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健的头像

高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19
分享

红旗路

红旗路

高 健

街道,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文明标志。怀集县城的一条商贸老街——红旗路,曾一度是怀集教育、医疗、农贸、商贸中心。

红旗路上,没有脚印,但是那些重叠的足迹和岁月一样深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百态、人间百态,业态兴衰都在这条百年老街轮番播映。红旗路,这个街道名称的由来,未考。

每天清晨,干干净净的街道,或迎来日出,或迎来风雨。但无论是阴晴还是风吹雨打的时日,红旗路上都是匆匆忙忙的身影,上班的、上学的、看病的、做生意的,红旗路都如常默默地承载着那些脚步,开始它周而复始的喧嚣。每到中午,红旗路上同样是人潮汹涌,下班的、放学的,还有络绎不绝的买卖人群。站在街口远眺整条笔直的街道,五颜六色的身影在蠕动,像河水一样流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入夜,红旗路才逐渐恢复平静,只有那亮闪闪的街灯照亮零零星星的路人。

过去,红旗路上有国营、集体、公私合营、个体私营经济共存。各类店铺集中,有百货店、旅店、杂货店、成衣楼、肉菜市场、农具店、药店、理发店、鞋店、服装店、金银首饰加工店、钟表店、配匙档、自行车修理店、小食店、家私店、照相馆、新华书店等,还有两家医院和一间百年名校——怀集县第一中学,两边横街各有一间小学。

集市是农历每旬的二、七日为小圩期,四、九日为大圩期,大圩期赶集人数比小圩期多30~50%。一年中集市最旺盛是春节前一段时间,所有街道两边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工艺品和农、林副产品,赶集为购买年货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春秋两季的备耕期也比较旺,农民出售或购买各种种苗和农具。平日里,多条横街口处还有摆卖粽子、发糕、钵仔糕、油炸糍、馒头等地方小吃。“四里八乡来赶集,农家自产货便宜......叫卖吆声招客众,围观砍价给钱低”,那个年代赶集场景颇有这诗句所描摹的意境,车水马龙,货如轮转,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我出生在农村,儿时常见的不是街道,而是山路,是泥巴、石头、杂草和野花组成的小山路。与街道相比,多了一些清新和自然,那种带着草木清香的味道,持久地占据着我记忆的空间。红旗路今象连昔景,牵动着我的思绪。在读小学四年级时红旗路进入了我的记忆深处,记得那年参加语文速读速写竞赛时,曾留下了足迹。晚上我和带队老师住在红旗路百货大厦背面的教育局招待所,早上在百货大厦南面的早餐店吃过一顿香喷喷的蒸肉肠粉,午、晚餐则是在红旗路南端绥江边上的一艘船里享用的,那菜肴的味道别样香,至今仍停留在我味蕾的记忆中。后来,红旗路成了我读初中年代的一条过道,每天清晨上学、晚自修放学必经之路,这两个时段的红旗路是“萧条”的,只有匆匆而过的赶路人。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每逢节假日我总喜欢从乡镇的工作地赶到县城逛逛,也会走进红旗路凑凑热闹。如果是遇上大小圩期,人车如水泄不通,批发、零售的货物琳琅满目,人声鼎沸,上坊话、下坊话、标语、粤语、普通话等不同方言、不同语种在讨价还价的场景,甚是喧闹,甚是新奇,那时热闹和浮躁堆满了整条红旗路。逾千米长、二十余米宽的街道似乎成了一个五味杂陈的酱缸。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春风吹进了怀岭大地,文明经商之风也在红旗路逐渐兴起。街道路面铺成了柏油路,成了由北往南的单行线,车辆畅通无阻;沿街商铺外立面整饰一新,商户入室经营,人行道上划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车辆整齐摆放,行人自由穿梭,尽显一派井然有序、热闹繁华景象;昔日摆买农产品的农民也进入了中心市场有序摆卖。如今的红旗路披上了文明经商的外衣,由往昔的“农民街”摇身一变成了今日现代商贸街,这条商业街更显出她迷人卓约的风姿。

“和风轻摆抚身过,光阴荏苒快如梭。”红旗路已经烙印在我记忆深处三十余载,我心如故,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又一次来到红旗路徜徉,寻觅曾经留下的足迹,回忆早些年曾经的别样繁闹,寻找那些年的老字号,找寻那年熟悉的味道......那种感觉犹如诗句所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