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西友(笔名高雄)的头像

高西友(笔名高雄)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27
分享

魂牵梦绕地瓜干

进城生活多年,我仍对地瓜干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看到地瓜干,我又想起当年乡亲们在地瓜地里劳作的艰辛日子。

在那个年代,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乡亲们肩担手推胳膊挎地将粪肥运到地里,再均匀地撒开。他们犁地、耙地、起垄、栽秧、除草、翻藤。收获的季节,他们卷起裤腿,用镰刀割去被霜露打蔫打湿的秧藤。他们巴望着地皮被地瓜拱裂,他们希望每一爪钩下去都能刨出光溜溜的大地瓜。接下来,趁着天气晴好,他们会将地瓜分类,一部分窖藏,一部分切片。

记得那时候,每到地瓜收获的季节,母亲就会在地头放一条长凳,将切片的工具“地瓜擦子”搁在上面。母亲弯腰拿起一块地瓜,用手掌按稳,推拉之间,一片片地瓜片便准确地落在篮子里。年少的我便将湿漉漉滑溜溜的地瓜片摆放在凉席上晾晒。

经过几天的风吹日晒,地瓜片变成了地瓜干。它们被一一捡拾起来,储藏备用。如果地瓜片晒在地里,碰上老天突然变脸,乡亲们就会全家出动,争分夺秒地捡拾,生怕到嘴的地瓜片遭雨淋。那一刻,在风雨即将到来之前,你会看到,有人东奔西跑,有人大呼小叫,有人埋怨老天不长眼,有人嘟囔老伴不利索,也有人对帮忙干活的邻居说着感谢的话。当年的地瓜干是乡亲们赖以活命的口粮。他们将红薯干或磨成面蒸窝头,或放到锅里熬粥。更有一种新鲜的做法,是用俗称的“蛤蟆漏子”将煮熟的地瓜面糊漏进凉水盆,再将漏出的呈蛤蟆蝌蚪状的面块用笊篱捞到碗里,加点蒜汁、醋,盛在碗里,端到嘴边,用筷子扒拉几下,满满一大碗“蛤蟆蝌蚪”转眼就会囫囵下肚。

日月如梭,世事沧桑。当年吃惯了的地瓜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于我,它仍是一日三餐里的一种最爱,如烟往事中的一段最难忘记的回忆。尽管超市里也有价格不菲的油炸地瓜干,且标明富含可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甚至可以减肥、健美,然而,我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地瓜干的味道。

感谢母亲,给我捎回一袋地瓜干,当时我就生嚼了一片,当天我就饱餐了一顿。当夜,我禁不住写出如下的诗行:

一片又一片

带着父母的指印

走过悠长的岁月

我们曾经的热爱,地瓜干

依然有着泥土的香甜

依然雪白、金黄、嘎嘣脆

在些微隐痛和幸福里

将一片地瓜干捧在手心

给我带来温暖和

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