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健的头像

高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5
分享

游赏文岗村

游赏文岗村

高 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两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在我心中荡漾了多时。“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哪里?辛丑年初夏,阳光明媚的一天,我迈开脚步,离开喧闹的城市,走进“美丽乡村”的示范村——怀集县连麦镇文岗村,我惊奇地发现,这里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沿着宽阔的硬底村道,我走进位于文岗村西北侧的“相思林”小公园,独自漫步在林荫下铺设着淡红色地砖的小径。数十棵古老的细叶相思树映入我的眼帘,错落有致地植于方圆500多平方米的小墩丘上,枝干婀娜多姿, 宛若风情万种的妇人,枝叶依旧繁茂,活像一把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轻轻摇曳。两座小巧玲珑的亭阁矗立在林荫之下,路径旁置有长木椅,我放轻脚步静静聆听,啾啾啾、吱吱吱,不同的鸟雀,不同的昆虫,从多个方向发出鸣叫声充斥耳际,甚是悦耳,尤为惬意。那时,我不禁感慨:新农村建设的良策,让农民群众享用到了城市般的公共休憩场所,真是弥足珍贵。

我沿着环村道路慢慢地品鉴这座古老又靓丽的村庄,呈现在眼前的果真是一幅唯美的田园风光。村内,一座座装修别致的洋楼和设计新颖的别墅耸立其间,设施齐备、环境优雅的文体广场分布在6个自然村寨,纵横交错的村道绿树掩映,路旁还架设了太阳能路灯。村旁的稻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时近中午,村里极为宁静,狗懒洋洋地卧着,鸡、鸭在围蔽着的棚里若无其事地觅食,知了在树丛里鸣叫。此情此景,脑海中顿时涌现儿时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口中不禁低声吟诵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段话:“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当我走到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居敬堂”时,看到有一块木制牌匾悬挂在门楼的门楣之上,上书“达尊有二”四个大字,抬头书曰:“恭颂文府名公盈号松奄老先生九秩添一”。落款为:“怀集县儒学正堂唐廷标,光绪十七年冬月吉旦立。”据族老讲述,儒学正堂唐廷标对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且为人师表的文公盈“恭”的是其长寿,“颂”的是其良好道德品质。牌匾上方的墙壁还画有精美的画作和诗词,正中央是一幅91个字的楷书,原文是节选自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而其为教易行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以书法的形式书写在右侧的墙壁上;左侧还书写了曾国藩的箴言:“见前面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三幅书法之间均有意蕴深长的画作相间。在文岗村其他的宗堂里,除了“进士”“高中清华”等功名牌匾外,宗亲、外氏族赞誉的匾额也不少,如“志士仁人”“松荣柏茂”“怀德溯源”“旦月高评”“计然流亚”等。由此看来,居住在这里的文氏是名门望族,世代文氏族人十分注重优良家风的传承,纯朴的民风也由此可窥一斑。

村内还设置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景观景致,成为了游人驻足游赏的靓丽风景线,也为文氏族人的乡愁提供了寄居之地。

文氏宗堂“联喜堂”东侧的老井旁边矗立刻写着“饮水思源”字样的石墩,西侧老井旁矗立刻写着“不忘党恩”字样的石墩。“五桂堂”头进门楼前右侧老井旁边矗立刻写着“饮水不忘挖井人”字样的石墩。明珠文体广场一隅矗立着一尊文天祥铜铸塑像,我站在塑像前虔诚地端详着,不禁吟诵着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据文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文天祥侄子文念六的曾孙文才志、文才庆从江西吉州庐陵迁居文岗村,现有后人6000余人,世代以先辈宋朝进士、文学家、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引以为荣,视其为忠臣义士的典范,并积极传承其优良品格。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曾赐一匾额给文氏家族,书曰:“福荫后嗣,恩及万世。”后来,文岗村的文氏家族于明朝永乐元年(1402年)建立祠堂时,就以“福荫后嗣”为祠堂名称,而且用朱元璋题写的真迹隽刻于祠堂门额上,该祠堂已被县定为不可移动历史文物。“福荫后嗣”祠堂经过多次修缮,其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宗祠内悬挂许多匾额、族人的画作、书法真迹和诗联,从刻写在石柱上的楹联可窥一斑,如“纯嘏荐当合一族士民永沾乐利,孝思不匮萃满堂孙子共聚馨香”。可以说,“福荫后嗣”祠堂是文氏家族文化的陈列馆。

中午时分,斑驳的阳光洒落在一座坭砖黛瓦的建筑群,主体建筑为一庭院两进三开间形制,两侧各有2排廊房,原本是一座极具岭南建筑特色的宗堂,如今将其改造成了村史博物馆。馆内布局分为文化长廊、文岗村风情展览、文岗村岁月展览以及文天祥生平事迹展四部分。

文化长廊加建仿古走廊,展示文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如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党建、劝学敬老等内容;联喜堂院子两侧的墙上分别挂着“文氏家训”和 “文氏家风”。文氏家风以“忠”和“孝”为核心,文氏后人中涌现出众多为国为民的贤人雅事也记录其中。文岗村风情展览室则详细地介绍艾糍节、文岗炮会、四月初八牛王节等当地特色节庆习俗。室内还展示艾糍制作工具、传统木工器具以及文岗八音队部分乐器。文天祥一生的事迹,则通过 “竹居”苦读、为民谋利、赤心报国和光照千古四个部分讲述。展览馆内还立着一尊文天祥塑像,两旁墙上写着历代对他的评价。此外,村史馆还收集有20世纪50至80年代各个阶段的生活起居用品,譬如自行车、收音机、电话机等。

我在村史博物馆里,似乎走进了岁月深处,仿佛触摸到了干百年前的生活,触摸到了那些温度和痕迹,我莫名其妙打了个寒噤。的确,博物馆能保存和恢复历史,他们在激活许多渐行渐远的风化了的回忆,他们在书写和镌刻人类前行的档案记录。一个村级博物馆,使我沉浸其中,思绪飘飞。

村中的多座宗堂前面或旁侧,分布有大大小小的荷塘,均以仿木水泥栏栅围拢。走近荷塘,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娇艳,正如诗中所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呀!站在荷塘边轻抚初夏的惬意,才能体会那岁月的积淀以及秀丽的田园风光。

午后的太阳缓缓向西移动,我的脚步也随着它移动的方向迈开,沿着蜿蜒延伸到后山的水泥村道走到了“峥晖园”。它是以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发展主线,园区内20余座馒头小山矗立其中。鸟瞰之,相连的两座或三座隆起的山丘,颇似一瓣凸面向上的花生壳,而低洼的山塘就像凹面向上的一瓣。整个园区就像十余瓣花生壳随意摆放在连麦镇小盆地的一隅,顿觉这里的地形地貌便是一道奇特风景。

进入峥晖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种植火龙果的山丘。石柱支起的一株株火龙果,簇拥着的波浪式藤条状的枝茎倒垂着,像绿爪,爪的末端盛放着白色瓣黄色蕊的花,一阵风吹来,那情景就像无数群小仙女在翩翩起舞。如此美景,自然而然便停下了脚步,漫步其间,享受那清新芳香的空气。一边欣赏山水美景,一边享受思绪飘飞的自在,我已然陶醉其中。

300多亩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相间分布在多个山丘,为这里平添几分原野味。800多亩火龙果、鹰嘴桃、黄金桃、早脆梨、秋月梨等果树分别种植在几座低矮的山丘上,山埇里还有1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俨然让这里成为了一个果蔬大观园。8口大小不一的山塘养殖有鱼、鸭、鹅,是一处不折不扣的天然养殖农场。全长2公里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在山脚下、山腰间、山顶上,犹如一条条白色的带子由下而上绕缠着绿色的大馒头。

夕阳西斜,我在峥晖园聆听田园牧歌悠扬乐韵,体验乡间野趣的恬淡闲静。我信步在这方山水之间,纵目四眺,美景尽收眼底,风景独好,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徒步文岗村,欣赏沿途乡村美景,见证了乡村的美丽蝶变,感受独特的乡风乡情。如今村中步步皆景,步移景换,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帘。

俗话说,眼见为实。在文岗村我深深地领悟到了打造“美丽乡村”的意义所在。在文岗村游走,脑海里闪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如今的文岗村,乡村美百姓富,游人如织,成为美丽乡村的典型。看着文岗村眼下的蝶变,我喜上眉梢。然而,文岗村实现华丽蝶变,还得多亏了对口帮扶单位南方航空公司的倾力打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