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秦川阿来的头像

秦川阿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2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家乡三龙山》

秦岭江山,群峦叠嶂;乾佑长河,奔流不息。山不在高,有仙得名;水不在深,有龙显灵。三龙山没有神仙,也不是佛道修行的山,更不是名人到此一游的山。三龙山是我最亲近的山,是我心中永远钟情的山。三龙山位于乾佑河、磨石沟和锡铜沟之间,得天独厚的享受了三水环抱之滋养。乾佑河发源于秦岭南麓黄花岭,流经柞水、镇安、旬阳,行至镇安三龙山时,已过二百里,水量丰沛,时而缓淌,时而奔流,山水相伴,风景秀丽,格外怡人。磨石沟小河发源于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塔云山下,锡铜沟小河发源于猫儿沟脑五龙台一带。平时这两条小河,水宽不过三五米,清澈见底,尤为清秀。夏天汛期,河水暴涨,如万马奔腾,又如龙腾虎啸,蔚为壮观。

在磨石沟、锡铜沟两条小河与乾佑河交汇的地方,是自然的交通要道,一直都是人家密集的地方。有古老的居民平房,也有现代的移民搬迁楼。很久以前,人们在两水交汇附近的山顶上修筑了山寨,以应对战乱和匪患。锡铜沟口这座山寨尤显特别,他坐落的山不是最高的山,而是三龙山一座独独的山顶,当地人把他叫寨丫子,就像是“五指山”的大拇指上,如果叫“大拇指山寨” 好像更有意思。我十来岁的时候,随大人爬上了这座寨子,石块垒砌的墙垛依然可见,有些石块松散摇摇欲坠,不知建于何年,也未听说过祖辈有躲难于此的经历。站在这座独独的山寨之上,视野宽广,豪迈之气油然而生,我仿佛看到遥远的人们在这里活动的场景。

三龙山就是三龙山,他不是笔直挺立的“五指山”,因为这座山非常的厚重和庞大,坡缓可居,山上有山,山后有山,岭后有岭。它由河道、阳坡、阴坡、古山、前岭、后岭、陈家凹、阳坡砭、阴坡砭、三龙沟等地方组成,山上以前是桑树坪村二三四组,每个小组都有十几户人家,有朱家、陈家、邓家、薛家、周家、兰家、柯家、习家等。步行走完这些村庄,少说也要两个多小时。山下则是桑树坪一组和五组,主要是高家、张家、兰家、朱家、马家、曾家等,我的家就在三龙山脚下,属于桑树坪五组。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山上的住户逐渐减少,现在整个桑树坪村五个小组合并成了八亩坪村一组,三龙山上剩下的人家也就十来户。大部分都搬进了山下的移民搬迁点,或者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只有几个庄子还有老人,他们种着近处的一些台台田,不愿意离开故土老屋,这里是他们一辈子的家业和田园。每逢过年的时候,或者山上有红白事的时候,各家各户才会陆续回到山上,点亮的灯火和袅袅升起炊烟,似乎回到以前的生活,忘记了往日的孤寂。

以前山上有两所学校。一所是三龙沟小学,主要是四队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就读,最多的时候,一个教室混合班有二十来名学生。一所是前岭小学,主要是二队、三队、五队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就读,有两个大教室,每个教室有二十几名学生。小的时候,父亲还是小学民办代课老师,我就在三龙沟小学随父亲上学前班。每逢周六上半天课后,下午回到山下家里,天就快黑了,周日下午吃过饭,又要随父亲回到三龙沟学校。有时走的晚了,要借手电筒的光走夜路。在这里读书,最让我难忘的是,学校隔壁习家兄弟和他们家几只可爱的白兔子。让我难忘的是山路上的几株牡丹花,盛开得实在漂亮,每次从这里经过,我都要打量一会儿,始终没有勇气去摘下。父亲似乎看到了我的心思,鼓励我摘了一支花骨朵儿,我把它带到学校插进装满水的空酒瓶里,天天观察它,盼着它开放,感到特别的开心。我还曾经用棕树叶子编过一只鞋子,我非常陶醉自己的手艺,甚至想过掌握了这个手艺还能编草鞋赚钱。

三龙山下乾佑河对面过去有一所小学,因为夏天乾佑河时常涨水,三龙山下五队的学生就划分到了三龙山上的前岭小学。前岭小学位于山顶的大坪处,这里还有三户人家,有平地、竹林和池塘。前岭小学有大教室两间,有教工宿舍三间,还有土操场和十多平方菜地。三龙沟小学就和前岭小学合并后,读一年级的我就随着姐姐和队里的伙伴们,在前岭小学读书。从乾佑河边一眼就能看到的前岭,从前岭大槐树一嗓子就能喊到河边的距离,大概是四里多路,这四里多的山路啊,我们天不亮要上山,每天傍晚要从上山跑回来,每周六天,我们就是在这条路上跑大的,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表。我曾经幻想能够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也曾经幻想坐上直升飞机,还幻想给这难以攀登的大山装上自动升降梯。

上学的路,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和下雪,陡峭而狭窄的泥路非常湿滑,不知道摔倒过多少次。我们没有雨伞,也没有雨靴,一张塑料布就是飒爽的披风,一顶草帽就是我们的遮护。黄胶鞋在泥路上特别的滑,有时一脚下去能划出几米远,所以我们学会在鞋底绑上草绳和藤条,这样就能咬得住泥路,挂住泥的鞋很沉,经过砂石路时,猛弹几下,又恢复的轻松。最难熬的就是冬天,学校没有暖气,只有微弱而普通的照明,经常会停电,煤油灯和蜡烛是我们桌子里的必备品。火盆是我们冬天必备的取暖工具,早上每个伙伴手拎一只炭火盆上山,下午再把燃尽的灰盆提回家。烤火时,常常会闻到烧焦的臭鞋味,有时也会把裤子烤糊了。这时我们最盼望的就是下课,下课后我们可以打闹,斗腿,跳大绳来暖和身体。

这里的教学条件非常简陋,没有乒乓球案,没有篮球板,更没有图书室。我们经历过几位老师,有和蔼的朱老师和伍老师,有年轻的世荣、世春兄弟俩老师,他们都是知识丰富、见过世面的人。世荣老师曾经带来了一只篮球,这是我们的至爱宝贝。我们找来竹竿、藤条和铁环,绑成一个平面的投篮架子,把它架在屋檐下,一场场热烈的篮球活动就是这样实现的,投篮时或者传球时要特别的小心,一不注意就会把房檐瓦片砸下来,劲使大了,就会飞到院墙外边去。台台田没有兜住篮球就悲了,在山坡上也许要找上好几天,我们就同仇敌忾责怪扔球的是个二愣子。老师教会我们打篮球,我们却找到了机会“对付”老师,经常会偷偷的在老师的胳膊上、身上抡几下,一解他对我们的严厉之“恨”,可他还是和我们打的火热。

在山上读书,最难忘的就是饿肚子,每天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只能吃带的干馍馍。大多时候带的都是包谷面做的难以下咽的黄馍,再夹带一点白面膜馍、红苕、炒黄豆等。吃油膜和白面馍馍时不敢显摆,吃包谷面馍时不好意思拿出手,都是在桌子底一块一块掰着吃。有时我们会用老师的锅烧点热水喝,有时和伙伴们互相换着吃,有个别同学条件会好那么一点点,白馍馍多一些。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和同学们经常有肠胃不适的情况,很长时间都难治好。最难忘的是这山上同学和家长的热忱,他们经常邀请我去吃午饭,我常去孝斌、孝明、建森、邵平、绍政、枝超、青山家里蹭饭,他们对我真好,吃饭的次数多的都数不清,有时还有些不好意思,硬被他们拉去。忘不了那豌豆炒米饭,忘不了那酸菜汤泡煎饼,也忘不了那玉米稀饭里下青菜面条。我也经常在老师的锅里蹭饭,每周都有那么一两次。不管饭食有多简单,对我而言非常难得和珍贵,这些味道,永远难以忘怀。

我们村上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家贫而志坚,考上了北京大学,留在了北京市上班,后来到国外工作了。每一届老师都要拿他给我们做榜样,我们很是期待见到这个仰慕已久的人,希望他能亲临学校,给我们传授一点读书的经验。可是我只在一次放学的路上见到了他和爱人回家,他穿着件白衬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再未见过。我时常幻想自己长大以后能够穿上白衬衣和蓝色裤子的情景。山区就是山区,比起我们上学还难的事情有很多。过去,那一袋一袋化肥,都是从山下用肩抗上去的,一天一人也就能抗上去两袋。我在二年级的时候,还和同学平娃、金贵把两袋近百斤重的沙子从山下弄上前岭,卖给人家打水泥地坪,途中几次都想放弃,或者倒掉一些,但是我们坚持了下来,从下午放学后一直搞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一点力气用的干干净净,第二天早上我们三人每人分了三毛钱,我深深的理解了挣钱的不易。

几年前,我带着陕西关中的同事,沿着新修的土路走上前岭去采风,实则是想到学校去看一眼。这条山上的路已经宽阔平坦了许多,也绕路了许多,不像我们以前走过的山路,陡峭而少走些弯路。老槐树还是那棵老槐树,依然苍劲而挺拔。学校的踪影不见了,生活的池塘也不见了,代替的是砖瓦楼房,门前的自来水。举目远眺,满山翠绿,令人心旷神怡。几户人家显得格外安静,院旁红灿灿的樱桃落了一地,只有几只麻雀光顾。一位老人听到我们的声音,出来打招呼,我依稀想起他过去的模样。往日的情景不断在脑海里涌现,我讲起曾经的学校和这个大槐树下的日子,朋友们似乎难以想象。我补充说,山上的生活条件非常不易。如果山上的人们生病了,病得路都走不了,就不能去看医生,小病几乎是硬抗过去,靠自愈,有多少人都是把小病耽误成大病。过去到我家找爷爷看病的人,偶尔会吃住在我家,我自然明白其中的难处。

如今,国家移民搬迁政策已近尾声。把山上的居民搬到山下集中居住并谋求新的发展,是国家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大动作,对于搬迁的人们要面对生活的急转弯和很多的挑战,不愿意下山的人们也有他们的难处。下山住在移民搬迁点,没有了土地,没有了猪圈,如何解决生活、就业和发展问题,道路还是漫长和曲折的,还需要很多的努力。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们可以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盛开着牡丹花,那是当地农民种植的经济作物油用牡丹。非常的壮观,异常的惊艳,让人流连忘返。如果发一个朋友圈,就有无数人询问这是何处仙境。牡丹全身是宝,能够圣餐丹皮,花蕊可以生产牡丹茶,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其它作物,这是当地人们致富一种方式。如今,上三龙山的这条路还在修建,听说要上水泥路面了,我是由衷的高兴,三龙山的人们需要这条下山的致富之路,也需要这条上山的生产之路。

至于三龙山为何叫三龙山,说法比较多。其一是说大河如龙。在很久以前天气干旱,一场电闪雷鸣之后大雨倾盆,雨过天晴的霞彩中腾飞起三条巨龙,一条落在山下化成现在的乾佑河,一条飞过了东面的黑岩山,化成了今天的阳山鱼洞河,一条飞过了塔云山,化作了汹涌的旬河。有说此山由乾佑河、锡铜沟、磨石沟和三水环绕,这三水就是三龙。其二是说大山绵延之势如龙。三龙山有古山岭、前岭和后岭,三岭盘绕,逶迤如龙。我看那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犹如蛟龙齐飞;我看这新修的上山公路,曲曲折折,盘绕而上,多像一条腾飞冲天的龙。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穷则思变;小康大道,方兴未艾,其路漫漫。三龙山有着美好的寓意和憧憬,他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奔向美好生活,见证了山里人永远的淳朴。我从这里出发,这里亦是我心归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