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青青山水,静谧山涧。广东省怀集县甘洒镇罗密村黄氏18世孙黄仲模的71位后人,在青山绿水间过着幸福的生活。时光射进山涧酿成了岁月的传说故事,也随着一栋面宽40米、深6米的两层半连廊楼房流传下来,化作精神信仰的种子,植于黄氏后人的血脉。
黄氏四代人在70年的时光里,和山睦水,让村庄四周浸染绿色,让山涧池塘鱼翔浅底。他们守护着这片充满灵性的山水,歌唱的鸟,啼鸣的鸡,忠诚的犬吠声,宏亮的蛙鸣声和悦耳的蝉鸣声,与他们一路相伴。在人与万物生灵的相依相守下,四周的丘陵小山如同绿色的屏障,庇佑着三古塘人安享着岁月的恬淡幸福,让福泽绵延久远。
早在70年前,黄仲模携家眷惜别罗密村草背朗的祖居,翻山越岭,来到10公里之外的三古塘开山垦田,休养生息。他们与山溪为伴,依山而耕,为子孙后代开辟出了一片沃土良田,打造出了一片世外桃源。地处甘洒镇境内、毗邻凤岗镇马头村的三古塘(今属罗密村第22经济社),连绵起伏的馒头山含黛,蜿蜒曲折的山溪水流翠,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要从70年前说起。
1949年后,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分田到户、组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三古塘黄仲模户没有参与这些变革,成为了怀集县唯一的“单干户”。
黄仲模,生于1919年卒于1989年。1952年土地改革时,他家有10余口人,分得了不少田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4年村里组织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期间,这些组织都邀他入组或入社,均婉拒了。1958年,各地成立人民公社,罗密村也走上了集体化道路,土地集体所有,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在这样形势下,黄仲模没有对形势不滿的思想,也没有“超前”的意识,但凭着他倔强的性格和执着的勇气,冒着风险,坚持政府所分的田地不入社,成了怀集县唯一的“单干户”。
黄仲模一户坚持单干,坚持内部不分户,同吃一锅粥,同煮一镬饭,农业生产平稳,家庭团结和睦,与“人民公社”相比反之少了折腾。1960年经济大困难时期,不少社员只能靠杂粮维生,甚至啃蕉头树根糊口度日,唯独黄仲模一家不缺粮食。这一时期,为人淳厚朴实、心地善良的他,经常将粮食接济左邻右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农忙时节还将自家的耕牛借给生产队耕作。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时,黄仲模家庭人口已接近70人,家庭经济得益于单干的基础,最早购买了手扶拖拉机搞运输,办起了砖瓦、酒厂和鱼、牛、猪场,种植茶籽树,成了全县最早的“万元户”。20世纪90年代初,市、县新闻媒体报道了黄仲模户大家庭同吃同住同劳作、数十年和睦相处的事迹。
如今,黄氏的年轻一代紧跟时代的步伐,有的远走他乡,创业营生;也有的留守在这静谧的田园传承着悠长的耕读文化。近些年,黄氏子孙不乏相继步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等院校的4位莘莘学子。
有谚语云:“人养地,地养人,土地不亏勤劳人。多出汗,勤用心,土中自然有黄金。”千百年来,把土地看作生存之本的人民,始终坚守在故土家园中,世代耕耘着生活的希望。2017年,其后人在这个山青水秀的山涧经营着富硒鸡养殖综合农场——甘洒镇堃鑫农场,这是广东省农科院相关养殖技术研究团队指导下开展养殖富硒鸡的家庭农场,年均养殖肉鸡1万多羽,鸡蛋1.5万斤。该场相继被列为县、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2020年夏,三古塘17户人家在连体住宅楼房前、宗堂的左右两侧建起了整齐划一的独栋楼房。一栋栋楼房从山麓的平畴向着村前池塘边矗立,山上的森然林木,也把绿色对接到了这条狭长的山埇,绿意盎然,炊烟起处,一个尘外之地,俨然世外桃源。
走进三古塘,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看着翠绿,听着鸟叫虫鸣,没有城市的喧嚣,心也静下来。看着这里的黄氏后人享受着平方生活当中的幸福与满足,这是他们挥洒汗水之后收获的幸福,也是他们辛勤劳作过后获取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