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健的头像

高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8
分享

寻觅中洲水韵

如梦的人间四月天,走进广东省怀集县中洲镇,我的目光里满是初晴的暖意。四月的阳光甚是和煦,雨露煞是多情,它们都在温柔地呵护着这一方水土。

有人说,中洲的水是有灵性的。中洲境内的水,功用多样,有用来灌溉农田的,有用来水力发电的,也有清泉冷井水,还有带着浓郁硫磺味的温泉水。中洲境内的每一路水都在发挥功用后汇聚中洲河流域自北向南汇入绥江。

气候宜人的四月,友人阿华带我走进了狮子山脚下的水下水电站。跨过一座狭长的拱桥,进入水电站门口下了车,站场内一株绚丽盛放着的桃花直逼眼帘,顿时,白居易诗作《大林寺桃花》的意境涌上了心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站长的引领下,我们一一参观了站场内的发电房,办公区、运动场、宿舍区和园林区。据介绍,水下水电站于1969年11月动工兴建,原本电站工程设计分蓄水库、引水渠和一、二、三、四级电站。1982年一级电站四台机组全部投产。水下水电站是那个年代怀集县内三大水电站之一,属引水式径流电站,工程枢扭由浆砌拦河石坝,从下帅河引水6.8公里,渠道宽3~3.5米之间,两条400米长压力钢管,输水管道落差达171米,装机4台,共12MW,控制设备较为先进,是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系统,1982年发电量约5455万千瓦时。2013年进行增效扩容改造,更换了全部机电设备装机容量扩容至16MW,年发电量增加至7000万千瓦时。

据传,曾有一位外国商人夸赞说,中国真厉害,居然可以在水下建电站。于是要求前来考察,当他到达现场后才知道,原来“水下”只是一个地名罢了。

起初,水下水电站有600多名员工,后来经过升级改造后,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发电,如今仅21名管理和技术人员。

我走上了输水管道底端的梯台,仰望着1200级梯级,顿觉水下水电站的气势雄伟、磅礴壮观。水自相对高度200百米的山顶蓄水池里沿着两条内径1.2米的钢管奔流下来,哄哄作响。此时我在猜想,那飞泻而下的两道水,一定可以与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

水下水电站是一处花园式的站场,有多处绿化园林景观景致,有凉亭、假山、水池、水轮机转轮模型,还有错落有致的多种苗木及花圃。那是电站兴建之初经过精心设计的小型园林景观,精巧别致,处处入画。信步游赏,怡然自得。

和煦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也射入了我的心房,我坐上顺流而下的车,透过车窗窥探水下河。一路上,总觉得水下河尤为美丽,它的颜色是湛蓝湛蓝的,也不像别的江河一样汹涌澎湃,惊涛骇浪,而是平静极了,静得简直可以和它低声细语。于是我好奇地问:“阿华,200余米的河面,好像察觉不到河水的流动呢?”从广华口中得知,在这6公里左右长的河段建有水下一、二、三级、大桥头、福利、双燕共6座水电站。我不禁感叹人们的智慧,居然将原本肆意奔腾的河水变得如此温顺,将它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阿华驱车跨过水下河,达到了西岸。水下水电站南侧1公里处静卧着一座名叫水下营的村庄,居住着400多个陈氏族人,这是一个民风淳朴、贤人志士辈出的小山村。70多座民居似星辰般散落在大山脚下的墩丘上、河畔边,村庄犹如绿色海洋中的点点船帆。

水下营村位于中洲镇北隅,毗邻下帅乡和连山县,村西南面倚靠舞龙界山,西面临海拔1000米的双燕岭山,此处属狮子岭余脉。星罗棋布的民宅,犹如被青山围拢、绿水绕流的一幢幢山涧别墅,让人心生向往。

据传,因清朝战乱不断,有一支军队途经此地,曾在舞龙界山半山腰安营扎寨而得名营村,曾用名营寨。这一座古兵营今尚存遗址。

水下营村陈氏先祖陈茂芝祖籍为四会清塘,他原本是清康熙年间带兵驻扎于此的其中一位将领,后来发现此地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土地肥沃,遂在此拓荒垦田,构屋栖身,娶妻成家,繁衍后代,至今已繁衍至13代。

300多年来,陈氏后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在他们眼里,水下营村人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根源在于祖先的庇护,还依赖着世代流传的文化基因,以及一代代族人传颂着祖德,把先贤遗风汇入时代。

陈氏后人居住在这个山朗水清的山村,始终传承勤耕尚读的优良家风。如今村中仍保存有一块“进士”牌匾,为五世孙陈成均在清朝末年考取功名时留下来的。陈氏后人崇尚读书传家,九世孙陈嗣英曾到北京就读大学,1928年任怀集县县长。其胞弟陈嗣琰与邓拔奇等人成为怀集革命的先行者。1924年,陈嗣琰加入邓拔奇牵头在广州成立的“怀集留穗同学会”,参与创办出版会刊《怀集青年》,宣传革命道理;1925年参加了“省港大罢工”运动,同年又参加了广州反帝示威大游行,后加入了以毕磊为会长的“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宣传队,积极投身革命。1927年11月,就读于广州公医的陈嗣琰在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反动派杀害,牺牲后葬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的陵墓。

1921年出生在水下营村的陈氏十世孙盛年,曾用名陈奕江,后随家人迁居泰东村。他在桂林就读高中期间,参加了广西省绥靖公署组建的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云南省和昆明市担任要职。

据出生于1961年的十二世孙陈焕弘讲述,民国年间,读完大学后再到黄埔军校学习的十世孙陈奕澍,因其思乡之情较为强烈,完成学业后却放弃了在外高就的机会,回到了家乡怀集第一中学当教师,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近年来,陈氏后人考上大学优秀学子层出不穷。

文化浸润乡土,教育泽被后世。习劳知感恩,习劳养勤俭。陈氏族人感激这方山水丰厚的馈赠,崇耕尚读的村风民风,孕育了水下营村源远流长的文脉,也带来了陈氏家族的绵延昌盛。

了解了水下莹村的人文底蕴后,我们沿着S263省道水下河段东岸继续顺流而下。车子慢悠悠地顺着道路的蜿蜒而前行,大概行驶了一公里左右,车停在路边,我们下了车站到河边,阿华指着对岸的山介绍说:“二广高速路的上方就是水下瀑布群,那里是怀集县境内最壮观的瀑布旅游资源,有八九处落差不等的瀑布。从溪口而上500米至第一级瀑布,落差约20米;再往里走,相隔10米是落差达12米的第二级瀑布;再顺势而上,到达第三级瀑布,落差60余米。其他较小的瀑布位于沿途不远处,四周林木茂密,景色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认真聆听着,然后四处张望发现并恍然大悟,此河段在山脉间蜿蜒曲折,沿途切割山体形成一系列V型山谷,原来瀑布就是诞生于这样的地形地貌。阿华拿出望远镜只是让我眺望可以看得见的一处瀑布,其他的大小瀑布都隐藏在茂密的林丛中。

阿华又带着我转进X611乡道往白良村的方向走去,我们到达了距圩镇1.5公里处藤铁水河段的鹅良陂下了车,四处张望,河道两旁群峦叠翠,陂面水如明镜,四周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好一处山涧别野。

鹅良陂,始筑于明朝洪武年间,它是怀集县较早筑建的陂塘小型水库,作农田引水灌溉之用,位于中洲镇马岗村东北角。清朝乾隆版《怀集县志》和民国五年版《广西省怀集县志》“陂塘篇”中均载道:“鹅良陂源由连山来”。

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马岗村民今鹅良陂处用松木筑坝截流白竹河引水灌溉,开挖了3条长约2.5公里的水渠,分别流向村前、村中、村后的荒地。从此,三泓清洌的山溪水在马岗村这片偌大的原野间奔流不息。几年后,原来整片地势平坦的荒野变成了水源充足、生机盎然的良田。经过世代村民勤耕细作,再加上这里非常适合水稻生长的沙壤土质和清冽山溪水的滋养,让油粘米这个品牌名声在外,由此,马岗村赢得了“鱼米之乡”的美誉。

后来,鹅良陂历经几度修筑。20世纪80年代,县政府把鹅良陂改筑为石埂四级水电站水库,陂堤用浆砌石,水泥混凝土护面,堤基底部宽10余米,坝堤顶端宽1米、长约60余米,整座堤坝呈梯形状,把白竹河就此拦腰截断,形成一个宽阔的库面,蓄水高度约15米,引水渠宽2米。筑牢后的鹅良陂水库能使发电和农田灌溉两不误。

有道是,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皆是水成就的鲜活精灵。鹅良陂之水是油粘水稻滋养之源,让这里出产的油粘米成为大米种类中的“精灵”,而且让“中洲油粘米”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远播千里之外,鹅良陂这座历史悠久的陂塘可谓功不可没!

阿华自豪地告诉我说:“中洲水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太平塘、香塘、崩塘等7座小型水库,现有中小水电站26座,总装机容量达32565千万。”

据史料记载,中洲镇的地形地貌较为独特,是一个山多、水多、田少的山区镇,镇域内有中洲河穿过。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地形。北部的花岗岩区河床,下切很深,多为峡谷景观。东部的石灰岩区属变质岩区,地貌形态多样,既有岩溶地貌的溶洞、奇峰等景观,又有变质岩区的构造地貌,经常出现局部的瀑布、跳水等景观。南部,河流进入怀集盆地,河床的海拔调高下降至60-80米之间,河流以曲流为主,流水平缓,大量的泥沙堆积在河岸形成河漫滩景观。

黄昏,四月的阳光变得更为柔和,我们继续溯流而入,探进白竹双狮村。这里是一处狭小的山间盆地,有两座形状酷似狮子的山脉围拢,四周山林茂密,村内有热泉眼3眼,冷泉1眼,分布在村前田地的100余平方米范围内,泉水呈淡蓝色,其中热泉富含硒、镁、钙、锶、锌、锰等微量元素,还散发着淡淡的硫磺味。听说,经常在此泡温泉,能增强人体抗癌能力,药用价值高。

如今,村民利用此资源自行开发成几间简易的泡泉房,在阿华邀约下,我们纷纷入池浸泡,来一回一泡温泉以为快之酣畅。在温泉池中,我享受着那水气蒸腾氤氲之中,顿觉浑身舒爽,如梦如幻,欲醉欲仙,妙不可言,颇有浴罢恍若肌骨换之感。

中洲,水之域。瀑布,大自然的馈赠!温泉,天赐圣水!连山水、下帅水、太平水和藤铁水,四水归一,聚气生财。最美人间四月天,中洲一日行游,觅得水韵乐悠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