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英
《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一开头就声明作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写成此书,“故曰‘甄士隐’云云”,然后“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故曰‘贾雨村’云云”。
原来,可以按照谐音把甄士隐视作“真事隐”,把贾雨村当成“假语村”。这一点倒是显而易见。也就是说,作者把一些或亲眼所见或自己经历的真事改编成了带有神话色彩的假托传说,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小说本身带有虚构的性质,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却有现实原型存在,这也是写小说的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不过,除此以外,细细推敲,书中的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人另含深意。
先是甄士隐发挥了开篇作用。甄士隐已年过半百,居住在姑苏城阊门外十里街的葫芦庙旁,属于乡宦人家,他性情淡泊,不重功名,家有贤妻和一个三岁的幼女英莲。而贾雨村当时不过是在甄士隐家隔壁寄居于葫芦庙日常以卖字作文为生的一个穷儒而已。
此时的甄士隐和贾雨村过着截然相反的生活。甄士隐生活无忧,妻女相伴,世事看淡,“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真是逍遥自在;贾雨村却是孤身一人流落他乡,一心要考取功名,却因生活困窘还要靠甄士隐接济,尚属郁郁不得志中。
书中通过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偶见贾雨村时的心理活动写出了甄士隐经常在家念叨这贾雨村“必非久困之人”,“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由此可见甄士隐颇能顾及他人感受,他深知读书人多半清高,要是贸然相助,万一对方觉得自己是在施舍反而会大伤其自尊心,所以才说有意帮忙却没有机会。这时的贾雨村虽然是甄士隐家的常客,但是还从没有提出过希望甄士隐资助自己去京城赶考的要求。
到了中秋节甄士隐专门为贾雨村备宴请贾雨村赏月的时候,听到贾雨村高吟“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赞其“抱负不浅”。两人饮酒闲谈,贾雨村再次通过吟诗彰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对甄士隐说出缺少进京赶考的路费一事,自然获得了甄士隐的慷慨相赠,送了他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还好心地为他挑选了出行的黄道吉日。
换成一般人,在窘迫失意时遇到甄士隐这样从不嫌贫爱富且及时相助的人,会觉得三生有幸,感激不尽。那贾雨村是怎么表现的呢?就像甄士隐中秋节单独为他备席去亲自邀请他时“并不推辞”一样,“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这个“并不介意”说明了贾雨村不但对甄士隐的慷慨解囊期待已久,见此情景毫不意外,而且觉得理所应当——我这么有才学的人,就该有人相助。显然这贾雨村不是厚道之人。
到了第二天,甄士隐想着再为贾雨村写两封荐书,让他到京中官宦人家借住,考虑实在周全,可惜贾雨村得了银两和衣物,不管什么黄道黑道日子,猴急得在凌晨就走了,连按照礼节应有的向恩人辞行都做不到,也不知是进京赶考心切还是怕第二天甄士隐酒醒了反悔,或许这两种心理兼而有之。
读到这里就可以看出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人不仅是一富一贫、一顺一逆,而且在做人方面截然不同。甄士隐没有架子,功名看淡,乐善好施;贾雨村自视甚高,渴求功名,满怀贪欲。
都说世事无常,这也应在了甄士隐身上,好端端的幸福生活,因连遭变故被毁掉。先是元宵夜家人霍起带着甄士隐的幼女英莲看烟花时弄丢了孩子逃走,到了三月十五葫芦庙里的僧人因炸供不小心导致失火把一条街都烧了,甄士隐家除了人之外财物全被烧光,只好变卖田庄逃奔岳丈家,偏偏岳丈是个嫌贫爱富的主,哄骗了甄士隐的钱不说还整日奚落他。
甄士隐“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后来要不是受了跛足道人的点化出家而去,甄士隐是真的活不长了。
与甄士隐相反,贾雨村科考成功如愿做官,貌似旧恩不忘主动来找旧相识甄士隐,其实是惦记着落魄时曾经两次回头看他,贾雨村误以为对方喜欢上自己的甄家丫鬟娇杏。被人惦记的女子肯定貌美,那娇杏“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
贾雨村送了甄士隐的妻子两封银子、四匹锦缎作为答谢的同时还要了人家的丫鬟娇杏作二房。应该说,这送的银物既是在还当年甄士隐相助的人情又包含了索要娇杏的聘礼,毕竟古时候要娶别人家的丫鬟为妾也不能白要。由此可以看出贾雨村并非真正知恩图报的人,满肚子小九九,很难说要不是惦记着美女娇杏,他是否还能“介意”甄士隐的相助之恩。到后来,明知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人拐卖后让薛蟠霸占,他为了自己的仕途,昧了良心胡乱判案,自是难免。
文人雅士甄士隐的幸福生活在尘世就像昙花一现,贪图富贵的贾雨村却能够在世态炎凉的仕途中如鱼得水。本来高中进士做了知府的贾雨村“虽才干悠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恃才辱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被人参倒丢官,可他善伪装,“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好像没事儿人一样,居然用做官时积攒的资本安置好家小到处游览名胜去了。果然心态好就会运气好,后来旧友推荐他去了林家做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后来被黛玉之父林如海举荐给宝玉之父贾政,重入仕途,官运亨通。
贾雨村之所以能够连遇贵人,先是甄士隐,后是林如海、贾政,也非偶然。世人多重外貌,首先这贾雨村长得令人刮目相看,“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在古时相面术中被视为是一种贵相;其次,贾雨村的确有才,从他可以随口占诗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来;最后,贾雨村本名“贾化”,根据作者在《红楼梦》一书中好用谐音以名喻人的手法可以推测出此人高傲之中,暗藏虚伪。就这样,相貌堂堂、腹有诗书、才干凸显、表里不一的贾雨村不断获得赏识,先是突破困境,后是转危为安,意外地攀上了贾府的高枝,继续自己的富贵梦。
甄士隐的人生由平安富贵转为破落艰苦,贾雨村的人生由困窘落魄转为飞黄腾达,作者如此写来,也是大有深意。首先,人生无常,贫富顺逆只是相对而论,贫者可以富,富者可以贫,顺境逆境也会互相转化,这里面既有人为的因素又有不可预料的力量左右;其次,世态炎凉,难容高洁淡泊之人,甄士隐一旦没有了在当地的富贵地位就沦为了寄人篱下之人,遭受欺辱,而贾雨村一旦获得权柄就可以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所欲为,背叛良心后玩转官运;最后,无论是真事还是假话都是一场空,所有的得到终会失去,人间本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隐,不仅仅是“真事隐”,而且是说一个人活在尘世要坚守完全的真性情的话,最终只能归隐而去,红尘没有桃花源;贾雨村,不仅仅是“假语村”,而且是说人生在世多有虚假之人操权夺势,一个人只为自己的私心贪欲而活,就肯定会阴奉阳违假话连篇,毫无侠肝义胆。
因此才有了太虚幻境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有真就有假,有假就有真,真假既相对又互依存。人类的社会发展史,除了善恶相斗争,便是真假相理论。不过,古今中外诸多实例告诉我们,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真会一时蒙尘,假难一世骗人。历经沧海桑田不断向上走的人类,始终向往和追求的还是一份真。
高英写于2018年12月12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