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 爱
文/初秋
一
故事就是发生于无端的邂逅。
我们的相遇纯粹偶然。细想起来也许必然,或者偶然中蕴藏着某种必然,就是这样不期而遇了。
一个夏天早晨,刚跑步到公园的半山腰,突然暴雨倾盆。所有晨练的人都措手不及,被淋成了落汤鸡。大家赶紧寻找躲雨的地方,半山那个小小的亭子很快就被占满,幸好旁边还有个人造的涵洞,来不及多想,我就冲了进去。
涵洞里也塞满了人。挤进去的时候碰到一个人,软软的凉凉的,是一个穿着白色衬衣的女人。湿透的衣服紧紧贴在她身上,身体被雕琢得廓线分明,衬衣内深色的小背心让凹凸的身体若隐若现。她有点脸红,双手抱肩,不知所措。我不知为什么突然冲动,居然脱下外衣递给她。可能是为了解除她湿身的尴尬,也可能是担心她被淋雨了会受凉,总之完全出于单纯、善意的潜意识,倘若牵强点解释,也顶多算个怜香惜玉而已。
不记得是在第几天了,早晨我依然晨跑,经过那座小亭子时,一个长裙飘逸的女子,站在亭子斜伸出来的飞檐下,双手捧着一件外衣递给我。那外衣明显洗过了、熨烫得格外挺括。我已经忘记了那件事,一时一头雾水。她抿嘴一笑,朝我抖开那件外衣,我这才恍然大悟。
我们才正式认识了。出于礼貌,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加了微信。以后晨练时碰上会打个招呼,微信上也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偶尔发个问候,也只是为了巩固记忆,以免彼此忘却。这也难怪,我们仅仅是偶然邂逅,有了礼貌性的接触而已,并没有什么深入交往的充分理由。何况,这种小事也不值得感恩戴德到什么程度,时间会掩埋一切过往。
人,是群居性动物,喜欢交往,交往久了,渐渐熟悉了彼此,就难免亲切起来。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越来越收缩,越来越密致的发展状态,那么,友情就是一种越来越拓展的发展方式。第一次在生活中相约见面,是在一个假期。她带着老公和女儿,我牵着老婆和儿子。我们两家人吃了顿饭,来了一次小聚会。她丈夫是一个真诚爽快的人,对我的那次义举几次表示感谢,说她体质较弱,最怕受凉。毕竟妻子在场,这让我多少有些难为情。好在问心无愧,渐渐也就坦然了。我们带着两个孩子玩了一天,两个孩子成了小朋友,我和她的丈夫也成了大朋友。两个家庭从此有了交往,我和她也多了交集。
二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接触越来越多。其实,人最软弱之处就是情感,而情感的主要来源便是接触。即使是深仇大恨的两个人,也会因为频繁地接触而最终“相见一笑泯恩仇”,化干戈为玉帛。
有时她老公忙,一些家庭的事情,也让我帮忙去料理。时间久了,心里渐渐多了对对方一份牵挂,有时甚至会相互主动地关心对方,在生活上嘘寒问暖,在工作上出谋划策,总之无所不谈。相互通话的时间也很长,又往往不愿率先放下手机,结束通话。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对于某件事情,我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后,她常常就会在电话里咯咯笑起来。我问:“怎么,我说的不对吗?”她就说:“然也,不谋而合。”在情趣爱好上,我们也很契合,都喜欢运动、旅游、读书、思考,甚至连饮食习惯,也很趋同。
一次,她丈夫邀请我和妻子聚餐,征询我们去吃什么。我和妻子说随便什么都可以,我们不忌口。他说那就去吃上海菜吧。她在一旁摇摇头说上海菜太绵软,还是去吃川菜吧。丈夫说,看你,就顾自己解馋。她表情古怪地问我们,你们不喜欢川菜吗,样子仿佛不喜欢川菜就不是中国人似的。我和妻子连忙礼貌地回应说还好。其实,妻子喜欢上海菜,倒是我格外钟情于川菜。于是,妻子也表情古怪地看看我,仿佛在揣度这其中是否有我和她串通的隐秘。其实,那时,她还真不知道我也喜欢川菜。我们去了一家川菜馆,点了几道著名的川菜,其中就有我最喜欢的宫保鸡丁。妻子看着一盘红辣辣的宫保鸡丁不敢下筷,她就给妻子夹了几块,怂恿妻子去品尝。鸡肉的滑腻鲜嫩,黄瓜的清香,花生的香脆,加上配菜胡萝卜,口感微酸甜又微麻辣。妻子品尝一下,竟然也赞许地点头,后来也喜欢上了这道菜。只是不知道,妻子心底的那份疑惑是否也烟消云散了。
我们变得彼此需要对方,虽然仅仅限于言语的交流。有时在单位忽然间就会觉得空虚、寂寞,仿佛缺少了什么。期待一个电话铃声响起,或者一条微信跳出来。我们都发现,越来越懂得对方,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表达,我终于唐突说了句,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吧?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这不是一个文学隐喻,而是一种暗示。她的回答,是长久的沉默。
男女感情,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越是抑制越是钻心入肺、刻骨铭心。经年的心结终于演绎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
爱的焦虑积郁着,随时都有喷薄而出的可能。
有时,在电话里或者微信里,我会陡然冲动,想马上对她说出三个字,却又总是从嘴边咽了下去。毕竟,在高耸的情感对面,还有一座严肃的山峰,那就是理性。
爱,酿造愉悦,也酿制痛苦。我们陷入了无尽的痛苦,进退两难:进一步没有资格,退半分又有太多的不舍。因为,我们都爱着自己的另一半,也找不出他们的错;我们爱着自己的孩子,爱着自己的家;我们都承载着家庭的柴米油盐,以及抚育子女的责任。当然,更重要的还有道德和责任。
我(我想她也是)在纠结的情感中挣扎,“剪不断,理还乱”是那种心境的逼真写照。我从她越来越忧郁的眼神,越来越低沉的话语中已然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是的,我们不能在这种情境中继续生存,必须选择一个答案,抑或一条路径。
那个秋天,我们两家人相约去登山。我们气喘吁吁地攀上山巅。她丈夫迎风抖衣,无比豪迈地说:“壮美啊,群山一览无遗!”她沉默片刻,看看身边的丈夫说:“嗯,是很美!”又扭头扫了我一眼说,“一座山峰一处风景,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下来低吟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她的话语,我懂;她的眼神,我也懂。我瞬间明白,这是她对我们情感的走向做出的抉择,也是给我的一个建议。戛然而止,固然让人遗憾和沮丧,然而,这似乎也是一种最为理性的选择。虽然,这个选择出于一种揪心地无奈。
我会意地朝她点点头,她粲然一笑,挽着丈夫的臂弯从我面前走过。我也牵过妻子的手,沿着他们的身影向风景深处走去。
由此,我们恪守彼此无言的约定,都后退一步,坚守着那份初始的纯洁。我们从不单独见面,从不创造单独相处的机会,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电话、微信联系。我们不给感情开闸泄洪,更不敢做自我控制力的测试,深恐一旦决堤,就会泛滥成灾;手机也从不设密码,表面上是让我们的另一半随时可以翻看,骨子里是监督自己不倾诉衷肠;我们将更丰富的爱倾注给自己的另一半,给孩子,给家庭,依然保持着两个家庭的温馨、和谐、幸福和快乐。
四
有一种真心叫看着你幸福我就快乐,有一种感情叫深埋心底不会表述,有一种爱恋叫不需与你贴近相视,有一种关怀叫悄悄地倾听你的消息而不去打探。
我们两家住在同一个小区,尽管不能直接相望,却也形同毗邻,有时,我甚至会感到另一颗精致的心脏在不远处跳动。我常常会站在暮霭中的阳台上凝视天空,看月亮慢慢行走。中国古人喜欢圆月,以团圆聚合为最美。可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圆月只有短暂几天,而那些更多的上弦月、下弦月,它们以自己独特的形态,建构一种含蓄的缺憾美,同样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两家,像两座毗邻的宫殿,里面都荡漾着王子或者公主快乐的笑声。它们共同有着一个神圣的名字——婚姻,可以彼此欣赏,各自辉煌。倘若我们把它们拆毁,然后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上构筑一座新房子,这究竟是爱的旨意,还是恶的化形呢?人们总是说,爱的本质是自私的,但却忘记了,它的辉光是恢弘而无私的。或许,这才是爱。
我们偶尔还会相遇,在小区的入口处,或者在小区内的林荫小径上。目光碰触那一瞬间,依然会脸红,会心悸,会陡然手足无措。这就足够了,这就是爱的记忆,而且是无与伦比、格外美妙的记忆。当然,这只是短暂一瞬间的情感波动,很快,我们就会归于正常状态,彼此相视一笑,擦身而过,走向不同的路径。
偶尔,也会说话的,但从来都只有浅浅的那一句。
“要下雨了,记得带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