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健的头像

高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3
分享

行游马宁探古访幽

马宁,广东省怀集县西部盆地一隅,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纵横交错,这是一方古老的沃土。夏日,我走进马宁,穿道走巷,领略着它迷人的风采。在这里,我缓步穿行于历史长河,探古访幽;徜徉马宁水河畔,潋滟旖旎风光;漫步荷田,领略荷韵。

马宁镇各村的许多古建或老宅,虽然已经褪尽了鲜亮的外衣,但一缕缕书香却始终萦绕在村落的上空,历久弥新,延续百年文化基因。传承有序的丰厚底蕴,在这片沃土上,世代流传,生生不息。

夏天披着一身绿叶在暖风中跳动着来到了人文荟萃的马宁镇域。在友人静华的带领下,我也在晴空万里之日探进了珠岗村,细细品读这里丰厚的人文底蕴。

坐落在珠岗村的“官厅”,建于明代,是林氏族人为了祀奉第一位入仕的后人林大森而建。据怀集县志记载,林大森为明朝选贡,曾任南通州同知。历经多次修葺后的“官厅”总体布局仍保存完好,现作祠堂之用。该建筑坐北向南,三开间二进制,硬山顶,龙舟脊,石门框,青砖墙。二进正厅檐下悬挂着“文魁”“拔进士”“岁进士”三块牌匾。“官厅”门前筑有照壁和一口千余平方米的池塘。

珠岗村自古以来文风蔚起,士气丕振,科第代显,世代传承“读而荣身,耕而致富”的族训。据史料记载,珠岗村林氏后人积极传承家规祖训的贤才志士不乏其人,譬如,五世孙林风来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今梁村境内的望岳岩南面洞壁的“南喦”二字楷体大字便是他的笔迹。又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林氏后人锡熙、锡畴兄弟俩同榜中举被传为佳话,林锡熙入士后勤政为民的事迹更是备受传颂。林锡熙中举后,获授予同知衔,分配广东候用,民国元年(1912年),受粤军将领吕房帅召至幕中,充任广东南韶连军府参谋。1915年起,先后任苍梧警察局局长、广西省长公署内务部长、广西建设厅第一科科长等职务,1921年任广西怀集县县长,1926年任广西信都县县长。在怀集县主政时,与邻县开建联合组织民团,捣毁谠山匪巢。

珠岗村内有一座五开间两进制的老宅,首进门额悬挂“骑尉第”,门框对联书云:“骑骠家声远,尉第子孙贤。”二进门额悬挂“贡元”牌匾,是林锡芬科试名衔匾额。

珠岗村林氏家族,可谓家训严明,书香门第,名门望族,从其人文古迹中可窥豹见斑。

晌午的马宁,碧空如洗,天高云淡,骄阳似火,静华又带着我走进了素有“书香门第、桃李芬芳之乡”美誉的明星村平林寨。这里世居苏氏族人,徜徉村中,只见新建民居散落在平畴沃野之中,古建耸立溪水蜿蜒,翠竹掩映,百数棵龙眼古树守护在村道旁。眼前的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诗作:“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穿过村口的东平门,往前走30余米便可看到兴建于明朝末年的“青云阁”,也称古学堂。面阔三开间,楼高二层,砖木结构,青砖墙体,灰瓦盖顶,锅耳封火山墙,内墙书有诗词歌赋和绘有精美画作。旧时学堂在读学生都是寨内的苏氏子弟,读的是四书五经,几位科举及第之文武生便是从这里走出的优秀学子。首层门额书有“学堂”二字,左右两旁赋联云:“学足三馀千古仰,堂舒百福四民安。”登上“青云阁”,可以俯瞰平林旧寨全貌。鳞次栉比的农舍,整齐划一的巷道,尽收眼底。又见“青云阁”四周的池塘荷花朵朵,荷香四溢,将平林寨点缀得分外娇娆。

平林寨林氏后人中,践行“文德宗风远,武功世泽长”祖训的不乏其人,《苏氏族谱》有载,文人有明朝举人苏忞,解元,任靖州知州;清朝贡元苏兰香,任平乐知县;贡生苏乃文,任泉州府检校;贡元苏万民,任广西灵山学训;贡元苏鲲。明朝武生有苏志,招抚本地贼首功,正统八年授武城司巡检。清朝武贡元有苏盛,任天所吏目;还有贡生苏耀祖。1977年恢复高考后怀集县第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便是平林寨苏氏后人苏杏志。

苏忞以乡试第一名(解元)考入太学,正统六年(1441年)赴湖南直隶靖州任职。史料记载,苏忞任职期间,兴修水利、修建学宫,他爱民如子,不忍心为此增加老百姓负担。正统十四年(1449年),广西贵州苗人流窜袭击靖州城。他率领兵民五百多出征,在七里坡与敌交战。因寡不敌众,阵亡于战中。未能办理好后事,百姓为之甚为哀念。弘治元年(1488年),靖州知州伍玑禀告皇上,为苏忞立下专祠,让百姓拜祭。苏忞刻苦学习,尽忠报国的事迹备受后人传颂。

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行道树上的蝉鸣声倒是悦耳。静华继续载着我走进了“儒林世家”钢铁村高松根寨。这里世居梁氏族人,耕读传家之风盛传。梁氏后人梁英山曾任桂东县正堂,梁毓魁曾任富川教谕……

村中仍矗立着一座始建于清朝末年的深院大宅,三间三进三廊,青砖外墙,龙舟脊,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宅院布局巧妙,檐角雕饰精美,墙壁题诗描画,甚是典雅。据梁氏第25世孙梁树兢讲述,该宅院为其同房先祖梁氏21世孙梁修琳之府第。梁修琳与其胞弟梁修李曾是商界精英,早年在广西、浙江、杭州等地从事布匹生意,兄弟俩遂成为名噪一时的富商。当年,梁修李也在旁边建有一座同样的大宅院,由于年久失修,如今只见残垣断壁。“他们俩兄弟都是读书人,自幼聪明伶俐,经商时奉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信念,作为我们晚辈也将这个信念当以家风传承。”梁树兢一边带着我们参观宅院一边娓娓道来。

烈日依然相伴,友人的车子载着我走进了湖朗水库。我站在堤坝的护栏前眺望水库,水,清清的,风儿一吹,库面像老人的笑脸,摺起许多许多皱纹,一波又一波。那一刻,湖朗水库在我的心中就是一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璀璨明珠,水库的水就像一块无瑕的碧玉。湖朗水库三面连绵起伏的群山倒映在水中,影子和山峰互为映衬,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光山色风景画,画面煞是唯美。水面犹如镶了无数颗钻石闪闪发光,刺得我的眼睛睁不开了。翠绿的山峰,洁白的云朵,还有蔚蓝的天空,都被映在了水库这面镜子里。一座水库,见证了一段历史。40年来,湖朗水库不仅发挥了生活供水、农业生产用水的功用,还以发电等方式发挥了经济效益,以及以维护生态和谐的作用发挥了社会效益。

湖朗水库不仅仅是一座大型蓄水池,更是一处绝佳的夕阳观赏胜地。但友人没有为我提供这样驻足观赏的机会,车子载着我依依不舍的心情钻进了寨村村。“马宁不但有怀集六大水库之一的湖朗水库,还有县内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在马宁工作多年的静华自豪地告诉我。

趁着夏日午后的艳阳,我们参观了位于寨村村域的拦河大坝。1957年建成的拦河大坝,如今依然固若金汤,如此庞大的工程,令我感慨万分。据县志记载,马宁水引水工程惠及岗坪、梁村、大岗等镇和大成岗农场共计6000多公顷耕地;灌溉主渠14.8公里,5条支渠、9条分渠、166条斗渠,共计121.2公里。引水工程贯通后,马宁水从沉睡中被唤醒了,成了一条庞大的动脉,川流不息,日夜兼程,保证着数江清水送往万顷良田。历史钩沉,现实寻觅,把马宁水这条母亲河丰厚的一面挖掘出来,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她的伟大和慈祥。伫立大坝旁,顺着灌溉渠水流的方向,我极目眺望阡陌纵横的渠道,想象着那源远流长的渠水,不禁感慨:这项引水工程无疑在怀集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那是怀集人民智慧的结晶,那是划时代的杰作。

有人说,文人雅兴,墨客骚然,赏荷不亦乐乎。临近黄昏,静华似乎猜透了我游兴未尽的心思,领着我走进了大田村的荷花基地。站在数十亩荷塘前,借着夏日斜阳的光,感慨之言涌溢心头:“荷,你惊艳了时光,染香了岁月。你立于於泥,却不染纤尘。”

静华说,荷花盛放时的大田基地,每天都迎客百数人,热闹至极。我心想,难道他们是前来散心、拍照玩抖音?抑或是赏荷花、摘莲子?还是邂逅一场浪漫的荷花之约?难道是,因其花色艳丽,花姿楚楚动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冰肌脱俗的少女,而一睹“水中女神”芳容?还是体悟周敦颐誉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高贵品质?爱花的情由,赏荷花的精神诉求,因人而异。一阵晚风吹来,打断了我的思绪之余,还带来了幽幽的荷香,倍感惬意。

荷田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来,喝杯莲叶茶,尝尝这新鲜的莲子吧。”我坐在厂棚内,一边喝茶,一边嚼莲子。然而,临荷静思,我终于明白了荷为什么能走进那么多文人墨客的心。因为,它奉献了美的内涵,将圣洁无暇、高尚纯真留在世人的心中,却将苦深深地埋在莲心里,只为等待能绽放的那个夏季。

夏天的马宁,绿水沃野,古韵悠扬,与其说是这里的自然风景美丽,还不如说文化才是它的根基。我在马宁行游,访老宅之幽,望飞檐流云,看花开蝶舞,闻清风荷香,聆听贤人雅事,触摸着历史的瓦片,翻开了心中的诗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