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行走的影子的头像

行走的影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31
分享

古诗里的清明

一直以为清明是活在平平仄仄仄的古诗里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广为流传。或许是诗的氛围很好契合了人们的心境,它在民间的活跃度也是最高的。

从节气上来说,清明更多的是反应四季物候的变化。清明是一个欲暖还寒的日子。万物在这点点暖意中开始了生长的萌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天气渐渐转暖了,杨柳也冒出了新芽,沉闷了一个冬天,人们面对着暖阳再也按耐不住,纷纷走出屋门,踏青寻春。相对于杜牧的那首诗,这首诗应该更阳光一些,让人读了心里也不由地生出些许的暖意,开始对春的向往。在《岁时百问》我们也找到了和这首诗相和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当然,清明如果仅仅是作为一种节气而存在的话,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诗歌为它而倾诉。作为一个传统和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最早源于寒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祭祀扫墓也就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在马上恰逢“寒食节”,诗人心绪难平,不由心生感念。这里的寒食当为清明解。据史载,在唐代,寒食和清明已经开始合而为一了。

 诗由心生。和宋之问一样,杜牧当时的心情或许也好不到哪去。清明这一天细雨纷纷,人们冒着雨赶去祭奠自己的亲人,看着纷纷出门的人们,孤身在外杜牧不禁想起和亲人的离别,心里难以释怀,此刻只想找个酒家小酌几杯来解心忧。而吴惟信或许没有经历这种生离死别,自然他眼中的清明更多的是阳光的明媚和暖意。因阳光而灿烂,是人生的一面;而生离死别是人生的另一面,在这一面反而让我们更容易看清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作为节气还是传统的节日,清明都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思。从古人的诗歌里,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人们赋于它的情怀。它是季节里岁时物候的表达,更是生生不息的延续。从这里开始,我们看到一个阳光明媚、草木萌动、鲜花绽放的季节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