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远方的远方
高 健
草木青葱,山花烂漫,又是一年清明节,绵绵细雨停了,但我哀思逝去亲人的情绪并没有因此而停却,正是诗句赋曰:“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小时候,曾祖父母、祖父母等老人相继离我而去,那时爸爸告诉我,他们“只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天的那一边……”3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选择相信爸爸说的话,他们到了另一个世界,只是没有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罢了。
是呀,因为他们宠爱我的情分,那些谆谆教导的言语时常在脑海中回荡,以致成为了我工作生活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激励并鞭策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往前奔跑,不断攀登事业高峰。所以,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每年的清明时节,无论是滂沱大雨、阴雨连绵还是艳阳高照,我都如期前往先人的安息地,清扫祭奠,寄托哀思。今年,我们要以网上祭奠的方式拜祭先祖了,我相信通情达理的先辈一定能够理解并接受晚辈运用新时代的科技手段表达子孙对他们哀思之。
前年刚去世的梁月英,在我的心目中,她是至亲的奶奶,我从她身上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叔婆是一位深明大义、心灵手巧、坚强能干的共产党员。年轻时,她是村里的妇女干部,叔父是个军人,作为一位团长身边的勤务员曾赴抗美援朝前线,退伍后在村里当干部,他俩志同道合,相濡以沫。可天意弄人,双宿双栖的幸福生活好景并不长,叔父因公永远离开了我们,30多岁的叔婆便成了烈士遗孀。叔婆凭借着她的毅力和才干,从一位村干部成长为镇的妇女干部、镇属企业的骨干职工,退休后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人生坎坷,一路走来,她尊老爱幼,自食其力,勤俭节约,深得左邻右舍的交口夸赞。
叔婆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爱读书且写得一手好字的妇女,床头边总是放着几本书,空暇时光拿来看看。或许正是她博览群书的缘故吧,她总是待人讲礼,处事理智,言出有理。她爱读书,两个姑妈和我都深受感染。
记得,我在中心小学读书期间,跟随叔婆、姑妈等人一起生活了两年,叔婆总是不断修正我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时教导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便是从那时开始养成的。“做人做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与人为善、花钱要量入为出”等等叔婆的谆谆教导,至今我仍铭记于心,时常萦绕耳际,并付诸于行。
83岁的叔婆向来身体硬朗,精神矍铄。2017年夏天却患了一场大病,一天午后,天气异常闷热,姑妈们把叔婆从医院接送回老家疗养,我也闻讯赶回去。从大姑妈口中得知,叔婆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我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现实。“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我坐在叔婆床边,触摸着叔婆冰凉的小腿,内心嘟囔着。
“看来我撑不了多久啦,我死后你们要遵照国家的政策,把我送去火葬场火化,然后把骨灰安葬在太婆的旁边。”神智清醒的叔婆临终前喊着我的乳名嘱咐着。
“阿婆去了。”没过几天,小姑妈打来电话,哽咽着对我说,“她中午的时候还交党费给前来探望的村干部呀!”叔婆临终前还不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病倒在床也没忘记按时缴纳党费,作为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我不得不更加敬佩。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唯草木永恒,年复一年地疯长。每到清明,它必定会用绿色安抚人们,让我们坚信这就是上苍的恩赐。至爱的亲人啊,因生命的衰败而永别,是一种怎样硬生生的割离?我问上苍:“难以割舍的亲情,至爱的亲人,为何不像草木一样永恒呢?”
有人说,思念是一种病,潜伏期是你拥有之时,发作期是你失去之日。我望着昨日飘逝的细雨,聆听着手机里传出的小提琴曲《天边》,淡淡的哀愁和思念便涌上心头。今年的清明节,甚是闷热,但我依然踩着泥泞的山路,来到叔婆的安息地,焚香祭拜,我低声地问:“不知道天堂的另一个世界,会不会依然有您的笑容?远离我而去亲爱的叔婆,您在比远方更远的地方,是否依然安好?”
很想念天堂的您,我的亲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