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浮平的头像

浮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1/06
分享

寻根问祖大槐树

小时候,就听人说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长大后,我心中的疑惑也在长大,因为村里并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带着久远的疑问和好奇心,今年冬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上了寻根问祖的旅程。

古老的大槐树已被现代建筑人为的装饰一新,就像一个耄耋老人套着时尚的羽绒服。当然这些并不影响从四面八方前来祭拜的人群的观瞻。

一行人向景点门口走去,远远的就看到‘解手场’三个大字。有人解释说是厕所。我也想到了,但毕竟是第一次看到,觉得很是好奇。

走进景区大门,现场导游用高亢响亮的声音通过麦克话筒讲解每一个文化标记的含义或是历史故事。

“移民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元末明初,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山西由于地理优势,连年丰收,经济繁荣,但人口过于稠密,政府为保障政局稳定,采取强制的迁移政策,还有欺骗的计谋。从人群居住相对集中的山西分次分批疏散百姓。迁徙政策是:四口迁一,六口迁二,八口迁三,无田的举家外迁,同一家人不能迁往同一个地方。

据史料记载,第一次移民,政府发布告示说,“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三天,聚集了几十万人,结果来的人都没能再回到家里。

在大槐树广济寺这个地方设立移民局,依次登记姓名,前往的地点,领取微薄的银晌,加之小脚指被坎成两瓣的可能,还有双手像罪犯似的被捆在背后,拴在一根绳子上,由官府派人看管监督,送往目的地。在路上要上厕所时,他们就喊“解手!”解手场一词由此而生。后人也有喜欢把手拢在背后走路,感觉那样更舒服一些。

在一个兜售纪念牌的地方,我问了有没有自己的姓氏,那人说有。

“那个小袋里装的是什么?”我问。

“姓氏起源,祖先画像,字辈排行,还有历代出过什么名人之类,”

迁往西安,这个范围太大了。西安有多少和我相同的姓氏?怎么就能保证他们迁到了白鹿原呢?我仍心生疑窦。

“这颗大槐树,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属于三代,第二代有四百多年历史,第一代大槐树被洪水淹没,死亡。”导游指着几棵大槐树继续解绍说,“祖辈们就是从这个古驿门走出去的,沿着官道,迁往外地。苏三也是从这个地方到北京解押的。”

站在大槐树下,望着那个门洞,我仿佛看到曾经痛哭流涕又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衣衫褴褛的先辈,在秋日的寒风中,眼泪汪汪的老人与儿子儿媳孙儿告别。有人推车,有人挑担,有人赶着牛车,载着老人,到处都是哭号声,马匹混乱的嘶鸣声,无数双脚在被踩得汤土漫天的地上跑来跑去......

通往祭祀堂的路上,我想起父亲在世时,常将上厕所说成解手,还有走路时喜欢双手背着。我不知道他的小脚拇指是否分成两瓣,但据此两项特征,我毫不怀疑的确认我的祖宗就是从大槐树下迁来的。

走过宽阔的梯级,来到雄伟气魄的姓氏祠堂。供奉有一千多个姓氏牌位,尽管上面标明笔画,我仍费了好大一会儿,才在找到自己的姓氏。鞠躬拜过。

走出大殿后门,望着眼前葱郁的松树,我的心情仍感到有些压抑,我的思维总在回想六百年前迁徙之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辟新生活的艰难。从西安到洪洞县,大巴车走高速,须花七个多小时。当年那些靠牛拉人走的迁徙大军得要用多长时间,付出多少的艰辛?

从祭祀堂出来,宁静的大殿屋顶传来一个浓郁浊重的声音,“咕噜!”抬头一看,一群鸽子在大殿四周快乐地飞翔。唯有它们日夜陪伴和守护着这个神秘又神圣的地方。

这时,祭祀大殿进进出出的人群,密密麻麻。我仿佛看到每年清明节祭祀活动的现场,众多相思鸟在大槐树上空盘旋的一个个盛景。

据说,每年清明期间,一到傍晚,都会飞来许多叽叽喳喳的小鸟,无法解释缘由的百姓给那些可爱的小鸟冠上一个十分美好的名字-相思鸟。

历时半个世纪,涉及姓氏一千多个,迁出人口上百万,迁往十八个省,五百多个县市,规模空前的大迁徙的情景,幻化成一个个感人之深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