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木的头像

文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9
分享

母亲的饺子情愫

母亲住不惯城市楼房,一直一个人在老家住。周末或者节假日,我总要回家看母亲,陪她吃顿饭、唠唠嗑。而每次回老家,母亲总要给我包饺子吃。剁饺子馅、和面、擀皮、煮饺子,母亲八十多岁了,我担心她的身体,就说包饺子太麻烦,不要包了,可母亲总不听。

饺子煮熟了,我们娘俩坐在桌子前,有说有笑地吃着饺子,母亲眉飞色舞的。看到母亲快乐,我也不再阻止,每次一回家,就帮着母亲包饺子。

回家吃饺子已成了惯例,有时候吃不上,母亲总念叨。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忙,来不及吃饺子就走了,再回家时,母亲很遗憾地说:上次回家,连饺子都没吃上。

母亲之所以对饺子这么情有独钟,源于小时候我们家庭困难。

记得小时候,物资供应异常匮乏。商店里售卖的东西,品种单一而且货源短缺,还要凭票供应,甭说都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粮食供应全靠生产队按照挣工分多少分配。甭说吃饺子了,就是地瓜干煎饼,很多人家都不够吃。像我姑姑家,五个男孩、一个女孩。全家八口人,干活的少,吃饭的多。男孩子正长身体,都很能吃,每年粮食都不够吃的。我记得有一年春天,姑姑带着一个布袋来我家,对我父亲说:哥,去年的瓜干没还,今年又得借了,家里一粒粮食没有了。

父亲默默接过布袋,边去房间里装地瓜干边说:去年的不要了,今天给你装满一袋,不够再来取。

姑姑不说话,眼里含着泪花。

像姑姑家,几乎从来不吃饺子。没有白面包饺子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包饺子太麻烦,人手少,包不上吃的。母亲曾说过,有一年过春节,姑姑和姑父凑了一些面粉,准备让孩子们吃一顿饺子。每每看到自己家的孩子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吃饺子那种眼神,姑姑和姑父想起来就心疼,过年再穷也要让孩子们吃顿饺子。

姑姑和姑父忙活了一整天,包好了四大盖顶饺子,用大锅煮了三次才煮完,可煮完了饺子也没有了,一群孩子连筷子都没用,两只手抓着,把所有饺子都吃光了。姑姑和姑父掉着眼泪,吃了饺子汤泡煎饼,算是过了一个年。从那以后,姑姑和姑父再也不包饺子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家庭条件允许了,才开始吃饺子。

我们家比起姑姑家来,就好多了。全家六口,人口相对少些。父母和姐姐都能干活,干活的多,挣的工分多,分的粮食也多,粮食基本够吃的。只是那时候细粮少,一年到头很少吃饺子,只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偶尔吃一两次。不过,那时候母亲包饺子,并不包很多,客人吃完,基本剩不下几个。匀一些送给邻居,小孩子卷着煎饼吃几个,大人基本吃不上。

可到了大年夜,母亲无论想什么办法,也要让一家人吃一顿饺子,而且想吃多少给多少,从不限量。每当母亲看着一家人狼吐虎咽地吃饺子的时候,脸上总露出少有的灿烂微笑。也就在那个时候,母亲最高兴。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想吃什么有什么,吃顿水饺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可母亲对饺子的情愫,还是那样根深蒂固。在母亲眼里,鸡鱼肉蛋再好吃,不如饺子好吃。饺子,仍然是天底下最美味的食品,能吃上水饺,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这也就难怪,每次我回家,母亲一定让我吃上一顿饺子了。

(葛文峰,男,山东省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务员,中国作协会员。联系地址:山东省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612室,联系电话:1586693167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