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肥乡文化》的头像

《肥乡文化》

内刊会员

小说
202108/10
分享

童年明月夜

童年明月夜

辛安镇镇中心校刘文燕

夏夜,饭后去街道散步。明亮的太阳能路灯,顺着街道排列,月色倒显得淡然。新修的柏油路,喷涂的墙面,在灯光下有恬静的美。一处灯下,年轻的奶奶们正在看着孩子话家常,几个小朋友在灯光下嬉戏。看着这幅似曾相识的画面,不禁想起了我的童年。

对于生于农村的七零后而言,小时候的物质无疑是匮乏的。尚不知手机一词,电视机极少,电也是时有时无,但那时的快乐却是无穷尽的。尤其是在夏天有月亮的夜晚,每个十字街口都成了聚会的舞台。

大家伙儿趁着天不黑就吃了晚饭,然后老老少少,陆陆续续来到街口集合。摇着蒲扇,提着竹椅、马扎,抱着孩子的,还卷着小凉席。到街口找块平地,铺上凉席,年幼的孩子放在凉席上爬来爬去,妈妈坐在旁边,用扇子一边扇凉,一边赶蚊子。爷爷、爸爸们便开始了“百家论坛”,有说的、有听的、有争论的。上至国事,下至家事,还有不知哪儿听来的奇闻怪事。婆婆妈妈们有时插上两句,插不上话的,便聊自己的家常里短。

我们自是不关心他们的话题,找宽敞的地方玩自己的游戏。猫捉老鼠,扔沙包,捉迷藏……变着花样,乐此不疲,玩着玩着,意见不合便拉帮结派分开了玩。这时候捉爬叉(蝉的幼虫)的小分队回来了,边招呼集合,边喊“快来看,快来看看喽,今天捉了这么多!”于是“各帮派”放下嫌隙,小脑袋们凑在一起。小分队成员把罐头瓶得意的往我们前面晃了晃,然后各自往外倒着、数着、比较着……那些爬叉有个儿大的、有个儿小的、还有褪了皮的。褪皮的就成了知了,只是时间短,不经玩,一个个翅膀软塌塌地耷拉着。有经验的,捉的自然多,没有经验的,自是少的可怜。还有只负责拿罐子,当跟屁虫的。“老大们”展示完成果,给小跟班打赏一两个,这些小不点儿也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于是,各自欢喜。

渐渐地,月上柳梢头。年幼的孩子困了,妈妈们便收拾凉席,准备回家,奶奶们也跟着起身。人群渐散,谈论者没了听众,兴趣也减了,做了未完待续的总结,然后开始招呼自己家的孩子,我们即便玩意正浓,却也只能“屈从”,于是,热闹的街头便渐渐安静下来。

“奶奶,回家吧!”一声稚嫩的童声,把我拉回眼前。“行~行~行,回去回去。”几个奶奶虽然意犹未尽,却也只能随着宝贝喜好选择回去。

夜色笼罩着乡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