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立侠的头像

高立侠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1/19
分享

童年连载

给父亲料理完后事,坐在返京的疾驰的列车上,我泪眼婆娑地望着窗外,一幕幕童年的往事在眼前浮现开来. . . . . .

第一章 母亲

母亲个头儿不算高,但看起来是那样的不同。她长着一双漂亮的双凤眼,清澈如水,黑白分明,笑起来眼里如碧波荡漾,嘴角边露出两个深深的甜甜的酒窝,就像微风吹拂湖面泛起的两个小旋涡。母亲的声音很清脆,说起话来温柔可亲。一提起我,母亲总是略带自豪地说:"我们丫头命好,打一生下来就有大米干饭吃."的确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天早上专门在大锅的蒸屉上放上一碗米,米里加上少些水,再往上面放些荤油和少许盐,下边锅里煮上全家人的高粱米粥。饭熟了,母亲总是一脸疼爱的招呼我“闺女,开饭啰,过来吃饭啦”,然后嘴里还来段说唱:“滴溜溜,转溜溜,黄米干饭和荤油,左一碗儿,右一碗儿,急得你妗子白瞪眼儿。”经母亲这么一哄,我吃饭更开心了。那香气儿顺着鼻孔直钻到大脑再沁入心田,“美味大餐”很快就被我消灭掉。当我四岁的时候,意识到全家人都吃高粱米粥,唯有我特殊,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常想:要是全家人能跟我一样,都能吃上米饭那该多好呀!

父亲常说吃粗粮会让我长得更有力气,于是五岁我也像家人一样吃上了高粱米粥。高粱米粥米汤很好喝,我尤其爱吃上面的一层 “绸儿被”。母亲说吃''绸被''将来能盖上绸儿被,吃着吃着我仿佛觉得身上真的盖上了那漂亮丝滑的绸子被。可是一天早上,我刚嚼第一口粥,心想:呀!不对劲呀,怎么跟以前吃的米的感觉不一样?既粗糙又干涩还带着夹生,好像没煮熟的感觉,实在难以下咽。这时坐在斜对面的二哥面部表情已经晴转阴了,撂下筷子没吃气呼呼地就拎起书包上学去了,我至今还记得当时二哥那因生气而涨红的脸,就像日落天边出现的火烧云。我看着父母带着歉疚而无奈的表情,心想:要是我们都不吃,他们的心里该多难受呀,想到这儿,我装作轻松地吃完了那碗粥。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丫头真不赖,这米爹买错了,这叫三茬头,煮不烂,很难吃,我闺女能吃完这一碗,真是好样儿的!”父亲赞许地说。以后我长大了,母亲和父亲还老是提起这事儿,夸我能吃苦。

母亲说在生我之前她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正在往高坡儿上推车,那位老爷爷说要是母亲能帮他把车推上坡儿,就生个大闺女。母亲一听高兴了,使了个大劲儿一下儿就把车推上了坡,后来果然生了我。母亲生我的时候根本没有感觉,以为是要上茅房,因为是正月,夜里天气寒冷,父亲让母亲蹲在地上的火盆上方便,突然父亲看到我的头出来了,急忙上去用他那粗壮的大手把我接住,要不是父亲及时发现,我肯定就掉火盆子里了,那该多惨呀!随后父亲赶紧把我放到土炕上,为我在身底下铺了一层灰,就匆忙穿好衣服出去找大夫了。正式午夜子时,外边又黑又冷。父亲走了近处的几家,人家都嫌冷不愿意来,最后父亲跑到了离我家很远的温庄去找一位姓杜的赤脚女医生,叫开门父亲把紧急情况说明后,这位医生急忙穿好棉大衣随父亲来到我家,帮我剪断了脐带。

童年的冬天是寒冷的,晚上一钻到被窝儿,身上好不容易积蓄了一天的热乎气儿顿时被屋子里的冷气和冰凉的被子吸去。母亲怕我着凉,总是先把被窝儿焐热后再让我钻进去,如果这还不够暖和,母亲便把我抱在她身上,我就像一条小肉虫儿一样趴在母亲的肚皮上,妈妈搂着我,渐渐地进入梦乡。尽管贫穷,母亲却用她那绝处逢生的毅力和坚强撑起这个家。在寒冷的冬夜,能吃上母亲包的白菜馅儿饺子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管天多晚,只要我们说饿了,母亲都会毫不犹豫地为我们包上一大锅饺子。母亲干事麻利,剁菜、和馅儿、和面、擀皮儿、包馅儿、上锅蒸,都由她一个人包揽,我们总是耐心的等着,期盼着那热气腾腾的大饺子上桌,我们哥儿仨多么像正等待妈妈来喂食的带着黄嘴丫儿小燕儿呀?饺子尽管没有肉,但吃起来是那样那样的香,每次我连当作屉布用的白菜叶子都一同吃掉。再大些,我就会帮母亲铺蒸屉了,看母亲烧火时蹲在地上,我总是懂事地在她屁股底下放一个小板凳儿,让她坐下,母亲便一把把我揽在怀里使劲的亲我,自豪地夸我真懂事!

记得那时我家唯一的一个交通工具就是一个木头独轮小推车,母亲去地里干活儿,就把我放在上面。可是每次一坐上去不一会儿,瞌睡虫儿就上来了,我迷迷糊糊地享受着这一路颠簸,母亲怕我磕了脑袋不断地把我叫醒。到了田地里,母亲会到地头儿上给我挖草根、土栗子,拿到附近的正在喷水的水泵上冲洗干净,然后拿给我吃,或是捉只蚂蚱呀螳螂什么的哄我玩儿,还会抽一根儿毛茸茸的草,编一只可爱的小猫咪送给我,让我以此来打发时间。堤坝上还有一种草叫茅草,晚春时分打包,趁着包儿还嫩着的时候,母亲总会仔细寻找着抽上一小把儿放到我的小手里,我小心地接着,生怕掉在地上,因为那嫩嫩的小东西要是掉了,会沾满土,就不能吃了,多可惜呀!

那时候哪有钱买甘蔗呀,唯一能打打牙祭的就是嚼甜的高粱杆儿。记得有一年冬天,在我家房子的后院,母亲扒开捆着的玉米秸秆,里边竟露出成捆的高粱秆儿,真没想到母亲把他们保护得这样好,叶子居然还绿着哩!母亲从一捆高粱杆中仔细地搜寻着,然后从里边猛地抽出一根儿。因为不是每根高粱秆儿都是甜的,分辨的方法就是看叶脉,叶脉是青绿色的,准甜!母亲用牙齿把它剥开,递给我,“闺女,给你,看看甜不甜?”我一嚼,真甜呀,满口都是母亲的爱一直甜到心里,而且甜杆儿似乎凝聚了严冬天地之灵气变得越发的甜!那一刻我真佩服母亲,真是个有心人!那个严寒的冬天,有了母爱和甜杆儿的滋润与陪伴,显得与往年是那样的不同,真的好过了许多。

第二章 父亲

我的父亲身材高大,走起路来咚咚地想,他迈的步伐很大,我在屋里一听离的老远就知道是父亲回来了。父亲是花,我是蝴蝶,父亲走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父亲去井边担水,我就在一旁看着,我喜欢看父亲把水桶小心翼翼地从井口系进去,然后猛一用力,只听“哗的一声”,满满一桶水就被提到了井沿儿上。父亲把水桶放到扁担的钩子上,一头儿一个桶,然后蹲下身去,把扁担往肩上用力一扛,站起身,水桶来回晃两晃,为了不让水晃出去,他右手扶住前边的铁锁链,左手抓住后边的铁锁链,一路小心地疾走回家,因为想要灌满一缸水得至少跑三个来回。父亲在田里播种玉米,我也播种玉米。父亲用大镐刨好沟儿,往沟儿里点种子,我也点种子,大概3-4粒一撮,间隔两个小脚儿那样的距离,种子不能点太密,太密了不光浪费,而且影响秋后的收成。父亲用耙子把土盖上,用脚在上边整齐的踩实,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背着手、挺着背使劲儿把土踩实。父亲说如果踩不实,种子根扎得就不深,即便发了芽儿也是被淘汰的。瞧!身后那一行行整齐的脚印多像长长的麦穗呀!

父亲忙完农活儿,就要出去赚钱养家。父亲好像要坐火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每次父亲走的都是那样的匆忙,父亲一走,我的心里就感觉空空荡荡的,似乎丢掉了什么,从此就盼着父亲回来,母亲总是坐在灶台前边烧火做饭边掰着手指头一天一天的数着。大概走了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预感父亲该回来了,于是我就每天把院子以及大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站在门口屏息凝望、翘首企盼,目不转睛地盯着远方的那条长长的堤坝,那条堤坝是为了夏季汛期抵御滦河发大水而特意修筑的。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我是多么多么地希望看到父亲的身影呀!终于有一天父亲那穿着中山装的高大的蓝色身影出现了。我急忙飞奔着跑过去,边跑嘴里边喊着“爹――......”我恨不得一步就跨到父亲身边。爷儿俩见面分外高兴。我总是连蹦带跳地像个小兔子似的跟着父亲回家。父亲会带来些廉价的青苹果、鸭梨、橘子,还有冻得黑乎乎的香蕉,我最喜欢吃那黑乎乎的香蕉了,因为它们仿佛熟透了似的,口感细腻,香甜,让我百吃不厌。同时还会带回来一些画报、杂志:比如《大众电影》呀,《世界之迷》呀,还有一种叫《水晶石》的杂志。《大众电影》里有一些伟大人物和著名影星的照片,像金日成、孙中山、宋庆龄、刘晓庆、朱时茂、丛珊、拍《雷雨》的张瑜呀等等,《水晶石》里则刊载的都是些侦破小说,让我眼界大开,因为那时家里没有电视,这些画报和杂志成了我了解外面的窗口。

冬天的晚上,寒风凛冽,西北风刮在电线上、树梢上,发出可怕的狼嚎一样呜呜的声音,忽短忽长,忽近忽远,很是可怕。为了打发睡前这段时间,我总喜欢趴在被窝儿里,用大被把身子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个黑乎乎的小脑袋瓜儿,然后听父亲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和见闻。父亲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就像讲评书一样,父亲总是身子端坐在凳子上,眼睛笑盈盈,好像眼睛里有几颗璀璨的星星闪闪亮。比如张作霖被他的秘书杨宇霆告密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张学良改旗易帜替父雪耻,赵四小姐与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等等。有时父亲也会讲一些他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淘气的事和上学当班长的光荣事迹以及村子里犯黄鼠狼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当讲到什么鬼呀神儿的我是既想听又害怕,晚上吓得不敢去茅房,但依然爱听。

听母亲说父亲的算账能力在我们大队是出了名的好,父亲平时算账是不用算盘的,直接心算,让大家十分佩服,生产队时在大队做过几年会计,父亲性情耿直,孙家媳妇当时在大队里做保管员,因为她家里孩子多,于是她偷拿了三十元钱,然后栽赃我父亲,在那年代三十元钱可是个大数目,大队经过调查,最后水落石出。整个大队弄得沸沸扬扬,这件事让一向工作严谨的父亲心里很不爽,从此不再干会计。可家里六口人得吃饭呀,正逢国家允许做买卖,我那可爱而又坚强的父亲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第三章 我家的房子

我家的三间房子很破旧,是爷爷年轻的时候盖的,两边邻居家为了省钱,把房子直接搭建在了我家的两边大墙上。也就是说我们跟邻居是“伙儿墙”,可见爷爷的心地是多么的善良和好说话。冬天冷一点倒好说,最难熬的还是夏天的雨天。我家的房子没有打水泥房顶,一到下雨天儿,屋里就漏雨,我说:“妈,漏雨了”,母亲说:“快拿盆儿接上”,于是我赶忙拿来一个洗脸盆,这方刚接上,那方又漏了,屋里弄得潮乎乎湿漉漉的,最后干脆炕上没法待了,父亲就搬来几块木头板子借着炕沿搭在凳子上,临时做一木板床,在木板床上躺着有时偶尔会有香瓜吃,那就最好不过了。

父亲则要和母亲冒雨忙着往房顶上盖塑料布,下雨天我家房顶是不能踩的,因为是用泥土抹成的,一踩一个泥坑儿,屋子会更漏雨。看着父亲小心地踩在房檐上,我总替父亲捏一把汗,他那忙碌的背影让我的心里泛起一阵阵酸楚。

屋里唯一的家具就是横在北墙的那个长方体柜子。母亲会把棉裤、棉被、还有每年新收的棉花放在里边。为了防止里边的东西被虫咬,母亲特意往里边放些白色的臭球。有时母亲也会把一袋子炒熟的花生放在里边。母亲每天要到地里去干活儿,很晚才回来,我一个人在家,也真是无趣,想到柜子里有花生,心里馋的直痒痒,可我的个头儿还没有这个长家活高呢,怎么办呢?有了!我搬来个小板凳放在柜子边上,站上去,用手使劲儿把柜门掀开,小脑袋探进去,呀!真熏人呀!柜子的臭木头味混杂着臭球味让人恶心的想吐,我胡乱地抓上两把花生往兜里一塞,盖上柜盖儿,跳下板凳儿,一溜烟的跑出屋子躲在角落里享受美味去了。

晚上,家里没有电灯,只有一个简单的洋油灯。洋油灯是在一个棕色的小盒里倒上多半盒柴油,从盒盖中间伸出一个一厘米长的灯芯儿,灯芯儿是用棉花搓成的,用火柴点着后散发出呛人的气味,而且灯光十分昏暗,每天早上起来,鼻孔里、手上都被熏得黑乎乎的,每天早上准被弄个大花脸。

那时我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像甩掉身上的脏泥巴一样摆脱这种贫困潦倒的生活!

第四章 我家的大黄

二哥知道我喜欢狗,一天,他向同学要来一条活泼可爱的小狗,它长着一身黄黄的绒毛,耳朵半直半耷拉,哪里有动静,它那小耳朵就会警觉地歪向哪一边,它显得和我特别亲热,可能它觉得我跟它一样是个“小不点”吧。它活泼又机灵,每天我都负责喂它食吃。渐渐地它长大了,每天它都像个跟屁虫儿似的颠儿颠儿地跑在我的左右送我上学,放学它会在村口等着我,像我的一位忠实的卫士。一天早上,它竟然不舍得和我分离一直跟我来到了教室里,到了教室他见屋里没人便趴在我的课桌底下,兴奋地而慌乱地在桌子底下打了好几个滚儿,扑打着它那毛茸茸的大尾巴,玩了一阵子儿觉得这可能不是它久留之地,一溜烟地冲出教室,边走边回头看我,我担心它是否能自己回家。放学了我赶紧往家走,快到村口时,它冲我摇着尾巴的影子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的心终于像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儿。

一年冬天,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的积雪有的地方达到了一米高,大黄却没有回来,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我使劲地呼唤着它,到晚上它还没有来,我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想肯定是让谁给关起来了。第二天放学后,我近乎绝望使劲地声嘶力竭地呼唤它,终于大概二十分钟后,我看到了它的影子跳过了一个一个高大的雪坨子向我奔来。它像久别的老朋友使劲儿往我身上扑,嘴里嗷嗷地叫个不停,我激动地热泪盈眶,我不知它到底经历了什么,自此我们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了。

第五章 滦河情

滦河,我的母亲河,我故乡的河。

滦河的沙真白呀!滦河的水真清啊!每当想起滦河,我都不禁这样感叹着。

我家位于滦河的下游。我们这边被称为 “河南儿”,我大姨家住在“河北儿”,因为那时没有电话,通讯不方便,赶上父亲不在家,要是地里有农活儿,母亲没有办法只能去“河北儿”的荒佃庄请憨厚的大姨夫来帮忙,急匆匆地带上我花上几毛钱,让唯一的一位摆渡老人把我们娘俩送到河对岸去。河面很宽,河水青的出奇,木船很破,在深深的河水上晃来晃去显得很无助,我紧紧的搂着母亲,胆战心惊,生怕船会翻到河里去,终于做梦般地到了河对岸,长长地输一口气,悬绷着的心才放下,如同满弓离箭,一身轻松。后来滦河姜各庄大桥建成,全长1581米,桥面路宽10米,成了滦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天,河水清澈鲜活,我随哥哥他们一帮男孩子跑到滦河岸边打水漂,一串串由大到小的涟漪在水面上荡漾开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夏天,河水悠悠,一群群海鸥在水面上自由地扇动着它们那一对大大的翅膀,不停的“鸥儿鸥儿”地唱着歌,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侧着身子掠过水面,时而顽皮地拿翅膀瞬间沾一下水面扑棱棱冲向天空。它们展翅飞翔的姿势多么像倒过来的英文字母“W”啊!哥哥和小伙伴儿们兴冲冲地跳进河里洗澡、游泳、玩狗刨儿,胳膊扑通扑通地拍打在水面上,白色的水花溅得四处乱飞,有时哥哥会叫正在岸上玩沙子的我,说:“丫儿丫儿,看哥”,说着小脑袋往河里一扎,一个猛子钻出来,已经是在好几米开外了,哥哥使劲儿拨楞着脑袋,抖掉头上的水,用手抹几下眼睛和鼻子,嘴里“突噜突噜”地吹着气,呲着小白牙,远远冲我笑,活像一只水鸭子。他在水里笑,我在岸上笑。二哥喜欢玩水,听母亲说在他三岁时村里发过一次大水,他和大哥去门口玩,玩着玩着就被洪水冲走了,可巧被村里哑巴发现了,把他给救了上来并抱给了母亲。母亲对他感激不尽。后来哑巴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深更半夜母亲听到外边有很怪的声音,于是推醒父亲,父亲穿上衣服用寻声拿手电筒照去,原来是哑巴!只见他正痛苦地躺在地上打滚儿,父亲急忙去叫他的亲属把他送进医院。

到了秋天,秋风送爽,吹红了岸上的高梁,也吹开了河里的芦苇花,哥哥则趁着秋水回落,到水窄处去摸鲶鱼、黑鱼、还有小虾,回来做熟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饱餐一顿,喜不自禁。冬天来了,雪花飘飘,河底封冻,哥哥带我和小伙伴儿们拿上自做的冰车在宽阔的冰面上比赛滑冰,或甩打冰猴儿, 笑声不断,其乐无穷。

滦河哺育了伯夷、叔齐、李大钊等人物,您用您那粗放的水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滦河是一条北方的河,是我的母亲河,给了我母亲般的慈爱和力量,我感激您,也永远爱着您!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河,那是在游子心中永远源源不息流淌的故乡的河。

第六章 龙卷风

一天,我和父亲母亲在陈坟儿地里收拾高粱,高粱头子已经运回了家,割下来的高梁秸一排排躺在地里等着捆呢。忽然父亲指着东方的天空说:“丫头,快看,龙吸水”。我猛然抬头,那景色好壮观呀!只见五条长长的白水柱正在白亮亮的天边逐渐延伸拉长,我再扭头往西边看,天哪,真吓人呀!只见西边铺天盖地的乌云滚滚而来,领头儿的也是一条宽一米多的黑云柱,好多人见势不妙,叽叽喳喳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赶紧往家跑。此时父亲却兴奋地仰望着天空观天相,嘴里还念叨着:“龙吸水,看吧,吸饱了就该下大雨啰!”我既好奇,又害怕,我使劲瞪着我那两只小眼睛试图找到黑云背后的龙,可是任凭我怎么瞪,也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当黑云柱掠过我们头顶时,大雨顿时哗啦啦地倾盆而下,父亲这才想起把我抱上小推车往家跑。说是跑,可哪里跑得动呀?平日的黄土地现早已被瓢泼的雨水和成了稀泥巴。雨下得又大又猛,母亲把一个盛化肥的白色塑料袋子顶在我的头上,他们两个在雨中任凭大雨肆无忌惮地往身上泼,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地跋涉着,眼前像是拉开了一张巨大的白色帷帐,白茫茫一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到家”。快到村口时,发现前边有个小黑点儿越来越近,原来是我那亲爱的二哥给我们送雨具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现象叫“龙卷风”。

第七章 看电影

大哥是个电影迷,放电影的人是大哥班上一个同学的爸爸,因为他长得比较瘦弱,又不爱说话,所以人送外号“老蔫儿”,十里八村哪里晚上有电影,他都能打听来消息,于是他顾不上吃晚饭就赶紧奔去。电影在开演之前,都会在喇叭里广播,“电影准备开演了,今天演的影片是***,没来的同志赶紧来……”我和二哥便急忙从门口的草垛上扯上两捆稻草,兴冲冲地向那里奔去。一个半小时我们一动不动地坐着仰头观看,等电影结束了,我的双腿已经坐麻,此时放映大灯关闭,顿觉四周漆黑一片,那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眼睛根本不是自己的眼睛了,就感觉睁着眼睛根本就没有用,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这时都是二哥领着我找到回家的路。看过的电影中在我的脑海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佐罗》,佐罗那头戴黑色面具,身披长斗篷的行侠仗义的大侠形象,再配上童自荣那清亮铿锵而富有磁性的嗓音,简直帅呆了。

大哥和二哥放学回来,不知从哪儿弄来两根长长的木头杆子,在后院儿的空地上挖两个坑儿,然后把床单的四角用绳子栓在杆子上,两人一头儿一个,吃力地把杆子竖起来,放在坑儿里,然后把杆子的根部拿脚把土踢进坑儿里踩实,又搬来石头固定好。然后他俩就装模作样地放起电影来,我被逗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

第八章 菇鸟迷

那时的小姑娘一到夏天嘴里都爱咬着菇鸟儿,好像那就是一种“时尚”。到了春天,每家的院子里几乎都会种上几株姑鸟秧子。当菇鸟儿长到足够大,趁它还青着,就把它摘下来,用细笤帚苗儿把它里边的东西包括籽儿全都弄出来,清理这些东西一定要小心,得保证嘴儿不裂,皮儿不破,这样才能咬。大功告成后把它放到嘴里,先让气吸进去,然后再把气的一部分咬出来,这样反复,就可以发出“咕咕”的响声,那时咬起来真是不厌其烦,沉浸其中,其乐无穷。母亲见了,总会说:“行了,别咬了,那嘴一鼓一鼓的,小心嘴长磕碜啰”。

老天爷似乎读懂了我的心,知道我是个菇鸟迷。一天,我来到邻村道旁的玉米地割猪草,割着割着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片菇鸟秧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大概20-30株,长相旺盛,个个上面挂着小灯笼。我欣喜若狂,心跳得像揣着个小兔子。此后我便经常光顾这片“风水宝地”。那个夏天我都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

第九章 后园子

我喜欢推开后门到我家的后园子里去玩儿。远远望去,天边映着连绵起伏的青山,那山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笔下《观沧海》里提到的碣石山。我们看到的只是山的影子,我喜欢欣赏这山的影子,它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挂在天边。

真正的碣石山还在离我家很远的的昌黎县。提起昌黎,那是爷爷常去的地方,那时没有汽车,爷爷身上背个兜子,走着去,走着回。爷爷回来兜子里总会给我装些鸭梨呀馅饼之类的吃货儿,那鸭梨吃起来又脆又甜!馅饼吃起来特香! 我家的后园子很宽阔,父亲在里边栽上了一些桃树,桃树间种着一畦一畦碧绿的韭菜、花生、大葱,还有成片的金灿灿的油菜花,这是我玩耍的乐园。在这里我可以掐根韭菜或抠个花生吃,可以捡到被虫子吃的成熟的桃子,可以揪一块儿葱叶,当哨子吹,还可以追蝴蝶、捉蜻蜓、逮蚂蚱。

父亲围着园子栽着一排郁郁葱葱的大树。在那排大树的阴凉的庇护下,我快乐的成长着。有时我也纳闷儿,为什么我家有这么大的园子,而隔壁家却没有呢?一天,我正在园里玩,忽听隔壁邻居说:“这大坑拾掇拾掇还挺好,能长这么多东西呢。”什么大坑?我好奇地去找母亲问个究竟,母亲说:“原来东边是一个大坑,分地的时候隔壁不要,别人也不要,你爹说他要,就这样我们两个用小拉车拉土,一锹一锹愣是把这坑给填上了,周围栽上了树。现在准是他们看着眼馋后悔了”。果然,后来隔壁想要这块地,村长小黑儿特意跟我父亲谈,让父亲把树砍掉。我父亲哪里同意。不知是小黑儿觉得父亲没给他面子,还是他帮助隔壁要回这块儿地的决心已定,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外边狂风大作,大雨滂沱,他借着这风声雨声,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叫上了一帮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我家后园子周围的树全部锯断。早晨起来,打开后门,我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都被从三分之一处锯断,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一片狼藉。园子一夜之间被踩踏得乱七八糟。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看到这一切真是痛心疾首!

小黑儿是我儿时玩伴儿的爸爸,她的名字叫玲,与我同岁。她家住在我家斜对面。我们经常在一起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拍花片、捉迷藏·······记得有一天玲对我神秘地说:“我爸今天算卦抽签抽得双喜”,对这些迷信活动我将信将疑,我觉得只不过是瞎子骗钱罢了,但出于平时很要好,她爸爸遇上这样的好事,自然替她高兴。果然在不久的将来,他爸爸和镇上当官儿的打得火热,我经常看到一些“有头有脸”的人来他家吃吃喝喝,她妈妈忙前忙后,家里热闹非凡。很快他爸爸如愿当上了村长。随着她家所谓“地位”的提升,她也不再和我交好。

小黑儿带人把我家的树坎完之后,自然十分得意。可是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他的女儿----玲却突然离世。一天清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笤帚去打扫门口,突然看见老张的媳妇胳膊下边夹着一卷子黄色的已经剪好铜钱的纸,红着眼睛急匆匆地朝他家走去。我急忙跑到屋里跟母亲说“妈,玲家好像有人没了。”母亲大吃一惊,说“会不会是她姥姥?”

我们娘俩吃过早饭,去南边的葡萄园子里干活儿,路上正巧遇上刘家老三媳妇正和别人在嘀咕着什么,只听她说:“……跟平时睡觉一样……”一打听,原来是玲没了。

“什么时候没的?是怎么没的?得的什么病?”母亲急切地问,

“昨天下午没的,感冒发烧输液的时候,输着输着突然就拿手扯输液管子,她三叔把她拉到县医院,医生说太晚了,之后拍了片子,说头上血管里竟是些瘀血。”老三媳妇说。

......

唉,花儿一样的年龄,怎么不叫人痛心和惋惜呢!

第十章 苞米地

那年我家的苞米长势喜人。一天,母亲突然想去那片苞米地看看,看看苞米长得怎么样,长多大个儿了。到地里一检查,发现丢了二十多棒子。过了几天再去又发现丢了二十多个。眼见自己辛辛苦苦种的果实被别人偷走,母亲非常心疼又是气,于是决心放下手头的活儿,到地里蹲上几天。果然贼来了,母亲一看认识呀,这不是同村的瞎骡子吗?因为他生来一只眼睁不太开,村里人背地里都叫他瞎骡子。据说他的腿不一般长,所以走起路来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他平时爱占些小便宜,村里来卖麻酱的,他一听到吆喝声,就拿个碗去买,“打二两!”他态度故意装作挺横地说,那人一看来个横主儿惹不起呀,老老实实地就给他盛了二两,等上秤一称,他不乐意了,说:“二两就这么一点儿啊,算了,算了,我不要了”,还没等那人反应过来,他已经把麻酱倒回了桶里。你想那麻酱黏黏糊糊的,哪能倒干净呀,于是他就拿着粘了麻酱的碗自鸣得意地回家解馋去了。他爱偷东西也是出名的,只见他钻到地里就是一阵猛掰,母亲急忙走上前去,呵斥道:“刘四儿,你干什么!”母亲这一嗓子把他吓一跳,说:“哎,老婶子,你在这儿呀!”母亲问:“前两回是不是你干的?”他说:“是,都在我家西屋放着了,老婶子,你去我家拿吧。”于是母亲随他来到他家,把玉米拿了回来,并且他保证以后不再偷我家苞米,母亲见他态度诚恳也就原谅了他。从此我家的苞米再也没丢过。

第十一章 歌声伴我

我的童年是在歌声中度过的。最初我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但是同村有个修理收音机的年轻人,他家的房顶上安了个喇叭,每天他到点儿都会放些流行歌曲、校园歌曲、儿童歌曲什么的。我一听到歌声,心和耳朵就好像被拽了过去,有些歌词我也听不清,听不懂,但是就是那优美的旋律和甜美的歌声,随风飘进我的耳朵是那样的令我陶醉。

一天下午,我的大哥从外边回来,从怀里掏出一个乳白色的精巧的小匣子,我眼睛一亮,这不是个收音机吗?大哥怕让父母看到还偷偷藏了起来。我趁他不在家就偷偷拿出来听,我发现有个《每周一歌》的栏目,一周放一首歌曲,于是我到点儿就跟着听跟着学。天天到后园子去唱,那时候流行杨钰莹的《风含情水含笑》,唯伟的《辘轳女人和井》,我模仿的惟妙惟肖,邻居都夸我唱歌好听。就这样,我走到哪里哪里有歌声,大学军训期间领唱郭兰英老师的《我的祖国》还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同学跟我叫小郭兰英。

我至今感谢那位热心的播放歌曲的同村人,他一度给我苦涩的童年带来歌的甜蜜,可惜后来日子过好了他却自杀了,据说是用电线把自己缠上自杀的,死的很惨,舌头都咬断了,掉在了地上。祝福他在天堂没有痛苦,依然与歌为伴。

时光如齿轮般飞速的旋转,我在泪水中写下这些文字。再见了我故乡的老房子,再见了我故乡的后园子,再见了我故乡的滦河水......那个家给了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如今我通过创业已经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每每回想起童年往事来我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