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杰的头像

刘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6
分享

与书为伴,人生不寂寞

我能够与书结缘,不离不弃五十年,追究起来也是一件奇事,因为我的父亲目不识丁,母亲也仅仅认识一百来个常用字,还是当姑娘的时候在村里上冬学(扫盲夜校)认识的。

       我与书结缘颇早,应该是七岁那年。七岁的我跟上哥哥进了村上的小学校,其时并不热心念书,主要是为了结伙成帮地玩耍。那年中秋时间,一队解放军突然进驻我们村子,我立马就亢奋起来,能和解放军零距离接触,这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我叼空就黏在几个做饭的解放军身边,四天之后的傍晚,解放军要撤离了,一个叔叔送我一本64K红色塑料封皮的书,我如获至宝,揣在怀里跑回家。

       那是一本《毛主席语录》,初学识字的我不认识上面的字,大我9岁的哥哥很稀罕这本书,一番巴结求情,答应用他的十本小人书来换,我踌躇了一会,最终交换了。哥哥的小人书之前是绝对不许我碰的,说我是狗看星星,只知道稀稠,不明白的。现在自己有了十本小人书,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了。虽然当时不认识字,读不了图画下面的说明文字,但看得次数多了,图画的意思还是明白了一知半解。书,第一次对我有了诱惑。

       到小学五年级,我跟上父亲到一个堂哥家去浪亲戚,意外发现了一本残破的《中国民间故事选》。我刚开始是浏览,漫不经心的,渐渐地,渐渐地就入迷了。饭熟了,被催了好多遍我才端起碗,囫囵吞枣刨完一碗饭,什么饭啥味道浑然不知,心思全在书中的故事里。临别的时候,堂哥看见我神不守舍的样子,看穿了我的心思,很大方地把那本32K的书塞进我的怀里。《中国民间故事选》使我真正体验到了书的魅力。尤其是《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那些古老的传说让我思接远古,神游八荒,那是从未有过的感觉。

       进入中学学习之后,同学多了,获取书籍的渠道也丰富了。我的中学时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众所周知的原因,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严格,这给了我读闲书的机会,也酿下了高考落榜的苦酒。通过用菜票和小火枪交换的方式,我从同学手里换来一本又一本闲书,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看,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喜欢书”。中学两年,我看了《封神榜》《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西游记》等近二十本闲书。由于没有人指点,我的读书几乎不加选择,一碰到书,稍加浏览,觉着对胃口就读,《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雁翎队》和《金光大道》等书籍也是中学时期读完的。

       由于不知轻重,本末倒置,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高考落榜了。对于我们一个穷居深山,人多劳力少,原本就是漏斗户的家庭,能够念完高中就已经是父母最大的恩惠了,哪里有复读的可能呢,又恰逢土地包产到户,急需攒劲劳力,我便毫不犹豫地回家和父亲一起耕耘田间了。

       爱读书的兴趣依然,心头的信念仍然不死。白天劳作,晚上读书,读文学书,也读《农业百事通》、《实用验方》、《十万个为什么》和《中药材常见病问答》之类的书。父亲看着我大半夜大半夜地熬夜费煤油,一觉醒来就责怪几声,意思就是念书的时候不用功,回来种地又不踏实。对于父亲的责怪,母亲总是适时地解劝,给我以支持。我自虐般地劳作,手上的血泡破了再磨,最终成趼;三伏天不戴草帽光着膀子在麦田里挥汗如雨,肩膀上胳膊上的皮起了一卷又一卷。我既然没有念成书,就应该是一个称职的农人。

       三年之后,我通过全县统一考试,成了一个民办教师(后来叫代课教师),走上了讲台。

       当了老师的我,深知误人子弟如杀人之父兄,不再看那些所谓的闲书,专心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走上讲台头两年,工资是22.50,两年之后涨到42.50,到1995年春我转正,工资是220元,那时我已经是三口之家了。日子一直紧巴巴的,感觉像拉上坡子碌碡,疲惫不堪却不敢有半点的松懈。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师,除了虚心向教学业绩突出的同行学习,我每年还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几十元,坚持订阅一份专业杂志,譬如《教师之友》《语文报》《小学语文教师》和《教师博览》。订阅时间最长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差不多十年之久。天道酬勤,我不仅很快胜任了教育教学工作,还在专业报刊开始发表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好不夸张地说,我应该是我们学区最早公开发表教学论文的老师。

       我一直在关山林缘地带的小学校任教,虽然环境艰苦,但闲暇时间充裕,少干扰,有利于自己读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受相好的文友影响,我开始涉猎外国文学,先后阅读了契科夫、莫泊桑、大仲马、小仲马,列夫.托尔斯泰、乔治桑、川端康成和新星一等人的作品。后因郭宪章老师提携,我先后两次到平凉群艺馆参加过由贾平凹、王家达和李禾主讲的文学讲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是虚夸之言,只有亲身体验之后才会相信。之后,我开始有选择地阅读,主要读老舍、朱自清、钱钟书、杨绛、沈从文,巴金、刘绍棠,汪曾祺、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等人的作品,后来又喜欢上了莫言、毕飞宇、余华和阿来的作品。无论在那所学校任教,也不管代什么课,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书是我数十年不曾改变的习惯,如果白天忙于教务没有读书,那么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读上几页。我的枕边,一直放着两三本喜欢读的书。

       我之读书,不求气自华,也不妄想黄金屋和颜如玉,目的很简单:驱除寂寞,充实自己,富裕思想。我刚从教的十来年,辗转于三所初级小学,都位于关山老林里人烟稀少的地方,白天两个老师,晚上多时候我独守校园。好多人问我在学校心急不害怕不,我都予以否认,他们便做惊讶状,觉着不可思议。

       学高为师。我虽然三十多年一直坚持读书,因读书写作也有了几分虚名,但自知还浅薄得很,不仅读书杂乱无章,没有目的,但就数量而言,也不及浩瀚书海里的沧海一粟。进入知天命之年,心浮气躁收敛了许多,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了。我要向那些好读书的大家们学习,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感悟先贤智者的睿智和思想,充实自己,净化日渐蒙尘的心灵。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工作之余,一本书,一杯茶,就是我宁静而丰盈的世界。

       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社会日新月异,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读书,我永远在路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