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伟俊的头像

高伟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7
分享

乡情,乡愁,乡魂

外婆牵着他,走在乡间小道,月出于东山之上,满天清辉,这一幅儿时故乡图画,一直印在李俊的脑海,直到他走出乡村在大上海呆了近三十年也不曾忘怀。乡情似酒,越酿越浓,山乡誓换画图新,这是李俊的深情也是他的愿景。于是,他踏上回乡的路,驾车奔疾在上海到都昌的来回路途上,千里迢迢,翻山越岭,风雨霜雪,春夏秋冬,无怨无悔。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我们一行五人前往参观他老家的建设新景象。从县城出发沿都中公路往狮山乡方向行驶,在珠岭村卢家畈左拐进入村道。从这个拐点开始一直到李俊老家的义家山村长约三公里的村道,都是李俊出资修建硬化。珠岭行政村的主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全年的电费也由他负担。因此珠岭成了狮山乡第一个实现主干道亮化的行政村。

李俊早早地就在村口迎候,他介绍村口正在建造石雕牌坊,坊梁上镌刻“义重如山”四字,切合村名“义家山”。“义重如山”四字大气磅礴,乃上将方祖岐前辈赐墨。牌坊旁侧有书型石雕,上刻国画大师喻继高先生题写的繁体“义”字,并刻有注解文字。语出《墨子》:“义,利也”。利万物苍生者,皆为义。

主客闲聊中,我们了解到,李俊十岁时就随父离开山村,迁居乡镇。1992年,他了考取华东政法大学。当年乘船沿大江东去,负笈海上,举目无亲。曾几回,独上高楼,西南望,暮霭沉沉,故乡邈邈。法学本科毕业后,李俊转而考入华东师大,攻读唐宋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期间,他遍识文艺界名流,深得周汝昌先生称赞,周老赠诗曰“名俊无惭号俊才”。毕业后,律师业务主攻名家著作权,承办案件先后被央视、上海电视台拍成专题,入选最高院指导案例汇编,入选知识产权年度十大案例。

义家山原来出村道路毁坏,水库泄洪时水势盖过涧岸淹没良田,村东洪水直接冲进村庄以致村民家中进水尺余深,村中池塘三四十年未清淤,垃圾场臭气难闻,诸多问题不一而足。自李俊2013年开始改造建设以来,种种弊端一一解决。涧沟潭塘全部清理、深挖、驳石砌岸。新建亭桥榭庙,所有建材工艺全部来自中国石雕之乡河北曲阳。我们站在太福塘边,眼前碧水雕栏,丹凤朝阳,一带云头柱恰似朵朵祥云。太福榭临水而建,四角并不是高高上翘而是规整内敛,在建筑式样的选择上也可见主持者的文化取向。榭梁外悬挂髹漆木匾,上刻四个大字“为善是福”,李俊说,他将此四字作为村规祖训,教导子弟:造福他人造福桑梓,才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西涧上横跨一石桥,名为“德长桥”,语出《老子》“修之于乡,其德乃长”。村里目前建有石亭三座,村西村后村东各一座。村西村后凉亭名称分别为“大器亭”和“良宝亭”,取意于《墨子》:“义者,天下之大器也,天下之良宝也”。村东石亭名为“止善亭”,语出儒典“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可以说,义家山的建设兼顾了通行照明防洪等实用功能,同时也注入了文化审美内涵。

最让游人惊叹流连的是“艺山馆”这一九江地区第一家乡村艺术馆。李俊自己说,这个展馆是乡村建设的重点,他酝酿筹划了多年,个中艰辛只自知。为了凑齐全国各省名酒,他驾车西去宁夏,在银川市满大街的来回寻觅。他也南下肇庆,拜访砚雕世家,购买端砚。一层美酒厅汇聚了浓、酱、兼、董、清、特、米、芝、馥多种香型的白酒。正北中央展柜是北京白酒,有牛栏山、红星,还有“天安门酒”。李俊说天安门酒不可或缺,单一瓶酒就花了他1900多块,他调侃说小时候“我爱北京天安门”,年纪大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南一千公里的义家山”。游子的乡情乡愁,在平常的笑谈中洋溢。

展馆二楼是艺术品,藏有五大石砚、四大名石,龙泉宝剑、苏州刺绣、惠安石雕、扬州漆器、德化白瓷、北京鼻烟壶、宜兴紫砂壶等等以及名家字画。五大石砚采用明代董其昌之说,分别是青州红丝砚、甘肃洮河砚、广东端溪砚、歙州龙尾砚和苏州蠖村砚。砚柜起首悬挂大幅字匾“国砚生辉”,武警总部刘红军中将题赐。李俊的意思是这些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和高超技艺的各地名砚,汇藏到义家山,助力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熠熠生辉,发展振兴。   

二楼字画堪称重宝,记录了李俊与文化名家的交往和情谊。一幅双兔图,是王仲清老先生八十八岁米寿之年特地为他绘制的。周汝昌老前辈的“鹳雀楼名句”书法作品是周老目之后书写的。字画同样也传递了李俊为乡村注入文化的良苦用心。刘天炜先生的狂草书法“执古御今”,语出老子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运用传统文化来处理当今的矛盾问题。徐有武先生的“童子奉茶敬老图”,则是引进孝道文化濡染子弟。

李俊这些年前前后后投入了五百多万元,山村终于有了新面貌新画图。我们问起他的起因和动机以及家人的态度。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似乎问得很突然,“我觉得建设家乡理所当然,不是考虑要不要回来建设,而是反复在考虑怎样才能建设好。”他说翻开线装书,满纸的乡愁和离情。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也是一部乡愁史,酒文化史,艺术品史,它教育人们应该爱传统、爱故土,爱乡亲。他不无遗憾的说,“当然,一个乡村有小人、庸人,处处阻扰,好在家乡也有好人,更有县乡领导的理解支持。相信,在这片文化荒原上建造起来的文化高地会越来老好!

李俊回乡来,常常是头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就回程,在老家住一晚。他说,“我不能不来,又不能久留,故乡是这样难回难离,夜半冷月,清晨残月,还有那儿时的东山明月,印在了我四十几年的人生旅途。”

诗曰:

义重如山是李俊,捐资助村建文化。

坛坛美酒浸乡情,诚心为民结春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