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健的头像

高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5
分享

如歌如诗如画的汶朗村

汶朗村,一座绿意盎然的山村。汶朗村位于汶朗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公里左右,总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大塘、红卫、黄屋塝、石坳、护村、上坑六个自然村,有黄、张、欧、容、邓、董、陈、龙、成、高、范、李等姓氏,总人口2905人。那里依山傍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山水画卷。俯瞰整座村庄,丘陵小山,高树、矮树、乔木、灌木、老树、新树,树外有树。村前的草地像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绿地毯,高矮、紫绿、红粉相错的花圃,煞是养眼。整座村庄,只见绿色连着绿色,森林覆盖率达74.83%。

甲辰年孟夏,我走进村口,一座近1300平方米的河滨小公园跃入眼帘。曲径通幽的公园里,花草树木井然有序,吐纳清新,鸟儿尽情地鸣叫,共同奏唱出欢快的音符。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我又走到了一棵有着160多年树龄的秋枫树,好一棵苍翠挺拔的乔木,枝繁叶茂,树冠如盖,树姿壮观。翠绿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安静地坐在树底下的石凳上,很是惬意。不禁感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秋枫树的花语是“坚毅”,难道这里的先辈为后人种下秋枫树的夙愿正是期望子孙后代能实现“坚毅笃行勇向前,长风万里稳致远”?

沿着秋枫老树下的山间小道,穿行在那绿荫丛中,感觉自己闯进了一处绿野仙踪。这座椭圆形山脊的婆娑绿树互相映衬,有20多棵几十年至一百五十余年不等树龄的红椎树矗立其间,红椎林花红树绿,美景正当时。村中的老人介绍说,村里人经常在夏季上山采摘红椎菌,又名红菇,这是一种珍稀的纯天然野生菌,美味至极。深秋时节,小孩们也经常上山采摘红椎果子,其营养丰富,含有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这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野果。如今,当地政府将这座小山丘改造成了森林小公园,将沿河小公园至大坑洲农场打造成集绿化美化、休闲垂钓、赏花采摘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带,让村民可以同时漫步于村后的森林野趣和村前示范带的胜景,浸润肺腑,洗涤心灵,感受着身心放松的怡悦。

汶朗河从村的北边蜿蜒奔流至村的南边,再拐个大湾向村东流逝。潺潺的河水川流不息,滋养着世代汶朗村人和众多的生物。这里是村民引以为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汶朗蜜柚的主产地。据怀集县志记载,汶朗人在清朝时期便已有种植蜜柚的习惯,因出产的蜜柚具有芳香脆口、蜜味浓郁、柚皮薄、肉脆、无渣,具有醒酒提神、清热、润肺功能的特点,被广大消费者誉为“蜜柚”。2015年12月汶朗蜜柚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全村大小种植场约200多个,面积达2300亩,从业农户达到全村农户的80%。

世代汶朗村人十分注重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在村务农人充分利用红壤土和沙质土的土质优势,让种植出来的汶朗蜜柚闻名遐迩,深受食客青睐。耕,既是掌握技能,也是立家之本;读,既是明白事理,也是传家之法。只有传承了耕读家风,才能掌握技能,明白事理,才能清白持家。这便是汶朗村各氏族深谙的传家之道。其中,护村寨的中寨近600个户籍人口中,就有三分之一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公职。近年来,更是有80多范氏嗣孙先后考上了大学,陆续奔向人生前程的诗与远方。早在清朝年间,红卫村也涌现出武功高强的欧氏嗣孙,梧州府曾赠予欧氏习武男子“策名天府”匾额。

甲辰年,汶朗村迎来了“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的契机,村中的贤才志士纷纷参与其中,出谋献策,村内平整干净的村道巷道串联起一栋栋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一处处美丽的绿美示范点,让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的汶朗村呈现出一派生机。

蓝天,绿树,清溪,别致的小公园,精致的村前景观,宽敞的村道,明亮的路灯,气派的洋楼,鸟儿鸣啭枝头,蜜柚满挂树梢,好一派美丽的新农村景象。春尝美味的竹笋,夏吃香喷喷的糯米粽,秋嚼香脆的红锥果子,冬尝清甜多汁的汶朗蜜柚,又是一派滋味十足的幸福生活。

在村中徜徉,迎面扑来一股股清新的空气,顿时令人神清气爽。走进这样一座花园式的乡村,我顿觉它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让我百听不厌。我又觉得它是一首诗,品读之,津津有味。我更觉得它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让我百看不腻。我想,不论什么季节,这里如歌、如画、如诗的田园乡村,都将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令人流连忘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