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保洁员讲一口流利英语,保安考上北大,豆腐哥上中国好声音,奶茶妹入职微软……,这些都作为异类的标杆被大众广泛关注,给人的映象就是这些“俗”职业和那些“雅”趣味搭上边就显得“不合常理”---所谓“成见”。同样的,公务员下海,大学生卖肉,城里学生山村支教,名博士养鸡……在媒体上也被看成不合逻辑,当成笑料谈资。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职业的自卑和岐视还是根深蒂固的。很多“蓝领”自觉或不自觉地觉得自已的职业低人一等,不够坦然和自信。从另一方面,职业间不互相尊重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虽然嘴上不一定说出来,但是只要是感知正常的人是完全可以感觉出来的,由此引起明里暗里的拼和斗不在少数。现在有些“蓝领”工资越来越高,很多“白领”就觉得很不平,说不出这是什么心态!---生活中我们真的需要这种情绪吗?
曾经的“民办教师”在中国绝对算是一个辛酸的词,它被另眼相看我以为只有两个原因:工资太低和不够教师“资格”。媒体报道民办教师或是被描述成需要怜悯的群体,强调故事性;或是被塑成需要帮扶、怜悯、同情的对象,而忽视了其本身具有的能力与价值。我是觉得社会大众不必如此看待民办教师,他即然存在就有十足的存在理由,他只是千千万万岗位中的一个。从另一方面,民办教师既然接受这个职业,也不必对金钱上的多寡太过较真,其实很多民办教师就是这样的,要不如何能坚持几十年。民办教师的实际生活其实自有乐趣,不见得象媒体上报道的那么灰暗。
教育上,所有家长对孩子的终极目的似乎也就是让孩子将来有个体面的职业,当个大官,盖座大房,娶个白富美,嫁个高富帅。因而才有各种销尖脑袋进体制内公务员、国企高管、高薪职位,各种暗箱和硝烟,总之就是避免他们成为农民、保姆、保安、服务员、保洁员、快递员、打工仔……许多人一辈子把精力放在考级、考证、升迁、转正上,也许最终都如愿以尝,但从人生的大格局上看其实很可悲。
许多人都不明白或不愿意明白:从职业上评判一个人看似有理有据,其实太失偏颇。个人喜好,技能特长,生活情趣,道德情操,心态修养足以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当下因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很多人都只是为一口饭委屈求全于他并不兴趣的工作。
我个人觉得,只要在你的视线或影响范围内,你是一个值得大家尊重和需要的人,你的所做所为是他人认可,你也对得起自已的良心,就不需要对自已的职业自惭形秽。在你的圈子内,你即使位高权重,富甲四方,大家都不尊重你,你做的事自已都觉得恶心,你也不必觉得高大上,不明实情的人即使如何吹捧、高看你,也无需自鸣得意。佛家说得好:人上之人视人为人,人下之人视己为人。真能如此也就天下太平了。
高世麟(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