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郜亮的头像

郜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25
分享

陕北味道

陕北主要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地,榆林知名度不高,只是近年来大煤田的开采才让这个地方名声大噪。因此,说起陕北,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延安,革命的摇篮使这团圣火永远燃烧在国人的心中。去延安,大多数人必定是冲着红色革命旧址去的,特别是老一代人,对共产党、对毛主席有着一份难以言表的崇敬,去延安仿佛了了一个谢恩的心愿,我们去的时候,便有不少全国各地的银发老人不远千里相伴来参观,让人动容。

作为山西人,第一次踏上三秦大地便是去延安。此前那种蒙尘多年的神秘感、仰视感随即散去,因为这里太像山西了。延安与山西的吕梁、临汾隔黄河母亲相望,情同手足,共饮一河之水,滋养出了太多相似的风物。著名的壶口瀑布一半属于山西临汾吉县,另一半属于陕西延安宜川县;而吕梁城的地形像极了延安城,都是三山围绕两河交汇的夹角呈鼎立之势,延安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立足于延河和南川河之交,吕梁的龙山、凤山、虎山则在东川河和北川河的交汇处挨个落户。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片黄土高原的土壤、同一条黄河水的灌溉、同样是北纬36度上下的阳光照射,孕育了相同的生命,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吃食。一进延安城,满大街都是狗头枣、纸皮核桃、洛川苹果的大招牌,跟山西几无区别,仿佛白白走了八百里路;你要知道,对岸柳林的大枣、汾阳的核桃、吉县的苹果也都是鼎鼎有名的特产。

延安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大枣的理想适生区,这“狗头枣”还颇有来历。据说唐高宗入住长安之后,尚未登基之时,带随从到乡郊玩赏,逢一处风光旖旎的小镇,见人们安居乐业,市井繁华,心中甚喜,兴致遂来,便在一小酒馆浅酌深饮起来。此时店家小女踏春而归,高宗望见她袅袅娜娜、纤纤巧巧、如仙子般拾级而上,心便随裙裾荡漾不已;且这女子不但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高宗便在这温柔富贵乡里流连忘返。忽一天闻得父皇太宗驾崩之讯,便许了女子不日来接的承诺匆匆回宫,但此一去便了无音讯。多年后,高宗想起乡下还有这一段牵挂,便派人寻访,方得知当年你情我愿之后,竟有一公主诞生,生得更是惹人疼爱;但无奈那乡间女子因高宗失信而不愿回宫,只接得公主返回长安倍加宠爱。可是公主少了母亲的疼爱照料,日日茶饭不思,容颜不悦,想尽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公主说想吃家乡的红果,高宗派人星夜取回,公主食了红果后便安然无事,高宗感觉甚奇,亲自品尝,只觉得皮薄肉厚,香甜可口,原来是当地的大红枣,因长得跟狗头十分相似,便赐名“狗头枣”。虽是传说,难免有杜撰之嫌,但“狗头枣”的名声却并非虚传,实为枣中精品。

出差在外,虽有南北东西之别,但酒店的自助餐总归就那么几类,无非食材贵贱不一、品种有多有寡,心中便有了几分倦怠,无太大胃口。但到了延安,酒店的自助餐还真是接地气,颇具本土特色;主食是荞面饸络,暗淡的色泽,硬朗的口感,还自带杂粮养生的光环,让人眼前一亮;金灿灿的小葱土鸡蛋炒小米,颜值颇高,不过颗粒感明显,难以多食,几口尝鲜便让我忆起了故乡的炒小米捞饭;还有一种酸甜的稀汤,名称已记不得了,服务员也说不清什么原料,但味道奇特,尝后感觉是一种粉汤,有儿时老家粉油煎饼的味道,应是高粱玉米红薯等榨汁做干粉过程中的产物,许多人浅尝辄止,而我却因熟悉的味道独爱这口味,饮了好几碗。这些饭食在装修得富丽堂皇的酒店餐厅中竟有一种小家碧玉的秀气,多贪吃几口的顾客不在少数。

汤类是南瓜土豆和子饭,再家常不过的做法,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但你可别小看,这是风靡黄土高原的名吃。和子饭又称“和和饭”,长治一带的居民叫“南瓜糊饭”和“菜稠饭”,在晋城一带称“米淇”,是晋、陕地区比较常见的传统小吃。基本食材为小米、薯类、蔬菜和各种面制食物,饭菜合一而成“调和饭”,由于地域差异,各地的制作方法、辅料配备又各具特色。和子饭把各种材料中和在一起,很契合传统中医的养生之道,中医讲“不偏不依之谓中”,而和子饭的食材没有主次之分,共同充饥养胃。“和子饭”之所以受欢迎,多是因为所需的原料只有小米、土豆、南瓜等常见作物,在当地产量高而价格低,十分实惠;晋东南作家赵树理的《田寡妇看瓜》中,秋生最爱偷的就是南瓜和豆角,我当时在课堂上就在想,他一定是回去做“和子饭”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社会里人们以种地劳作为生,农民的田地离家较远,劳动出汗经常干渴,饮水不便,而吃了“和子饭”,会较长时间不觉得口渴;加之饭里食物种类较多,既有蔬菜也有主食,各种营养丰富,因此至今流传。

陕西的面食较之山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更为粗犷和豪迈,又宽又长,油多辣多,十分像秦腔里的宽板凳和粗嗓门,比如裤带面、岐山臊子面、还有一个字56划的biang biang面等,在全国都很有名。现今到了陕西,必定在当地要吃一次正宗的,便在游览了半日之后,顶着日头怀揣瘪肚皮进了延河边上的一家油泼面馆。油泼面起源于明代,制作方法较为简易,但口感劲道,味道层次感强;将手工制作的宽面条煮熟后捞在大瓷碗里,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一层厚厚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其上,滚油浇泼后顿时热油沸腾、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小面馆的做法也十分地道,但可惜我口味偏淡,忌辣,虽反复强调要微辣的,但仍然吃得口腹灼烧、汗如雨下、涕泗横流,搭配一瓶冰镇饮料仍未有缓解,为了一口正宗也是拼了,至今仍心有余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