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肥乡文化》的头像

《肥乡文化》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8/19
分享

七夕

七夕

辛安镇镇中心校杜堡小学王素燕

七夕,这个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下浪漫的诗行,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爱情绝唱。一听到她,总让人有说不出的喜欢,心儿会立刻变得柔软。

儿时,每逢七夕,吃过晚饭后,我总喜欢依偎在大人们身旁,聆听他们讲那个古老而又凄美的神话传说:相传织女而牛郎天上美丽姑娘下凡了,她叫织女,她是王母的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她遇见了一个养牛娃,他叫牛郎,他是一个孤儿,他勤劳但贫穷,与老牛相依为伴。一次,在老牛的指点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的忠厚老实,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他们情深意重,男耕女织,并生育一双儿女,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好景不长,织女的事情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狠心的将织女捉回天上,牛郎腾云驾雾挑着两个儿女去追赶,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簪子一挥,划出一道天河,将牛郎阻挡在天河的对岸,从此牛郎织女天各一方,遥遥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初七在天河的鹊桥相会……在大人们绘声绘色的讲述里,我仰脸望着星空,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仔细辨认着哪是织女星哪是牵牛星,哪是王母娘娘用金簪子划出的那条银光闪闪的天河……现如今,我也总是给我的孩子们讲述着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牛郎织女一年三百六十日的隔河相望,只是为了等待七夕这一天在鹊桥上温情地相见,可是才相见,又要分离,那短短一日的相会,转眼间又是那漫长的相思等待。于是宋代词人秦观写下了《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很多个七夕的夜晚,或许是因为人们太多思念的缘故,月色朦胧,那些白天盛放的花儿在这朦胧的月色里,含上了几分迷离与羞涩。这时候,我想起了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当然也牵扯出了李隆基,那个曾经在大唐历史上开创“开元之治”的唐明皇。他还通晓音律,酷爱音乐,与天生丽质、舞姿翩跹的杨玉环共同演练出惊天动地的《霓裳羽衣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他们曾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上许下的爱的誓言,可当渔阳鼙鼓动地而来,在飘飘摇摇的六军阵前,李隆基万般无奈,没了主张,致使那花容月貌的杨玉环香消玉殒于马嵬坡下的泥土之中,瞬间化作一缕香魂飘向了天的尽头……他们那曾经的海誓山盟化作了一场缥缈般的虚无……

七夕,如一位绝色女子,袅袅娜娜。歌颂着爱情,褒扬着善良,赞美着勤劳,向往着光明,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那种永不衰老的悲悯情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