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健的头像

高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02
分享

月满秋月遐想

央视新闻预告,农历9月15晚19时17分2024年度最大满月将现身夜空。听到此讯息,我很是期待。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我从未静心观赏过满月。

晚饭后,我便走到阳台,泡一壶香茗,静静地等待满月时分的到来。透过阳台防盗网扫视,绥江的三江流岸车水马龙,汽车尾灯的红光点缀着柏油马路,楼群的灯火和街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倒映在绥江河面,皎洁的月光也洒满大地。车灯闪烁,霓虹刺眼,月色浮动,共同编织出怀集县城秋夜的美。

19时,玉盘似的月亮镶嵌在墨蓝的夜空中,一抹稀疏的白云在下方承托着它向西南方向缓缓爬升。19时17分,云层散尽,整个夜空只剩下清新淡雅、玉润冰洁的月亮,它是那么圆,那么大,那么近,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俯视大地,银辉流泻,很是迷人。

安坐阳台,独自品茗,沐浴秋月,我遐想联翩。

思古人。天上明月,不知被古代多少文人墨客赏之咏之,留下千古佳句,古代咏月诗文可谓浩若星汉。譬如,《诗经·陈风》中有“月出”篇,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宋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道出了美好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陶渊明《归田园居》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达了归隐生活的怡然自得,辛弃疾《西江月》的“月明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绘出月下鸟儿嬉戏、追逐打闹,美景不胜言。“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古人用诗句托物言志,道出追求清莹透明之境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明月中蕴涵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无尽的韵味,承载了人们彼此之间的真诚祝福和牵念,启示人民感悟宇宙、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念父母。已逾古稀之年的父母各在一方,父亲留守老家,照料老人。母亲远赴东莞,照看孙子。最大满月之夜,我思念父母,不禁吟诗:“养育恩情厚千丈,唯愿父母寿安康。”

惦孩子。不知不觉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离乡别井求学工作。几年前还是“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的情境,如今已是“梦里故乡慈母泪,滴滴穿石盼儿归”的境况。仰望着星空,我在沉思,不知远在他乡的孩子看到的明月是否如家乡般明亮?此情此景,“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思绪涌上心头。

“叮铃~叮铃~”家族微信群里传来信息的响声打断了我的愁绪。小弟发来月光下抱着小侄子的母亲的倩影,二弟发来佛山市夜空的满月图片,孩子发来肇庆端城的圆月挂夜空的短视频。正美滋滋地翻看图片和视频的妻子发文说:“天文预测真精准,我们一家人都可以‘天上挂圆月,天涯共此时’呀!”

19时30分,月亮已成50度角斜照大地,还是那么圆,那么大,那么近,似乎伸手可摘。我时而仰望半空中的月亮,时而俯视飘在绥江河水中的月亮,不知是月亮搅动了涟漪,还是涟漪牵动了月亮,月亮与河水难辨呀。

凉风习习,河面波光粼粼,楼群的倒影变凌乱了,成了碎片,月亮的倒影变皱褶了,成了碎镜。当满月望着我时,目光总是柔情似水,我沉醉了。

那时,我打开手机,搜索聆听幽深的古筝曲《汉宫秋月》时,西汉之月浮现脑海;聆听幽美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时,盛唐之月又闪现眼前。听着听着,我又陷入了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月亮不知圆缺了多少亿次,可她为何要圆圆缺缺,她究竟为谁而缺,又为谁而圆呢?似乎我也产生了李白赋诗的设问:“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