。秦国选定由程邈作为后援总管,职任粮秣司马,专一执掌粮草转运工作。程邈知道自己被选中做这项重要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他字认得多也写得快。有一次在运输军用物资时,程邈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在运输物资上写下了“宜阳”两个字。可送粮草的人却误认为是“南阳”两个字。就是这个错误,使急用的物资多往东运走了300多里路,致使宜阳驻军断粮旬日,饿死3人。就为这个事情,程邈坐牢10年,至到秦统一六国需要文字方面的人才时,才想起来了程邈,程邈在监狱里每天坚持写字,释放后得到了秦国的高规格的礼遇,并与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位博士一起参与了中国统一文字工作。

“你们都是商洛的学生,我刚才给你讲的故事中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也就是秦末汉初的唐秉、周术、崔广、吴实四位博士(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也被我们尊称为“商山四皓”,他们四人也可以说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人。你们毕业后会面对不同地域的病人,在诊疗工作中,说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就会给医疗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要求你们,从这门课开始,今后都要说普通话。”儿科老师讲了因误认文字的故事后,他在下课的时候,还在叮咛我们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我在商洛卫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就留校了,这也是我们那个年级200多名同学中仅有的3位留校同学中的一个。那年头,学校是有权直接把学生分配到用人单位的。我被留校的原因,是我到学校报到后才知道的。

我在卫校读书时是我们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学校篮球队,长跑队的队员。说实话,我在卫校的三年,学习成绩在班上不是顶尖的,能留校是我在卫校读书时加入党组织有直接关系。就加入党组织的事,学校团委的老师要求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尽管那个时候的“地主成分”已经取消了,但家庭出身的阴影一直我脑海中盘旋着,“大白若辱”的痛点,一直戳在我的灵魂深处,挥之不去。

学校团委书记当得知我的思想情结后,就认真开导我:“地主成分的事,已经是一去不复返的事了。你在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中,还获得了甲等奖,校团委专程给你颁发了一本赵家璧编辑的《短篇佳作集》(至今我还保存着这本佳作)。根据你在班上的工作情况和组织发展的条件,决定吸收你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我把这样的好消息告诉远在老家的父母亲时,尽管我没有在当面看到父母的表情,但我已经深深地感觉他们吃惊、惊悚的面容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过地主家庭的后代也可以入党了。就这样,学校党委经过反复考验,安排专人先后到湖北省郧县东沟村的舅家,到陕西省商南县新庙村的姑家开展外调。1985年5月1日,我被学校党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这也是我们那一年的毕业生中,仅有的两名学生预备党员。在正式批准我为“中共预备党员”前,学校党委书记找我谈话(这是当时批准入党前的必备程序,也是考验是否能批准的要求):“毕业后,想到哪儿工作?”党委书记直接问我毕业后的志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我应该去工作的地方。商南县赵川这个地方,距离商南县城有100多公里的路程,我想到那个地方去。”这话听起来是大话,可那就是我当年的真实想法,总想把学到的医学知识,用到医学临床上去。

我从商洛卫校毕业的当年,正值大量使用“四化干部”(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时期,商洛卫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大刀阔斧地进行医学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是学校当时的主旋律。我在商洛卫校读书时,是班上篮球队5号位置上的主力,我们班在校期间的篮球势力,在与上下两级同学的比赛中,成绩是相当突出的。我那时在学校操场打篮球的样子,与路遥先生在《人生》中描写的高加林在县体育场打篮球时的风采有点近似:夜晚的学校篮球场灯火通明,四周围坐的师生经常挤得水泄不通。一身不很显眼,但前胸印有“商洛卫校”字样的蓝色运动衣,显得英姿勃发,孔武有力,加上动作又快,投篮又准,每次比赛,都吸引师生观看。

留校工作半年后,我又去请教了学校党委办公室的刘主任,想知道我能留校的真正的原因。刘主任给我说了我留校工作的全过程。

“对你留校,学校党委还是有分歧意见的。你在班上的成绩和其它表现并不是卓尔不群,但你的综合素质符合学校用人的标准,也符合留校工作的相关要求。”

“我没有啥比同学更突出的地方,刘主任。”我低着头,显得既不自在,也有点的腼腆的样子,回应刘主任的话。

刘主任接着说。

“你在商洛卫校读书时,是班上篮球队的主力,你们班在校期间的打篮球势力,学校是知道的,党委班子中,就有人说你篮球打的好,是留校的原因之一。”

听到刘主任说打篮球的事,我就有点不好意了。我们自进校,就组建了班级篮球队,说来也怪,我们班级的同学在篮球方面确实是有天赋,还真的是人才济济。打篮球的各个位置上的力量,都是非常强的,为打好篮球有时真的是影响了学习。

刘主任说,“还有一件事,与你留校也有直接关系。”

“不是吧,我还有啥事呀?”

“你在商州区医院担任实习组长期间,是住在医院简易的四层楼上,有个冬天的夜里,大约是零晨一点左右,你们宿舍有位同学说肚子不舒服,就独自一人下楼去厕所了。他好长时间没有回来,当时正值冬天,一个人上厕所,会不会有啥出事?你立即穿好衣服,顺着楼道找同学,当到了一楼的楼道时,就发现这位同学已经瘫坐在冰凉的地板上,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更吓人的是,在他的屁股下面发现了鲜红的血迹,这是非常明显的便血症状。你及时联系其它同学,连夜送回商洛卫校的附属医院,及时抢救并组织同学捐款,同学得到了及时治疗,这个事情在学校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学生家长也非常感激,学校当时对你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再一个就是你在班上团支部工作,校团委也是肯定,也因此,你共青团商洛市委评为新长征突击手。”

“这个事情,发生在我在商州区医院临床实习期间。我觉得,他是我们班上的同学,又是住在同一个宿舍,谁发现了,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同学度过难关的。”我轻描淡写的说到此事,但刘主任不以为然。

“还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刘主任意犹未尽。

“你们在临床实习期间,商洛地区卫生局是不是召集了各实习点的组长开过一个会?”

“有这回事。”我脱口而出。

“当时卫生局的领导问你们毕业的去向时,你说人吃五谷杂粮,患病千奇百怪。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医生,一切听众组织安排。你这个发言,让卫生局的领导非常满意,并且及时把各位实习组长在会上的发言情况,反馈到了学校。”

“还有一个事情,你肯定是不知道的?”说到此时,刘主任就非常严肃了。

“啥事呀?”我当时就有点紧张了。

“你们班上确实有一位同学,对留校工作非常的迫切,你到学校报到上班后,他才把留在学校里的被褥取回家。”

商洛卫校班子当时锐意改革的办学方向,加上我在学校的表现,学校选择了学生时期综合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党员留校。对留校这个事情,我一直认为,是“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的结果。

那个时候,“走后门”这个名词在商洛卫校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字典里,还找不到。更何况我又不是钟呜鼎食之家的娃,因为我父母都是农民,我在卫校读书时一学期的花费也只有100多元,想找个“后门”,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当然了,当年根据我在学校的综合表现,也有去西安市蓝田县境内的一个航天单位工作的机会。学校确定了我的分配去向后,就想办法征求我的意见,那时候,我家就最基本的通讯设备都没有,学校把征求意见的电话打到距离我家10公里多的青山公社,等到公社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时,已晚三秋了。

学校在没有及时得到我工作意向的情况下,就把我留校了。留校,对我来说也就是“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能够留在母校工作,从母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级别与规模,都是妥妥的好地方、好单位。因此,我能够留校,同学们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但更多的是把质疑的眼光嗖嗖地射向我的周身,致使我刚刚到学校报到,身心就已经是伤痕累累了。

留校工作,使昨天的师生关系,客观上讲,今天就是同事关系。这种位置关系上的重大转折,使我难以应对。

我原来是想做点医学临床工作的,留校,说起来非常光鲜,实际上处处是窘境。因留校后安排我做学校的教务行政管理工作,说简单的话,就是让我做学校教学干事、学校首期五官医士专业的班主任。

当时商洛卫校有个100多张床位的附属医院,安排我做教学干事,与医学临床工作,是八杆子不沾边。让我做五官医士班主任,我似乎看到了一点能够做医学临床工作的希望,当时的心情就是“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在商洛卫校留校工作的4年中,为想做点医学临床工作,上到学校主管领导、主要领导,下到我所在科室的负责人,都N次诉求,甚至是苦苦哀求,但结果都是“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面对如此境地,我只有另辟蹊径了,离开母校调到了商洛卫生局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从此,我便与医学临床工作,彻底绝缘了。尽管我离开了母校,但我还是坚信“求以其道则无不得,为以其时则无不成。”

上世纪1999年7月份,在商洛卫校放暑假前,我被任命为母校的副校长,这个任命,在商洛卫校平静的教学、医疗工作中,就是一个能量不大,但影响颇大的冲击波。

“学校的学生,来当副校长了,凭啥?”

“我们教的学生,要来给我们当领导,我们情何以堪?”

“他就是一名中专生,我们这些本科生,大专生,今后在学校怎么工作?”

“我们从事教学、临床工作多少年了,这个娃来领导我,看他怎么来管我?”

到2002年12月,也就是我在任副校长3年多的时间后,商洛卫校校长的任命通知就到了学校,那一年,我是40岁零7个月。这个任命,就犹如既具威力,又遭嫉妒的重磅炸弹,直接冲撞到了学校教职工的每一根敏感的神经,但也给我的身心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我任商洛卫校校长的事,当时在学校乃至商洛卫生系统都产生了非常大轰动。因为我是没有任何背景,并且年龄那么的小,就是正处给干部了,当时在全商洛地区各行业也不到5个人。

尽管我不能用孔子从“从民办教师,一夜之间野鸡变凤凰,当上了中都宰,成为地方的一方大员”在鲁国产生的反应相比较,但我的任命消息,还是在闭塞的商洛山中振动了好长时间。

当年商洛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班子整体调整,上级组织考虑到我的年龄因素,让我临时负责商洛卫校的全面工作。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及时向组织上表明了我的态度:我还年轻,让学校其它领导临时负责工作,我没有任何意见。同时,我也没有想擢升的想法。最后组织上还是将这幅千斤重担,一下子就压在我身上。

说来也怪,我当年任校长时,上级组织是集中一个地方,把要调整的干部全部集中在一个单位,一个会议宣布了7个单位的一把手,然后各单位的新任领导,自己到单位给职工宣布组织任命决定。把这个事情换个角度说,就是我自己要带着上级组织的红头文件,在商洛卫校全体职工大会上宣布,我当校长。唉!这种任命办法,我的老师们能够对新校长做到无任欢迎吗?不是我,就是别人与我的资历相近,还是自己宣讲任命文件,我也要在心里对能否驾驭学校的整体工作,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任校长,怎么工作?”我找到学校的党委书记,就向他直接寻求方法。因为他比我要长近10岁,并且是转业军人,为人耿直,豪爽,在部队时就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我在商洛卫生局工作时,与他也多有接触。

“你这娃呀,负担重呀。”他总是习惯性的把我叫娃。我听到这样的称呼,无论我是副校长还是校长,都觉得很亲切,根本就不计较称呼上的事。说实话,你就是计较,他们也是这样称呼你。

“学校现在各种事务繁重,学校已经建设好200多套的房子,为啥迟迟不分配?现在我们这个班子,与你年龄最接近,都比你大5岁多,如何处理好学校的教学与附属医院的关系?教职工的福利如何来保证?怎么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等等。这些辣手的事,够你娃喝上两壶了。”书记给我说的都是实话,但还不忘调侃我一句。

“就目前学校的工作,我给你理出你必须要越过的几道坎?”

“当校长,没有那么困难吧?都是那些坎呀?”我当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无知者无畏。

“学校修建的200套住宅楼,早都建设好,迟迟不能分配给教职工,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书记非常严肃对我说。

“我真的不知道。”我若无其事的回答书记的问话。

“这其中的矛盾太大,又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博弈,如果这个事情处理不好,你能否留住校长的帽子,都很难说。”书记说到分配房子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庄重。因为那个时候政策上还是允许单位在自有的空地建住宅楼的,这是影响到教职工最大的切身利益的事。

“根据卫生局的要求,学校要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你如何处理好学校多年累积的基础教学与学院附属医院的利益分配问题。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也都是经过学校教代会通过的事,你怎么办?地从何处征?钱从何处来?咱们学校是中专学校,学校教职工的学历普遍偏低,你怎么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等等问题,你说你当校长了,要过几道坎,你自己数数。”

我听了书记给我说的学校工作上的这些话,心里更加沉重。但既然“自己宣布自己是校长”了,再重的担子,也要抗起来,再棘手的工作,也要想办法办好。“重压之下无惧色”是我做事的不二信条。

我是商洛卫校培养的学生,现在又是名副其实的母校一把手。从此,我的所有智慧,汗水,辛酸与喜悦都与母校今后的持续发展,也就非常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了。

为了做好分配房子的事,我找到曾经与我在商洛卫生局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他现在是学校主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探讨如何分配学校职工住房的事。在商洛卫生局时,他已经是医政科的科长了,我那个时候是刚进行卫生局的小科员,他也算是我的前辈了。我的这位副校长,个头比较高,脸有点黑,话也不多,属于一口唾沫一个钉的那类人。处理事情比较果断,公正,工作经验丰富。我当校长他是全力支持的,因为他那时已经失去了竞争校长的年龄了,因此,他在配合工作上,还是非常卖力的。

“这次分配房子,我认为必须在寒假前分配到教职工手上,让他们利用假期装修房子,过个喜庆的春节,也是你当校长后的第一个春节,表示对你庆贺。”

“说正事,为这事,我正愁着呢!”我真的没有心思听任何恭维的话。

“我有个办法,看你是否同意?”我的这位副校长,看到了我的愁容,立即就切入了正题。

“学校这次分配的房子中,有7套是独体两层楼房,楼前还有近100多平方米的院子,这7套房,原定是分配给学校的5名领导,两名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你是校长,学校现在的房子你有优先选择的权,如果你能放弃这套房子,对学校平稳分配房子,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他是试探着对我说了这个事情。因为这7套独体两层楼,是当时商州城区最好的房源。他估计,任何人都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继续说。”

“如果我说的这个事情能够解决,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为啥?”我一脸的不解,看着他。

“有些问题解决起来,说简单,就非常简单,说难,就是无解。这也就是大道至简的通俗理解。”他总是把我当作在卫生局工作时的同事一样对待,既是教育我,也是为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具体点。”

“你如果能把这套房子让给一位在商洛卫生系统颇有影响的专业技术人员,用这个实事,去化解很多你想不到的矛盾与问题。”

“我同意你的办法。但必须制定出详尽的分配办案,并且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同时要预留10套房子,作为学校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住房。”学校当时无法正常分配房子的原因是多方面了,但我放弃选择独体两层楼的态度是坚决的,更不需要任何反驳。

这位副校长很快把我的意图传播到了教职工中。

“这个校长,就是个瓜怂,看到便宜的事,就是不动心。”

“这是最后一次用学校的土地建的房子,随后肯定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现在把房子先拿在上,转手都能挣10多万元。”

“这个娃当校长,还是有点觉悟,在利益面前,非常冷静。”

……。……。……。

我这个选择,在商洛卫校的院子里议论纷纷,议论的焦点也就很自然地变成了正能量的声音,并且加持了分配房子的整体工作。

正是这种议论的力量,确保兑现了我给大家说的寒假前把房子分配到家的承诺。

这或许就是“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力量吧?!

学校分配房子的事办好后,终于使我从骨子里明白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更何况,我根本就不是好汉。

为办好学校党委书记给说的其它重要的事,我在春节期间专程去了这位副校长的家里。

“学校的规模确实需要扩大了,否则学校在这个地方办学,无法适应商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我是站在学校长远学校的发展角度,探寻他的意见。

“你是知道的,咱们学校的西边,现在是商洛印刷工厂和《商洛日报社》,这两个单位没有搬迁的可能,北边已经靠近金鸡源了,没有发展的空间,前面是商州市的北新街,东边是商洛肉联厂。怎么发展?我们不可能另外征地,整体搬迁吧?”主管副校长对学校四周和学校的情况是非常熟悉,当然了,学校东西两边的土地,本来就是商洛卫校的地方。

“我听说学校东边的肉联厂,经营的不是很好,有搬迁的意向,你年后先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我临走时,给陈副校长交待了这个事情。

“卫生局给学校一个欧洲考察学习的名额,确定是让我去。你年龄大了,我准备给他们做工作让你了,你有意见吗?”这名副校长在工作上对我的支持,在处理这们的事情上,我当然要让给他。

我当时想,我是一把手,又年轻出国的机会多着呢,就想让这位副校长去。结果是这位副校长非常愉快地去欧洲考察学习了一趟,我至今都还没有出过国考察学习的机会。

年后得到的确切消息是,学校东边占地18亩的商洛市肉联厂,确因市场、经营及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决定整体搬迁,出售现有的全部土地。

“你负责与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出售土地的招、拍、挂工作,我负责筹钱。”我俩分工明确,分头行动。

按照当时土地出售的相关要求,所有工作都在有序推进,我把准备卖地的钱,通过多种途经,也基本筹措到位。

“商洛土地管理局通知,明天要去签定土地出售合同。”2003年11月中旬的一天,学校办公室的同志给我通知了这个事情。

这一年的春天,在我任校长还没有半年的时间里,就遇到“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当年学校有5000多的名在校学生和120张病床的附属医院,“确保不出现一名学生和一例病人感染”,是上级组织给下的死任务。同时,我还要筹集一大笔卖地的资金。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商洛卫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扎实,效果明显,确保了校园的安全。”

“非典”疫情结束后,省教育厅的专家到学校检查时,对我们学校的整体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

我在“非典”防控一线的经历,也积累了我在我们小区的三年疫情防控中,做志愿者的信心与经验。

疫情结束了,钱,我也筹集够了。

当我在商洛市土地管理局的出售合同上签下1300多万元的征地款时,尽管只签上了“付金明”三个字,但每个字的每个笔画,我都写的很漫很漫。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这三个字的背后,是我的责任,是母校发展的期待。

有一天的上午,校长办公会刚结束,党委书记就我把叫到他办公室,非常严肃地对我的说:“昨天我在卫生局参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内容是商洛市政府把咱们卫校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试点单位,全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当我听到上级组织要让学校推行改革时,我是既兴奋,也忿然。但无论怎么遮掩,都无法掩盖我一脸的无奈。

“你怎么啦?改革是好事,你这表情,怪吓人的。”书记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我的情绪。他真不不愧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手。

“高兴的是,我也正想通过改革,彻底解决目前学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让学校中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工作责任,工作节奏能够与我同步。”

“不高兴的地方,又为啥事?”急性子的书记,在大事面前,也略显急躁。

“我大概知道了这次改革的主要任务了,那就是在学校现有220个事业编制的基础上再压缩10%,并且要接受卫生局现有的20多人调入学校工作的任务。要求学校压缩编制精减的人员,不能推向社会(学校以外的单位),要保持学校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工作的总体稳定。要对现有的中层干部进行全面考核,重新任命。”我在向书记说这些非常难堪的事情时,就有点激动了。

上级要求压缩编制,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大方向是对的。学校这次要精减20多人,卫生局还有20多人要接受,这40多人的出路怎么办?

“你也知道,精减人员是砸人饭碗的事,砸人饭碗,就是断人后路呀?”此时的书记,也是一筹莫展。

“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这是我当校长的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再硬的骨头,也要一块块地啃。但必须依靠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共克时艰。”我暗下决心。

我更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随后我组织学校领导到外省学习改革经验,到商洛同类单位取经,到教职工中听建议,到学校老领导家中求良策。

最后还是按时完成了上级组织交办的改革任务,学校也全面总结了改革的经验,上级组织认为学校的改革试点工作是成功的,是值得在全市其它单位中推广的。

上级组织认为“学校改革”是成功的,但这次改革的后期振动,我是始料不及的。

在这次改革中,我确实是把年富力强的同志提拔到了中层管理岗位上,也妥善解决了学校压缩编制与接受调入人员的问题。但在改革的过程,肯定是要动部分人的奶酪。改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学校出现了以诟病我为主要对象的诸多情况:在学校的墙壁上喷字发泄不满,夜间在学校的院子里卸我乘坐小车的轮胎,在学校散布不实的言论,甚至还发生了更恶劣、更极端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还发生了一些就是打破我的脑袋,我也想不清楚的事情。

此时的我,情绪价值在何处?

有一天,学校一名副校长,非常紧张地来到了我办公室。“付校长,我告诉你一件事,但你不要生气。”

“学校这次改革中,对附属医院采取的从事医学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同工同酬的改革办法,确实是为学校的整体发展着想,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但附属医院的领导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已经成功注册了独立法人资格,也就是说,附属医院准备另外炉灶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知所以了。

当天我就请附属医院的领导到我办公室,还傻傻地给他讲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故事。

“没有商洛卫校,就没有附属医院。学校历任任校长,对附属医院的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学校附属医院是发展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医学生的见习、实习都要在这里进行,医学临床课的老师需要在这里培养,体现医学教育质量的高与低,附属医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动情喋喋不休,附属医院的领导低着头,一言不发。

“为了附属医院的发展,我是费尽了心血,这些事情你是知道的。商洛山中一把刀,就是附属医院外科水平的体现,商洛第一例白内障手术在医院成功实施,第一张冰冻切片应用于临床,在商洛首次实现了远程医院会诊等等。”我说到这近几年附属医院的发展时,都有点激动了。

学校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引起了上级组织的关注,商洛市区的相关单位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关切,而学校的书记更多的是忧心忡忡。

就学校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就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我专程去请教了我最信任,也最佩服的老领导。“任何时候的改革,都要经历阵痛的过程,至于具体问题的处理,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我去向上级组织汇报学校在改革出现的困难。“你们学校这次改革是有成功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同时要保护好改革的成果,确保学校在改革中行稳至远。”

领导对学校的改革工作是肯定的,但学校在改革中的“创伤”,我需要用时间去愈合。因为“时间不一定能证明很多东西,但一定会让你看透很多东西。”

我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或多或少地羁绊了我工作的节奏。

我也想“不为五米折腰”,但我更知道“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的道理。

有时我在想,是不是我已到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境地。

我从内心发出了“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呐喊。

我是个非常简单的人,遇到事情后,七情六欲都会在脸上一览无遗的呈现。

“学校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事。这是你年轻校长,必须要面对的,这或许也能给你今后的人生积累更多的见识。”书记总以关心、爱护、长者的姿态,开导我。

我没有正视书记。

“走,咱俩到学校后面的金鸡塬上聊聊。”我还是不说话,跟着书记来到了商洛卫校北坡的最高点。

“我也认真回顾了这次学校改革工作的前后经历。从目前情况看,学校不改革,发展就没有活力,要改革就要冲击到个人的利益。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那就是个人利益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关系问题。”我非常认真地向书记诉说我的苦衷。

“你是从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的角度推进改革,学校的职工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来面对改革。这就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纬度,对同一个事情采取不同的路径,得到不同的效果。”我点头同意书记的观点。

“对这次改革中的个别同志意见比较大的人,我自己认为,我在卫生局工作时,给他们都办了很多事,在职称晋升,推荐全国及省、市的先进个人方面,多有倾斜,但在改革中,为什么他们对抗改革的情绪最激烈?”我带着这样问题,向书记请教。

“那你就犯了人性理论上的错误了。”啊!听到书记这样的话,我就有点不置可否了。

“善人者不善人之资,不善之人善人之师。”你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摇摇头。

这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另外一种表述。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书记要给讲什么了。

“你是校长,你能够做到‘大道至行,天下为公’,这是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但作为学校的职工,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前途与利益的最大化去斟酌。这是两个不同纬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其结果,能一样吗?”书记还是书记呀,他的智慧,是他经历了诸多事情历练的结果呀。我从内心佩服呀。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我给他们办了那么的事,他们肯定会在我工作上给予支持或谅解。”我自言自语。

从这个事情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我学识的欠缺与知识的匮乏了。

在我对他们的感情,已经被有限的权力和眼前的利益过滤得只剩下堂而皇之的上下级关系的时候,我还在那苦苦坚守“坚不可夺,白不可磨,石不可破”的人生价值。唉,虎身忧可近,人毒不堪亲呀。

这次我俩在金鸡塬上的谈心,触碰到了我灵魂深处。

书记最后对我说:“改革当中的问题,就是改革成效的外在表现。不痛不痒的改革,叫改革吗?我预测,学校通过这次改革,定会释放出强大的发展能量,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你是无法估量的。”听了这样的话,我好像释然了一些。

无论是个人身心还是学校的发展,这次改革都带来了很多我无法从心里彻底解决的问题。有一天,我就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去听了李老师讲的如何打开心结的课。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李老师在课堂给同学们讲上述这段话的道理是,我就教室的最后面与班上的学生座在一起。

“同学们,上面这段话里讲的‘结’,就叫‘心结’,怎样才能打开‘心结’呢?体育疗法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李老师在讲坛上绘声绘色讲述体育疗法可解“心结”的道理,我在下面听到体育疗法的神奇作用,心里就有些不以为然了。

李老师下课后,我就把他请到了办公室。“李老师,你刚才在课堂上讲的体育疗法,作用有那么大吗?”

“你刚才听我的课了,我怎么没有看到你?”李老师有些惊奇。因为我在任学校副校长时,也是经常不打招呼就到教室听老师上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就能发现老师上课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非常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等相关情况,随后在我主持召开的提高教学质量务虚会上,就会有的放矢地评说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是的,李老师。那就麻烦你给单独讲讲体育疗法。”

“咱们学校现在正处于发展节奏比较快的关键时期,作为年轻校长,心理压力大那是很正常的事。但如何疏解负面情绪对你自己和学校工作的影响,多运动或许是一把既廉价又实用的钥匙。但必须要坚持,否则,是没有效果的。”

李老师从专业角度对我进行开导。

“我在学校读书时,是打篮球的,那也是1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体力也有些跟不上篮球运动的节奏了,你看我适合什么样体育运动?”我以渴求的眼神看着李老师。

“根据你目前的工作安排和保证运动时间上分析,我觉得你学打乒乓球比较好。”

“为啥?”

“乒乓球运动,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你现在的年龄也比较适合这项运动。一个小小的乒乓球,要打好,其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对解除压力,释放情绪,提高敏感性,都是有非常好的作用。”李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学老师,我可真不知道他对乒乓球研究的那么深,感触那么的多。

“谢谢李老师,我就跟你学习打乒乓球。”

从那以后,我在商洛卫校工作的时候,只要有闲暇时间,就约李老师打乒乓球,他不仅不厌其烦地教我,而且还把当时在商州市区打球水平最高的徐老师也推荐给我,他们共同教打乒乓球。

在我有了点乒乓球的基础技术后,已经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一到乒乓球馆,全神贯注地打球,大汗淋漓地奔跑,情绪尽情地放飞,确实能够起到缓解情绪,释放压力的作用。

随后我到西安工作后,打乒乓球已经是我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了。在西安的北边的西安体育运动公园,南边的省直机关三爻小区,东边的太已路刘梅球馆,西边的桃园路西电公司球馆等地,都有我抛洒的汗水。在坚持打乒乓球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体育疗法的威力了。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如果用“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来慰藉,那大概也就是自我安慰吧。

2005年寒假刚结束,学校教师、学生报到的第一天,校园内就盛传有关学校合并的消息。在此之前,我也多有耳闻,但在没有官方的确切消息,我肯定是不会相信几所学校要合并的事。当时全国高校合并,已经是如火如荼了,南方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为职业教育专科学校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中。

“咱们学校要与商洛农校、商洛师范学校合并了。”

“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差距非常大,是风马风马牛不相及的三所学校怎么合并?”

“我们商洛卫校从办学势力,社会影响力各方面都比这两所学校强很多,与他们合并,职工的利益如何保障?”

“三所中专学校又不在一个地方办学,如果真的是合并了,怎么组织教学工作?”

……。……。……。

学校要合并的谣言,在商洛卫校的校园内甚嚣尘上。

紧接着,上级领导通知商洛卫校,商洛农校,商洛师范学校的校长到省上参加有关重要会议。

“组织决定,商洛农校与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商洛学院。商洛卫校与商洛师范学校合并,成立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我回到学校后,第一时间向全校教职工传达了组织决定。

“看起来,学校的合并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既然组织上决定了,我们就要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决定,这是工作原则。”我们的书记总是在大事上,为学校的前途掌舵、定航。

“书记呀,两所学校合并,是决定商洛卫校命运的大事。以谁为合并主体?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的牌子挂在我们学校还是商洛师范学校?我们学校今后的专业如何设置,商洛医学教育怎么发展?”我一股脑儿向书记汇报了合并中的诸多棘手问题。

“你放心,从商洛卫校所处的位置和办学势力上分析,我们学校是应该作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的主校区的。”书记总是自信,并且不停地给我吃定心丸。

“如果以咱们学校为主体合并的话,从情感上我还是能接受的。但商洛师范学校的历史比咱们学校要悠久很多很多。他们先是在清光绪31年(1905)创办的商州中学堂师范传习所,宣统二年(1910)改称商州初级师范学堂,1945年改名陕西省商州师范学校,办学地址也从商州四皓庙搬迁到商州市的东龙山,1988年校名定为商洛师范学校。而咱们学校的成立于1960年,从学校成立时间上看,我们是处于不利的位置。更何况,师范学校的校长比我要年长10多岁,职称、学历都比我高呀。他们学校的占地面积也比我们学校在大的多。”我对两校合并在那个学校的事,还是莫衷一是。

“你是从学校的办学历史,你俩位校长的情况分析,咱们学校是处于下风的。但你想过没有,商洛卫校经过改革的洗礼,改革积累的能量,正在激发着学校各项工作向上向前发展。而他们学校这几年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发展的迹象。”这也是两所学校目前发展情况的真实情况。

最后经过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多次调研、协商,决定在商洛卫校的基础上组建“商洛职业技术学校”,并且要把商洛市政府举办的第一所家门口大学的牌子,挂在商洛卫校的大门上。

2005年前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浪潮,激荡着所有的中专学校。“商洛卫校”也就在这种背景下成为了历史。当我受组织委托,用颤抖的双手缓缓地取下“商洛卫校”的牌子,立即换上“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牌子的一刹那,“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思绪喷涌而出,我也没有回避参加挂牌仪式的所有人,情绪失控,内疚不已。

在母校升格为大专办学层次后,我作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任副院长,负责在商洛市商州区商鞅大道西段丹南新区征地520亩,并做好学院发展的前期建设、事业发展规划后,我也翻越了秦岭,从陕南来到了关中大地,到省级民主党派机关开始新的工作。

在我离开商洛,准确地说在离开“商洛卫校”的10多年里,每当我回商洛,一旦踏进商州市区的范围,都会情不自禁地朝“商洛卫校”的地方看一看。

今年清明节期间,学校的老师对我说,“商洛卫校”彻底没有了。随后我才知道,我在“商洛卫校”读书的地方,已经全部转让给商洛市妇幼保健院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在一天的上午,独自一人来到了“商洛卫校”教学楼西北角的一片沙树林下,在石条凳子静坐了半个多小时,因为这个地方是我在卫校读书和工作时,遇到困难都必须要去这里安静一阵子的地方。

这一天,在我闭目静坐中,仿佛听到了老师在上课时,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沙沙声,听到了老师让我们在听诊器里听到心脏跳动的咚咚声,更听到老师们由矫健的脚步声变成缓慢的脚步声。也听到我们在食堂吃饭时大口咥饭的声音。

……。……。……。

当我睁眼睛,用力去捕捉“商洛卫校”的微小痕迹时,眼前浮现的一切,都与我想看到的相左。我不由自主的从内心发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感叹。

魂牵梦绕的“商洛卫校”,就这样的没有了,“多情自古伤离别”呀。

我也想与“商洛卫校”来个《断舍离》,但山下英子所谓的《断舍离》,是处理家庭杂物的思路与方法。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我与“商洛卫校”之间的藕断丝连,我们之间的益生菌正勃勃生机,怎么能一刀两断?

“商洛卫校”赋能了我成长的知识,给我积累了洞察人生的洗练,我也一定要用这种情怀去赋能商洛卫校的今生与来世。这种情怀,怎么能断?!

“商洛卫校”肇始了我的荣光,赋予了我的责任,夯实了我的平台,都成为了触动心灵的核心要素,所有这些,怎么能舍?!。

从“商洛卫校”毕业,像章义智那样的同学们送的红色笔记本,尽管颜色泛黄,扉页上的肺腑语言已经伴随了我30多个春秋。同学们的祝福、诤言,期待等等,怎么能离?!

我与“商洛卫校”尽管是杵臼之交,但我还是想送给母校一点心意。

我想对您说,我尽管不具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素质,但我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热血之躯。

既然我无法做到“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但我从内心深处还祈求母校,能否再让我有一次“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的机会。

如果有来世的话,我将和母校一起都变成手机,让我们之间的情感,须臾不离。

请母校放心,我一定会做到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给俄耳浦斯的十四行诗》里说的“一棵树长得高出它自己”的境界去做人,做事。因为我在每一个疲惫的日子里,你都给予了我前行的力量。

请母校放心,我绝对不会做“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那样的人。我现在也正在做器官移植的登记工作:先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再把剩余的器官捐献给商洛职业技术学校解剖室。

这也就是我送给母校的礼物,作为我铭记“商洛卫校”的见证。

(2024年12月11日写于西安

2024年12月19日修改于商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