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庆周
提起西水河,方圆成百里的人们都能熟知其方位。
西水村依托西水河而名,静静地与岁月把持一份清纯,默默地与时代同呼吸,犹如一位正值壮年的汉子,心念坚定的跟随历史的步伐。
西水村依山傍水,很难用一个“美丽”形容得了,我十分佩服祖先择地的眼光。从姑婆山西麓流出的西水河和与虎河在西水村尾交合,又有虎头山的隆起,相互衬托,西水村宛如一艘大船航行在汪洋大海之中。据说,西水村的先人听从地里先生的劝告,在村前河边种植了一棵杉树,意喻船的桅杆,每逢洪水暴涨,随水升村地也同时抬升,西水村几百年来的确没有受到过洪水的肆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响应快速发展工业的号召,大炼钢铁,村前村后的树木都砍光了,那棵杉树也未能幸免。说来也巧,一九七三年农历五月,稻子正是泛黄灌浆时节,村民们看着新谷即将到口,喜不自胜,可是天公不作美,暴雨接连下了三天三夜。看着这无节制的雨幕,人们的心都提得老高,果然不出所料,第三天晚上大家从睡梦中醒来时,整个村庄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是地理先生预言的巧合,还是孽龙的鼓捣?无从考证,我想也许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
西水村没有了杉树桅杆的呵护,却迎来了上游人民公社聚全社各村寨人们的支援,趁洪水退却后,修建了五百多米的防洪堤坝。村民们在河坝上种上各种树木,即稳固了堤坝又美化了村庄。如今,西水村成了绿树包,从外面很难看到村里的片瓦楼角。
周边村庄的人们都知道,西水村并非是一个村庄,其实它分为上西水和下西水两个村庄。几百年来,两个村庄和睦与共,彼此不分你我,村内村外都没有上下之分了。曾经有亲戚朋友问我:上西水村和下西水村从哪里划分的。我半天也说不清楚,因为房屋和土地都交汇在一起了。
西水村居民祖先从各地迁徙而来,大家聚拢在一起,相互依靠着生活,故村民的姓氏颇多。上西水村有高、易、唐、任、奉、陈、孔等七姓人家,后来陈姓和孔姓全部迁居他乡,现存五姓;下西水村有于、李两姓。据高氏族谱记载,高姓是第一个进入西水村的姓氏。
在明朝以前,江华县上伍堡一带还是蛮荒之地,居民极其稀少。到了明朝洪武五年,奉、唐、李三姓从广西富川移居上伍堡,并分别占据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旦久源、流车源、春头源,称为三宿。洪武七年,高氏祖先高继保随后带着全家从道县迁居而来,选择靠西山居住,以西水河为饮,始称西水村。由此,管辖地域至与广西凉井、梅田村交界的大片山地。之后,其余各姓从各地陆续迁入,逐渐发展到了如今规模不小的村寨。
西水村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路走来,在众多苦难的磨炼中成长。清乾隆年间,周边有一大村觐见虎头山的地理优势,不断的派人砍伐山上木材,并泼撒石灰水,以示由其管辖,意欲占为己有。西水村人口发展比较缓慢,当时仅有百来口人,所以对方仗着人多,嚣张跋扈,大有势在必得的气势。西水村人面对现实没有气馁,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三十六个壮年,只穿一个裤衩,赤膊上阵,冲锋在前。对方见这拼命的架势,落荒而逃,再也不敢踏入一步了。
“朝闻鸡鸣起,暮与老牛归。鸟落夕阳里,人与酣梦陪。”西水村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恬静的田园生活,静静地偏隅于湖南之南的山角落里,似乎离战争非常的遥远。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国时,西水村未能躲过日本鬼子的魔爪。那是一九四五年深秋,日本战败投降,驻扎在衡阳城里的日本鬼子不甘心就此放下武器,他们向南一路逃溃,想从广西的防城港出海逃回日本。他们一路撤退一路烧杀掠夺,农历九月初,日本鬼子大队人马来到了西水村,西水村民闻讯都躲藏到了虎头山上的密林里。日本鬼子进村后,无恶不作,能吃的吃光,能烧的烧光,并在坛子里拉上屎,在被窝里放入炸弹。
人们在山上困了整整一天一夜,饥渴难耐,大人还好,小孩可不行了。一个叫“冬子鬼”的小孩因为饿得不行,一直不停的哭闹,其父看了可怜,不听众人劝告,偷偷潜回家里,摸了两个红薯,一不小心被鬼子发现了,差点送了性命。跑回山上时,一边喘气一边直说“要不得,要不得,真的要不得……”人们义愤填膺,可是手无寸铁,只好干着急。正在人们摩拳擦掌之时,导火索来了。
盘踞在姑婆山上的土匪头子莫凤山听到探子回报,说鬼子驻扎西水村,他对那些精良的武器垂涎三尺,趁天未明,他集合队伍,早早下山,埋藏在虎头山坡,伺机突击了站岗士兵,夺得两支重型机枪。与此同时,三名村民也悄悄地下山,趁鬼子与土匪交战时,摸回家里,杀死两个守卫,然后拿了一些食物及时退回山里。日寇不堪骚扰,丢下五具死尸,早上七点就仓皇撤离了西水村。由此而来,西水村为抗击日寇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
“一村设两庙,两庙护一村。”这样的情景也许只有西水村。从西边看西水后龙山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天鹅,山前有一个宽约二十米的石坎,在此设置的祖庙谓之曰:白云庙,意指天鹅翱翔在白云间。其中供奉着西水村各姓氏祖先的排位。西水村头南面的庙宇设置的时间相对靠后,听祖辈人说,它的设置与风水学息息相关。
相传西水村在清朝康熙年间出了一个神童,名叫高鸿福,他三岁吟诗,五岁写文,所有私塾老师都对其刮目相看。但因他家庭贫困,求学之路时断时续,一直到了七岁依然默默无闻。有一年年关将至,西水村的村首请了一个有名的教书先生来写春联,小孩子们感到好奇,都围拢过来,高鸿福走得最近,身体几乎挨到了写字桌。教书先生恼怒了,顺手推了他一把,高鸿福被推出七步开外才停住。教书先生余怒未消,顺手把毛笔塞到高鸿福怀里,嘴里喃喃的说:“你会写,你来写。”高鸿福乳臭未干,哪知道谦让,他拿过毛笔用脚趾夹住,用力向上一抛,落下时刚好落在先生没完成的国字的那一点上,细一看天衣无缝,完美无缺,教书先生大惊失色,惊呼:“天才也,天才也!”。如此而来,此事轰动一时,高鸿福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常言说: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上伍堡有个洞尾村,村里有个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人们称之为李十万。李十万听说后,日夜不能寐。于是,派其豢养的风水先生——马先生前去勘察西水村的龙脉。马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西水村依靠的是猛龙神山,他掐手估算,假以时日,西水将有一个大人物出现。他献策,只要在西水村腹地踩一塘砖泥,人们排队把砖头一个个传递回洞尾村,其意为剖虎牵肠。李十万欣然同意,花重金求得西水村首许可。
此去经年,西水村人们才醒悟,为了弥补伤害,于是,在村子南面又建造了一座庙宇,请法师恭迎何仙姑镇守,是为姑婆庙。至此,南北两庙同时护佑着西水村。
从磨难中穿越的西水村,有着西水河和虎河的滋养,显示着如水般清澈而温柔的一面。西水村的姑娘水灵灵的,不用施如何粉黛,只要你瞧上一眼,你的视线就无法挪开;西水村的男子个个有着瑶家汉子的爽朗,热情好客那是没法说的,常说一两段荤段子,让人笑得前倾后仰也无伤大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西水村来说的确不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水果及其贫乏的时候,西水村的水果就远近闻名了,尤其是西瓜和凉薯更是西水村的两张名牌。西水村傍西山而居,山地资源非常丰富,勤劳的村民开垦荒地种植各种水果。也许是红囊土里富含稀有元素硒的缘故,所产的西瓜不仅大个而且皮薄脆甜,运输时必须轻拿轻放,不然稍有振动就好自动裂开。西瓜果肉红润汁多,凉薯果肉雪白爽口,博得了大众的青睐。
西水村的水果从来不愁卖,只要在西水河桥头一摆,过往行人和车辆就会蜂拥而至。此话并非虚言,因为我也做了几回果农。那是九十年代初期,我刚刚成家,为了补贴家用,把沟边的八分水田种上西瓜。端午节过后,西瓜熟了。挑出桥头不到半个小时,一担西瓜就卖完了。那时候流行种烤烟,周边村庄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种,去镇上或广西卖烟回来,路过桥头,每人吃一个拿两个回家,当然大个的都是过往司机的。你说一担西瓜能有几个?
如今,祖国大地正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春风,西水的河、西水的山即将重新梳理迎接朋友们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