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健的头像

高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12
分享

品读八卦村儒风

 

高健

2020年的中秋国庆假期,一股凉飕飕的秋风吹进了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我梦寐以求前往游赏的脚步和心灵也随之抵达。

柔顺的秋风吹拂黎槎村口圆坛里的簕竹,那竹子随风摇曳的声音似乎在“笑问客从何处来?”甫一见竹墩下刻写着“黎槎八卦村”字样的标牌石碑,我的脑海便浮想起“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博大精深与奥秘无穷来。顺着环村道漫步,目之所及,皆以古朴映入眼帘。

始建于南宋嘉定初年(约1218年)的黎槎村,因其整个村落的建筑样式呈八卦状而被誉为“八卦”村。这些房屋依岗而建,环水而设,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卦形排列,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九里一坊”,十五条主巷,八十四条横巷,共九十九条巷道形成鲜明的广府村落“梳式”布局,暗藏洛书河图之玄机,风格独特。

走进黎槎村,江南水乡之韵味便迎面扑来。村落以水为脉,以屋为墙,以石为基,周边是个圆形的护村池塘与环村大道,仅有南北两个出口与外界陆路相通。整座古村像一间大围屋,也像一座八卦状迷宫式城堡。

徜徉其间,信步巷道,踏足石块,似乎在翻动着一页历史,触动着一个时代,窥探着村庄先祖之智慧。据史料记载,南宋嘉定年间(1218年~1224年)和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有苏姓、蔡姓两族人分别从南雄珠玑巷迁至该村。苏、蔡两姓人开始住在村中的低洼处。由于当时没有水利堤防设施,低洼地带常受洪水淹浸,所以他们才纷纷把房屋建于村中的小山岗上并适当抬高地基,修筑石阶,提高房屋的防洪能力。故此,如今的黎槎古村的房屋是建在一座小墩丘之上,一环一环由山脚向山顶梯级建筑,但每一环又不是全通的环,而是各门楼的巷道才上环通下环。窄长的古巷看似相通却已尽头,看似尽头却还相连。第一次探进古村的我便被巷道所迷惑了,总会有迷路的感觉。

让我更感兴趣的是,在这里飘散了800多年的儒风。

黎槎古村,一个家族一个门楼,门楼里又分为各自独立的小家。每座门楼皆以儒家文化思想命名,分别是兴仁里、柔顺里、仁和里、居和里、淳和里、尚仁里、仁华里,遂愿里、毓秀里和遂德坊,俗称“九里一坊”,各具特色。2013年又修建了东江里。每座门楼都有以门楼名称撰写的嵌联,体现了儒家文化思想深刻内涵,给人以启迪。楹联用红木刻制,书法艺术颇具鉴赏价值。

尚仁里门楼楹联书云:“尚武崇文家风好,仁民爱物品行高。”仁和里门楼楹联曰:“仁善之心须长有,和亲之德不可无。”刻写在遂德坊门楼的楹联书曰:“遂心愿诚心修,德润身富润屋。”......品读着这些墨香飘溢的楹联,我恍若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于不经意间温习着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

村中每个家族都建有一座酒堂。有道是,国有宗庙,族有宗祠,家有酒堂。酒堂是族人婚、寿、诞、丧等摆宴席的地方。据当地人讲述,每逢宴席,族人一呼百应,房里相助,出人出力,逢喜庆事宜,高朋满座,柴火土灶,家乡风味,热闹非凡。八卦村素来民风纯朴、邻里和睦由此可窥一斑。

村中屹立着一座历经了数百年沧桑的敦善书舍,据说旧时曾享有高要“最高学府”之称,曾培养出不乏考取“探花”的多名进士。如今,书舍还长年供奉万世师表孔圣人塑像,传说只要你在书舍诚心叩拜,上道香,许个愿,可保佑学子敦纯向善,学业猛进。

村中还有一座“博仁书院”,仁厚的儒家文化对黎槎古村先民影响甚深,他们以孔子的思想教育后人安居乐业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在书院的命名上也充分显现出儒家精神。曾经书声琅琅的“博仁书院”现在已成为文化展示区,从屋角处一幅大海报得知,这里曾经是电影“大三元”的影视拍摄基地。

东江里门楼附近村道旁有一口“进士”井,井水依然清澈。铺设着花岗岩石的光滑井沿台地和青石门扶,细细品鉴。它们也都向游客诉说着村中历代贤才志士饮水思源、奋发向上的动人故事。

八卦村中心处有一座鸿运台,据说因古时有一棵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凤凰树,花开时,红花似火,引来无数凤鸟栖息,远处观望酷似红云一片,红云与“鸿运”谐音。祈愿“鸿运”的习俗便从那时起在村内流传,据传村人只要在鸿运台诚心转上几圈,燃放鸿运炮竹,便可保佑身体健康、财运亨通、心随所愿。

村里老宅清一色的青砖黄瓦,再配上精美的灰塑、彩绘配饰,历经数百年,虽略显古朴,但依然透露出典雅之气,儒雅之风。

黎槎村绕村道路旁,古老遒劲的榕树,遮天蔽日,与老宅、绕村河塘、小景致等相映成趣。游历其中,儒风沁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