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肥乡文化》的头像

《肥乡文化》

内刊会员

散文
202202/15
分享

今夕元宵

今夕元宵

辛安镇镇中心校白冠军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只有过了元宵节,年的气氛才渐趋平淡,只有出了正月,年才算彻底过完。这期间,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祥和氛围中,城市乡村处处飘荡着喜庆的中国红,人们走亲访友,互动娱乐,享受着春节的团聚和喜悦,也将传统的年俗文化演绎到极致。

关于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到了汉文帝时,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元宵又名“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据说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十五晚上是闹元宵的高潮,不管孩子们谁去谁家,都会分到些“鱼”“刺猬”“小鸡”“小燕子”等小动物,还有“年灯”,这些东西都是用五谷杂粮做的,有的是用手捏的,有的是用模具倒出来的,鱼自然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灯”则象征着五谷丰登,刺猬是财神的象征,鸡代表大吉大利,燕子代表春天真的来了,等等。“年灯”纯手工捏制,茶碗大小,里面倒上植物油,插上根线芯,点燃,也会光芒万丈。

闲来翻看古书,寻找古人元宵节的味道,一曲曲远古的传唱,扯出字里墨香,辛弃疾酌酒独醉,低吟轻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曲调虽有些空落、惆怅,然而更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欧阳修独游元宵节夜,感慨吟诵:“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诗里弥漫出欲语还休的多愁善感,古人的才思借助节日惊艳了世人。

如今,时间的流逝,观念的变化,那些热闹的老场景已经渐行渐远,那种默默地燃着蜡烛的纸糊灯笼也随之远去。现在到处都有卖灯笼的。旧时纸糊灯笼在今天的孩子们的眼里,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样子了。但那份快乐却伴随着我们成长,成了心中难忘的记忆……

记忆里的元宵节都充满了美好回忆,如今的元宵节,依然会成为未来日子里的美好回忆。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任何事物都遵循着一定规律在更新和改变,或许今昔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上的天壤之别,但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和意义将亘古不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也一如既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