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范晓燕的头像

范晓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24
分享

金色的油糕

黄糕包了豆沙和菜馅,经过油炸,叫做油糕。菜馅的主料是熟到八九成的土豆切成碎丁,再辅以切碎的绿色的韭菜、橘红色的胡萝卜丁、少量的黑色的土特产地皮菜。没有地皮菜的情况下,用木耳代替。这些食材放在一起,加适量盐、花椒粉、生的胡麻油,搅拌在一起,随即,散发着浓郁香气的五颜六色的菜馅就成了。

油糕一般在隆重喜庆的日子吃。男婚女嫁、诞辰寿宴、传统节日、招待亲朋。吃油糕特别能增加这些美好日子热烈喜庆的气氛。过大年期间,就有“初一的油糕,初二的饺子”这种吃序。油糕排在前,而一向被奉为“扁食”的饺子反被排在后,可见人们对吃油糕的重视。我想,是因为新年,初一又是新年第一天的缘故。家家户户正值大团圆之际,“糕”与“高”谐音,首选吃油糕,就是寓意步步升高之意吧。

婚庆吃油糕规模浩大。少则有四五十号人,多则有上百号人。过去正席在家里办,吃油糕自然在家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办酒席的条件、环境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高。人们把正席搬到了豪华的酒店。但绝大多数人,办喜事的那天早上,必定热热闹闹在家里吃一顿油糕,这天的油糕又叫喜糕。 

这么多人吃油糕,办喜事的主人在这天早晨必定早早起来,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记得过去还是使用的是手拉风箱,烧得是碳火,做得事情就更多了。首先得打碳,生火,至少在两个房间的厨灶生火,要不忙不过来。冬天还要生炉火。等着一部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前来帮忙捏油糕。刚才还很安静的家里,随着帮忙的人一个个来到,即刻热闹起来。大家分工合作,有“呼哧呼哧”拉风箱的,同时,还要不时地用火铲往灶火里填碳。有到院里打碳往回运碳的。大锅里升腾着白茫茫的热气,散发出甜丝丝的黄糕的味道。大家忙忙乎乎干着活,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话,嘻嘻哈哈,家里笼着人间浓浓的温暖的烟火气息!

蒸糕的是有力气的并且是能把糕蒸好的男人。因为一次蒸得不是三斤五斤,没有力气干不了,也干不好。女人们也摆出了阵势,围了炕桌一圈,炕桌上放好了调好的菜馅和用红豆熬制好的豆馅及准备放油糕的几个箅子。炕上坐不下,还有地下站着的,大家说说笑笑,等着黄糕出笼。

蒸黄糕用的锅和笼比平时大好几倍,蒸出来的糕少说也有十几斤,还很烫手,但是必需趁热黏在一起弄成均匀绵细的团子才行。我们方言叫做“踩糕”。“踩糕”时,需不停地急急翻转、拍打、更重要的是两手交替,重拳出击那刚出笼的糕胚子。经过这样连续反复的快速使劲的一连串连拍带打加摁的动作,金黄圆润的特大团子的黄糕就成型了。那团糕看起来比平时硕大、粗壮了很多。

捏油糕的女人多,手也快。甜甜的豆沙捏成圆圆的,大概取甜蜜团圆之意。菜馅捏成长角的。这未经炸的叫素糕。长的圆的素糕,不一会摆满了几箅子。

另一间屋子,灶上的大铁锅已经倒入了几斤胡麻油,(要说明的是,别的油再好,炸出的油糕色泽不如胡麻油那么金黄,那么好吃。)烧至油沸,沫消,给中火,把箅子上的油糕挨个下进去十几个,只见原来表面光滑的素糕一个个膨胀起了泡,并很快变得更加黄脆。捞出来,一盘盘倒进热炕头上放着的大盆里。

盆里少说也有几百个油糕。油糕的色泽更比黄糕的黄。油糕刚出锅,外脆里糯,又装满了豆沙、菜馅,个个鼓着个小肚子,分外地诱人。咬一口呀,满嘴溢香。如果素糕是个端庄素雅的小姐,油糕就被装扮成一个贵妇。这时,那油糕的香味已是盈于满屋,散于屋外庭院,飘进左邻右舍,袅娜于每个人的心间了。

油糕炸好,厨师把凉菜也拌好了,羊杂也熬好了。烫嘴的油糕就上热乎乎的羊杂最是绝配!各种肉食、炒菜纷纷上到桌子上。亲朋好友陆续来到,大家你打招呼,我问好,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炕上炕下,屋里院外,坐着吃的,站着吃的,有才进来吃的,有吃完了走的,出出进进,络绎不绝。主人忙得迎来送往,满脸融融笑意,合不拢嘴。现在,大家富裕了,家家办喜事都是油糕配羊杂。幸福的生活真是锦上添花呢。

既是喜糕,少不得给左邻右舍送几个,送得乐意送,收得喜欢收,也不客气,大家沾沾喜气,邻里关系越发显得友好和睦。送油糕既是传统,也成为惯例!现在楼道里有人办喜事,从上到下,挨门逐户必要送到。

吃油糕真是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味。是亲朋好友难得的一场大聚会。充满了热闹、欢乐、喜庆、和睦的气氛!这种油糕的盛宴,集合了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充满了爱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和睦的味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