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英的头像

高英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1/15
分享

高英聊红楼(13):亲密之人易生嫌隙

文/高英

在《红楼梦》第十九至二十二回中,满是贾宝玉素日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花袭人四个女孩的情爱纠葛。

先说贾宝玉的贴身首席大丫鬟花袭人,先是侍奉贾府中最高权威人物贾母,后奉贾母之命成为了宝玉的人,在宝玉房里既是其他下人的首脑人物,又是哪个丫鬟也比不得的尊贵之人——无论贾母当初明确地把袭人给了宝玉的做法,还是袭人心甘情愿地与宝玉偷试云雨情,都奠定了袭人日后将要成为宝玉之大妾的牢固地位。假如不是贾府日后遭遇变故,袭人就会顺理成章地如愿以偿。

袭人是跟了谁就会忠于谁且眼里只有谁的性子,日常服侍宝玉自是尽心尽力,可谓无微不至,也是宝玉房里与宝玉最为亲密的人,例如宝玉日日所佩的那块堪称命根子的玉,晚上会由袭人亲手收起;例如能够与奶娘李嬤嬤一样陪侍宝玉睡一床的丫鬟,也只有袭人。

因此,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当贾妃赐出糖蒸酥酪来,宝玉立刻就会想到“上次袭人喜吃此物,便命留与袭人了”,而在宁国府贾珍那里看戏感到腻歪了时,就带上贴身小厮茗烟去看望当天一早被袭人母亲接回家去吃年茶的花袭人。在袭人家,两人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感情上的亲密无间,这让袭人的母兄“彼此放心,再无赎念了”。

只是到了晚上,袭人从家中吃完年茶回到贾府中,便弄得宝玉很郁闷,那就是袭人明明是和家里人说好不要动赎她回去的念头,自己死也不回去,却骗宝玉说自己还是要走的,宝玉却信以为真。其实袭人这样做,一是为了试探宝玉对自己的感情有多深,二是想用自己会离开贾府这样的条件要挟宝玉听她的规劝。贾宝玉果然上钩,然后随口就答应了袭人的三个条件(并未真心想改),两人重归于好。

可是到了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中,因为史湘云来了与黛玉同住,所以贾宝玉早晚更惦记着去黛玉房里玩,以至于某天早上赖在黛玉房里蹭湘云的洗脸水洗脸不说,还缠着湘云像小时候一样给他梳头。

书中第十九回中作者借袭人跟宝玉说的话,提到过史湘云曾经在贾府中住过几年的情况:“自我从小来了,跟着老太太,先伏侍了史大姑娘几年,如今又伏侍了你几年。”

也就是说,袭人当年跟着老太太时,主要任务是服侍贾母的娘家侄孙女史湘云,照此推论,史湘云来贾府,袭人应该恭恭敬敬相待才是,毕竟她与湘云还有过主仆之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袭人已经今非昔比,她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丫鬟,而是贾母和众人心中宝玉的“准大妾”了,连林黛玉有时都会敬着她叫“嫂子”。另外,按照史湘云大大咧咧的性格,当年对待心思缜密的袭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至少并未得到袭人的敬重之心。

因此,本来从小看惯了史湘云早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亲密状态的袭人,现在反而受不了了,居然因着史湘云为贾宝玉梳头一事大闹情绪,不但对薛宝钗吐槽,而且对贾宝玉发飙:“只是从今以后别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然后赌气睡觉。大丫鬟袭人这作派,这醋意,已经堪比贾母百般疼爱的嫡亲外孙女林黛玉了。这既是一个女孩争风吃醋的正常心理表现,又说明了袭人对史湘云和林黛玉是一样的排斥,因为无论史湘云还是林黛玉,都不是袭人心目中要和自己共侍一夫的主母人选,她看中的是和自己一样心思缜密且能够追求现实利益最大化的薛宝钗。于是,本来是吃史湘云给贾宝玉梳头的醋,袭人在对薛宝钗吐槽时却捎带着林黛玉,怪宝玉不该黑白在黛玉房中厮混。

从哪里看出袭人能够接受薛宝钗呢?不仅在袭人朝宝钗吐槽的这天早上,《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薛宝钗会在早中晚不同的时间段来宝玉房中玩,还会时不时地冲散宝玉和黛玉二人世界的私聊状态。既然袭人心思缜密,怎能看不出薛宝钗总在刻意接近贾宝玉,也是不分黑白就老是跑到宝玉房里来玩?

按居住的物理距离,宝钗远而黛玉近;按封建社会的亲疏观,姨表姐宝钗远而姑表妹黛玉近;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黛玉先于宝钗进贾府,且在年幼时就和宝玉同吃同住,多份亲密;依据封建社会的礼教来说,对女子的束缚要比对男子的多,因此宝玉频繁出入黛玉房中与宝钗总是主动来找宝玉的性质也不一样——尽管按照现在男女平等的观念应该赞美宝钗的主动与大方。

偏偏袭人就像眼盲心也盲,从不觉得宝钗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之处,却怪宝玉与史湘云、林黛玉的交往不当,为什么呢?无他,只因为她和宝钗是同道人。毕竟,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总是会在心理上产生光晕效应,看重其优点的同时会忽略其缺点。聪颖的宝钗正是在袭人的这次吐槽中,觉得袭人“有些见识”、“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从此对袭人重视起来。


果然,日后袭人便成为了宝钗争夺宝玉之心的得力助手,例如,在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降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当宝钗在午睡时间来找宝玉时袭人故意走开,留给宝钗和正睡午觉的宝玉单独相处的机会。要换成史湘云或林黛玉来,袭人不但不会这样做,而且还会觉得对方不成体统来得不是时候。可见,袭人的义正严词,出发点只是自己的利益所在而非坚守什么道德原则,的确与宝钗情投意合。

见有了同盟军,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宝玉正劝解生气的黛玉时,薛宝钗就敢到黛玉房中借史湘云在等宝玉的说辞干脆利落地拉走了宝玉。这无疑打击并伤害到本来就隐隐感觉宝钗已对自己和宝玉的感情产生威胁的林黛玉。于是,黛玉醋意大发,朝着来哄自己开心的宝玉讥讽道:“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林黛玉一贯只吃薛宝钗的醋,虽然别人看着是无理取闹,但是站在爱情的角度去看,实则合情合理,她的顾虑也完全有现实依据。

在这个时候,和贾宝玉最为亲密的两个女孩,只有袭人和黛玉——袭人不仅日夜贴身伏侍他,还与他有了肉体关系;黛玉自小与他同吃同住,有过两小无猜的经历,属于青梅竹马的状态,且是精神世界的知己。其次,才是幼年时先于黛玉在此同住过的史湘云,再其次,才是在长辈眼中显得温婉稳重的薛宝钗。因此,袭人和黛玉的醋味也最大。不过,黛玉从未嫌弃过袭人,袭人却一直对黛玉心存不满。史湘云等人对黛玉的不良印象,首先来自于袭人的搬弄口舌,结果,史湘云就成了袭人和宝钗手中的一杆枪,总是责无旁贷地朝黛玉直接开火,成为能公开给黛玉难堪的第一人。

对于宝玉与黛玉、湘云的亲密,薛宝钗自然也多少会有醋意,不然她也不会那么赞同毕竟还是丫鬟身分的袭人的吐槽,然而她来得晚,吃醋似乎还没有资格,不能明着表现什么。直到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人》中,懂得形势已对自己颇为有利的宝钗才借机还击,敢当众怼宝玉敲黛玉,嘲笑宝玉总是迁就黛玉,全然没有长姐的风范,无他,吃醋而已。

其实,不只宝钗,袭人和湘云都对宝玉总是迁就黛玉心生妒忌,大为不满,毕竟宝玉总是在黛玉面前低头,除了是兄长风范之外,还有别人比不上的深情。这一点可以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史湘云对宝玉所说的气话中明显看出来,“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自己和宝玉的感情不如宝玉跟黛玉亲密,只有黛玉能让宝玉低头——这不仅是史湘云的怨言,同样是花袭人和薛宝钗的心声!

林黛玉除了牵扯到贾宝玉和她的感情时才会变得“小性儿、行动爱恼”之外,平时待人并非如此。若她果然一直是小性子,又怎会总是不计前嫌,继续和史湘云、薛宝钗一处玩耍?如果说林黛玉有个大大的不妥,那就是从来没有防范过袭人,在第三十六回中袭人被宝玉之母王夫人给了妾的待遇后,还很高兴地和湘云一起去给她道喜。林黛玉一直善待花袭人,却不知袭人在背后为破坏她的名誉和地位做了不少工作。毕竟相比于宝钗、袭人之流,黛玉只是心思细腻、情绪敏感,却从来不玩心机,更不会去算计别人。

应该说,能够与贾宝玉直接有机会涉及男女情爱可在日后步入婚姻殿堂,能做他的妻妾的女孩,当时除了袭人这个准大妾之外,就是黛玉、湘云、宝钗了。如果没有黛玉和宝钗,湘云就有机会;如果没有宝钗,黛玉机会最大;湘云和黛玉都没了机会,胜者就成了宝钗。而在封建礼教所树立的标准中,只有袭人和宝钗那样的人才堪称贤德女子,湘云的豪爽粗犷与黛玉的才华横溢,在女子只能附属于男人的社会中都会被视作女德不及格。当然,假如这四位女子活在当代,自然就能找到各自的感情归宿,全然不必去争夺一个满怀滥情的贾宝玉。

那贾宝玉怎么想这四个女孩呢?在读《西厢记》等闲书之前,他对于爱情还缺乏自觉的意识,并不明白自己何以待黛玉与众不同。因此,他对这四个女孩都是十分喜爱,难分伯仲。

在第二十一回中,贾宝玉曾经提笔写下来以下一段话: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由此可见,宝玉颇爱宝钗的美貌和黛玉的才情,假如袭人不是整天规劝他也是非常喜欢(这里的“麝”指活脱脱又是一个袭人的宝玉房里的丫鬟麝月)。此处没提史湘云,但可想而知,他对于湘云那种自由奔放的性情自也眷恋。贾宝玉的优点是作为封建社会中尊贵的的公子哥,能够尊重女性欣赏女性,但缺点是贪心不足,总想把天下才貌双全女孩的爱情全部据为己有,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男人懂得怜香惜玉,过于自恋。往深了说,其实贾宝玉并没有摆脱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只不过他把压迫变成了意淫。

我们知道,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人不会产生任何纠葛,更不会动不动生气着恼,互生嫌隙,只有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才会纠纠缠缠难以割舍。综上所述,可以清晰地看到贾宝玉与林黛玉、花袭人、史湘云、薛宝钗四个女孩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复杂的情爱纠葛,只是因为关系亲密,所以才容易心生嫌隙,动不动就怄气。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对当事人更多理解,更多包容,甚至对这几个生不逢时的女孩充满同情。

备注:本文的“嫌隙”词义为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隔阂。

高英写于2019年11月15日上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