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这是我自幼就耳熟能详的歌谣。农历二月二虽然不是很隆重的节日,但因为能吃上炒豆豆,也成了我们最渴盼的日子。
家乡地处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里豆类只有大豌豆(蚕豆)和小豌豆,生产队分粮只分大豌豆,小豌豆因为产量低,只能保证牲口的饲料,不分给农户的。分到手的大豌豆也不宽裕,每年不超过一百斤,还不是净粮。数量有限的大豌豆被母亲一粒一粒挑拣出来,保存在我们够不着的地方。
二月二的头一天,母亲取出珍存的大豌豆用微温的水浸泡大半天,直到豌豆鼓胀再捞出来晾晒,晾晒到豌豆的皮起皱就算完成了第一步,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泡过头炒出来的豆皮瓤不分离,泡不到位,炒出来的豆硬的咬不动。二月二吃过早饭,母亲就开始炒豌豆。炒豌豆是个技术活,要用瓤柴烧锅,灶膛里的火不能大也不能太小,要随时调控。母亲把炒好的豌豆倒在筛子或者簸箕里晾着,我们不怕烫手,各自装圆自己的衣兜,边吃边聚集在一起比谁的豆“笑”得灿烂吃到嘴里酥。有时候一粒豌豆突然在嘴里爆开,口腔里烫起一个水泡也不在乎。炒豌豆看似简单,炒好着实不易,炒得好的,放在嘴里轻轻一磕,皮瓤分离,瓤香醇酥烂,越嚼越香;炒得不好的就成了“铁豌豆”,吃起来费劲费牙齿,皮瓤搅合在一起,吃一粒就不想第二粒了。
关于二月二炒豆豆的缘由,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是:玉皇大帝不满武则天当皇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司管天河的龙王看见民间因干旱而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就心生恻隐,违抗玉帝的旨意偷偷为人间降了雨。玉帝得知后,雷霆大怒,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大山下惩罚。山上还立一石碑,碑上书写“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使龙王早脱苦海,在次年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炒黄豆,炒熟的黄豆个个开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玉帝看到金豆果然开花,无可奈何,只好免除对龙王的惩罚。龙王得以重抬龙头并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俗,每年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炒豆子吃感念龙王的恩惠。
在那饔飧不继的日子里,有炒豌豆吃,无疑是一种强烈的期待。母亲为了公允,豌豆炒熟之后就给我们平分,往往是我们当哥哥的贪吃,自己的炒豌豆早早吃光了,只好涎着脸讨要妹妹们的。后来父亲从老家静宁带来过黄豆、黑豆和扁豆等好多种豆类,原本要母亲用它们生豆芽,以补充菜蔬的欠缺。没有吃过炒黄豆的我,一直觊觎着,乘父母不在的时候,偷着用铁勺炒了一把黄豆,那味道竟然比炒豌豆更醇香,回味更悠长。
随着爆米花机子的出现,能够开花的豆类更多了,甚至连大米都可以爆成香酥可口的吃食了。每年二月二前一两天,村头巷尾就会响起一声连一声爆豆的响声,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豆香、玉米香和大米的香味。那些看热闹的娃娃,衣服上的小兜兜都鼓鼓囊囊的,溅到铁网外面的的豆们,已经够他们的衣兜装了。
日新月异,国运昌盛,民众富裕,现在到了二月二,超市里各种炒豆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仅可以选购全国各地的豆类,还能品尝漂洋过海来的“洋豆”。如果你属于怀旧类的,大街小巷的摊点上,各类炒豆绝对能够满足你心中的念想。
二月二除了吃炒豆,还要给娃娃们理“龙头”,寄托长辈们对孩子的祝福和期冀,大大小小的理发店人满为患,一直要持续到傍晚才结束。
我国各地的传统节日都有其传说和内涵,归结到底,都是劝人向善,知恩感恩,友爱他人的。我们在继承节日的同时,也要继承它们所蕴含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