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国才的头像

高国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4
分享

踏春乌龙沟长城

想去乌龙沟踏青,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去年秋天朋友就建议去涞源乌龙沟转一转。因为那里山有水,还有未曾开发依然保持原始状态的古长城。可深秋的一场夜雨阻住了脚步,等想去的时候天气已经不适合进山了。

今年春分刚过,我心里的这个念头就像惊蛰之后冬眠醒来的小虫子在心里爬来爬去百抓挠心。

说走咱就走!从家到涞源乌龙沟并不是很远,大概有百十公里路程,预计两个小时就能到达。

仲春时节,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我们依着太行山的走势,沿着公路一路向西北而行。天近晌午时分,我们来到了乌龙沟。其实,在距乌龙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时候就已经能看到依山势而建绵延不断地古长城了。因为是仲春时节山上草木依然枯黄,只有阳坡或者靠近山脚的地方山杏花成片绽放,中间穿插着一行行柳树。柳树枝条上柳芽已经黄豆大小泛着嫩绿随风摇曳。不远处的村庄乌瓦泥墙,间或有三处成群的村民穿行其间。在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浓淡中远远望去眼前就是一副偌大的水粉画铺展开了。

行至村口见一老者蹲坐在自己家门口抽着老旱烟悠哉游哉的样子。我急忙下车走过去询问进山的途径。老者或许知道我们是外地过来的游客言谈间甚是热情。他不但给我们讲从哪里进山攀登长城更方便,更一脸自豪地告诉我们乌龙沟老村落哪里更有看头。

按着老者的指引我们驱车穿过一条胡同居然走到路的尽头无法通过。难道是老者戏弄我们?!这在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时,一个中年女子拎着一只水桶经过。她看到我们骑跨在车上东张西望的样子笑了笑,说:“你们是不是来爬长城的?”当得到我们肯定的答复后,又说:“把摩托车放这吧。从这眼山泉边上爬上去就看到一条水泥小路,沿路向左走就到了。”

山民的朴实真诚果然不虚。我们顺着水泥小路走了没有百十米就见几处散落的民房之间隐隐有一座青石垒砌白灰勾缝的老城墙。老城墙并没有像书上介绍巍峨耸立的样子。墙高不过丈余,墙体斑驳,或左或右延伸开来。箭垛或许是经历了太多风雨或高或低地坚守在城墙上。让人不免想起年逾古稀的老人掉落牙齿之后的口腔。难道这就是刚才远远望到的长城?我心中不免错愕。既来之,则观之。没准这里别有洞天呢。

沿着山势登上城郭的最高处,眼前豁然开朗。我的天呀!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进了乌龙沟这座古村落的南门。门楣上匾额上的字迹经历了风吹雨打已经看不出眉目了。城门口旁边树立着一块水泥牌子,上书“万里长城”,落款是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再看时间竟然是一九五六年涞源县政府树立的。

进了南门,门洞视觉上并不宽敞,估计在过去也就是可走一辆马车或者两匹战马并行。因为时间久远城门的门板早已不知去向,但是在旁边插门闩的孔洞在墙体上清晰可见。再向前走,又是一道城门。回首而望才猛然顿悟,原来这是一座瓮城。最外边的门与里边的门之间垒砌的城墙像一个大写的D字,它的发明绝对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高超的军事智慧和战术手段。敌人一旦进攻,守方会先放开头道门,等敌人进来一部,再将其围在瓮城居高临下万箭齐发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分而食之。头道门与二道门之间的空间不能大;大了,敌我实力悬殊难于掌控战局。只有小了才有利于守方,敌人进来多了打起来会自相践踏,进的敌人少了那就更好说“一锅烩”!

沿着脚下这条路继续深入才发现这里的民房有很多都坍塌了。看样子大多都搬到山坡下面的新村了,也就是我们遇到老者那片新建成的村落。小路两旁依稀可见散落着古老的石碾、碌碡、石臼和沿途村民房顶上接收卫星信号的“大锅”以及太阳能交相辉映,恍惚间又让人颇有一种穿越感。

行走不太远就到了乌龙沟老村落的另一个城门了,门楣题曰:镇朔门。门前有一条小河环城流淌,清澈的河水里能看到小如孑孓的小鱼仔成群游来游去甚是惬意。相必这小小的护城河在当年冷兵器时代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登上山顶也就达到了长城之上。迈步而行,一块块巨石垒砌的城墙依然坚固如昨。据传垒砌巨石的白灰是加了糯米浆的,又名桃花浆;凝固后堪比巨石一样坚不可摧。城墙高大而厚重,在此基础上又在城墙上修葺了女儿墙,女儿墙体上建有箭垛,箭垛挖有射击孔;细细观察箭垛与箭垛之间豁口墙体居然各有一个斜面,呈外小内大的倒喇叭状。想必是先人们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的观察敌情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吧。因为敌人从外面射过来的箭簇根本无法达到守军掩藏的死角,更别说消灭有生力量了。

登上烽火台你会发现它的门与窗也和箭垛设计一样,利用斜切面来躲避敌人射击。它的门里套门,门里有门,可互通。一旦敌军攻上来,也可利用熟悉的地形地貌将敌人分散各个击破。

沿着敌楼内部的楼梯登上顶部,眼前更是豁然开朗。放眼望去长城逶迤在群山之巅,随山势起伏,或陡峭如刀切斧剁,让人攀登时脚下发软,心生恐惧;或绵延如水波荡漾,拾阶而行一步一景,让人赞叹古人的毅力和智慧。一座座敌楼也可称为烽火台,由一节节长城穿起,犹如丝绦镶嵌珠宝。随山而建,依岭而筑。居高远眺山脚下散落的村庄,阳坡盛开的杏花,以及河畔依依青柳,景色之美让人难于言表。

回首观望这座紫荆关的外围城郭——乌龙沟,虽说在历史的尘烟中日渐凋敝,但恰恰是它的凋敝和没落才彰显出现代之中国国力日渐强大,人民日渐富足之景象。这座长城虽然在历史的尘烟中失去了它往昔的辉煌与光芒,但它印证着中华儿女抵御外辱捍卫家园的冲天豪情。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已经化作中华儿女的图腾——一座新的长城在亿万人中国人心里矗立,它庇佑着中华民族亿万儿女的幸福安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