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亮亮
高剑维,科普中国专家,吉林省武术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第一部纪实电影《寻找真功夫》顾问,全球功夫网、全球功夫电视、全球功夫杂志、国际功夫联合会驻吉林省记者站站长,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春新诗学会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今日头条签约作家。
笔者:高老师您好,很荣幸采访到您。
高剑维:幸会。
笔者:高老师,听说您被中国科技协会聘为“科普中国专家”,这是什么时间的事?
高剑维:是今年的5月25日。
笔者:“科普中国”是什么概念?
高剑维:“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是科普高质量发展和优质科普产品的象征。
笔者:您是哪方面或者说是哪个领域的专家?
高剑维:这个问题还真有些说道。我是中国武术领域的科普专家,但在科普中国专家库中,没有武术这一项,当时填表时经与中国科技协会沟通,选项为健身。
笔者:您是科普中国专家中第一个武术领域的专家?
高剑维:是的。
笔者:您开创了中华武术史的先河。
高剑维:我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倍感责任重大。
笔者:您一直从事武术公益事业,近几年又将武术科普事业做得风生水起,闻名遐迩,能介绍一下吗?
高剑维:说来话长。前些年,我在吉林省武术协会任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在老同志的身上学到了好多为人处事之道,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武术知识。无论是武术文化交流、武术赛事,武术六进等活动,我都是亲历者和参与者,很多大型武术活动是我挑头开展的。比如,2013年在吉林市举办的万名学生考中国武术段位活动,轰动全国,多省效仿。时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研究院长,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亲临现场,时任吉林省体育局、教育厅主要领导出席了该活动。
在吉林省武术协会的那些日子,我起草并上传下达文书文件数百份,撰写发表学术文章、新闻报道几百万字,多篇武术活动文章被国家体育总局,吉林省政府,吉林省体育局,吉林省体育总会,中国体育报,吉林日报,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在线,全球功夫网等多家官网和媒体刊发、转载,并被辽源市武术协会陆振江主席比做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
武术人要有文化,武术要与时俱进,武术要科学普及,武术要守正创新,一直是我内心深处的课题。我发表过的《传统武术科学发展之浅见》一文,就着重阐述了“尚武竞和”“儒释道”和“普世性”,说到底就是武术要有文化做支撑,摒弃以往会武术没文化,有文化不懂武术的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在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原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及省科技部门、省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5月1日,吉林省武术科普专业委员会终于诞生。该组织是国内第一家武术科普专业组织,开创了中国武术史的先河。武术专委会班子成员和广大会员,来自吉林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省各市州及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个个有文化武术精,坐下来会写,站起来会练,操起话筒会讲。
两年多来,吉林省武术科普专业委员会,在全省范围内搞了多次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武术科普活动,特别是武术科普进校园工作抓得实(少林拳,八极拳,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走进长春电子科技学院、长春通达学校、长春汽开区十二小学、长春双阳区城中小学、长春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科普武术文化的同时,将“尚武精神”“民族气节”“家园情怀”“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学生的血脉中,从而提振了他们的精气神,让他们知道“何谓武术,武术为何”的深远意义。
笔者:您多年来发展武术公益事业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高剑维:支撑我坚持做武术公益事业不停歇,主要靠三点支撑。一是靠自身劳动所得来支撑;二是靠家人的理解帮助来支撑;三是靠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来支撑。
笔者:高老师,您下步如何以“科普中国专家”的身份来弘扬光大武术?
高剑维: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接下来,我要举全省武术科普人之力,深入推进我省武术科普信息化建设,塑造全新的武术科普品牌,使吉林省武术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笔者:您对弘扬传统文化和武术传承有哪些期望?
高剑维:武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注意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武术历史悠久,它攻防兼备,动静相宜,阴阳共济,哲理鲜明。
文武之道,如车之双轮、鹰之两翼,缺一不可。文无武则馁,武无文则蛮,故而文武之道,相益互补,一气同德,造化在心。
中华武术不单重技击与养生,其根本旨意在于对习武者心、体、技的全面塑造,思想、文化、精神的全面开发,由此从心灵启智——德育教化——信念品质——武艺淬炼——形意并重……层层递进,层层提升。因为一个人只有心态端正了才会勤学上进,勤学上进做事就能成功。
修文习武,一样都不掉队。呼吁全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通过习武,从心灵到气血、肢体、情感乃至追求,是一个渐进、完整的动态教育体系,随着青少年思维的开发、品格的磨砺、武艺的精进、年龄的增长,不断地融合与提高,用大脑思考事情,用脚步丈量路程,用武术改变人生,最终达到“以武育人”的目标!
在今后前行的路上,为打造一支过硬的武术科普队伍,创新一套完整科学的武学传承体系,我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加倍努力。
笔者:高老师,请问您是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开始习武的?
高剑维:是1982年的一天晚上,父亲骑着海燕牌(脚闸)28自行车驮我到十几华里的六连(农场编制),看了中国第一部功夫电影《少林寺》,让我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开始了我青涩的习武生涯。1989年入伍后,有幸先后拜在著名武术家吴福臣和翟弘两位恩师门下,才得以深研和深造。
笔者:每个男人,几乎都有个“武侠”梦,您对“侠客”是怎么理解的?
高剑维:古往今来,能被人民所记住的侠客并不多,墨子兼爱非攻,一壶浊酒,一双草履,在乱世追求和平,墨子该算侠;荆轲刺秦王,为家国慷慨赴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也是侠;大刀王五舍生取义,是侠;鲁迅弃医从文,以笔墨救国,不是武侠,也是文侠。但凡能成为大侠者,绝不是行侠仗义,更不是快意恩仇,而是有为国为民的胸怀,即使是微若烛光也要映照时代前行的脚步。
笔者:好的高老师,谢谢您配合这次采访,祝您在武术科普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更大地发挥您“科普中国专家”的作用。
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