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英
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所写的五绝中,南帝后来出家,成为一代高僧一灯大师。一灯大师座前有渔、樵、耕、读四大弟子,其中的耕者就是武三通。
到了《射雕英雄传》的续书《神雕侠侣》第一回《风月无情》中,武三通与赤练仙子李莫愁同时现身。作者如此描写武三通的样貌:“那人满头白发,胡须也是蓬蓬松松如刺猬一般,须发油光乌黑,照说年纪不大,可是满脸皱纹深陷,却似七八十岁老翁,身穿蓝布直缀,颈中挂着个婴儿所用的锦缎围涎,围涎上绞着幅花猫扑蝶图,已然陈旧破烂。”
武三通看上去像个流浪汉也就罢了,怎么还在脖子里围个破烂的婴儿所用的围涎,莫非他痴呆了不成?其实痴呆倒谈不上,只是武三通已经变得疯疯癫癫,因此才有了他把程英、陆无双两姐妹挟在腋下去陆展元、何沅君墓前的举动,后来武三通居然以手为铲,徒手挖开坟墓并盗尸而去。
武三通到底怎么了?书中借其妻武三娘之口做了交待。武三通早已娶妻生子,在他的两个儿子出生前,曾收养过一个自幼孤苦的幼女认作义女,这义女就是何沅君,“在何沅君长到十七八岁时,亭亭玉立,娇美可爱,武三通对她似乎已不纯是义父义女之情。以他武林豪侠的身份,自不能有何逾份的言行,本已内心郁结,突然见她爱上了一个江南少年,竟是狂怒不能自已”。原来武三通因暗恋自己的义女压抑已久,心态有变,因情生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年何沅君爱上的江南少年即原陆家庄庄主陆展元,两人终成眷侣。陆展元与何沅君成亲之日,武三通与李莫愁都因自己所爱之人与别人成婚而因妒生恨,居然不约而同地一起去找这对新婚夫妇的麻烦,所幸“喜宴座中有一位大理天龙寺的高僧,出手镇住两人,要他们冲着他的面子,保新夫妇十年平安”,从此武三通因“愤激过甚,此后就一直疯疯癫癫”,前面提到的武三通脖子上所挂婴儿用的围涎,自然是其义女何沅君小时候戴过的东西。
武三通对何沅君的感情,既让人同情,又令人不齿。值得同情的地方是,抛开道德伦理不讲,自古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何况现实中男人在面对年轻的美女时,无论君子还是非君子都易生恋慕之心,何沅君既生得美貌,自然使人喜爱,本就不喜欢自己妻子的武三通心生喜欢也是人之常情;令人不齿的地方是,虽非亲生女儿,武三通与何沅君本是父女名分,且自己已有妻室,当遵父女之礼,当守人夫之分,一不该产生更多的非分之想,二不该阻挠义女在长大后嫁给自己所爱之人。
别说宋朝时封建礼教约束甚严,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伦理道德依然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打个比喻,伦理道德就像人们心中的一道篱笆,起着隔断作用,提醒着人与人交往的界限。大家若不逾越这道篱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不让诸多害人害己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一幕幕感情悲剧甚至人伦悲剧上演。只要有社会存在,人们就需要伦理道德这个防火墙一样的篱笆存在。否则,人人放纵自己的欲望而随心所欲的话,整个人类社会就没了秩序,在混乱不堪中走向自行毁灭。这其中的道理十分简单:凡事过犹不及,一味地强调并推崇个人自由,就等同于人人处于危险境地,反而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家庭中的伦理道德尤为重要,因为家人日常生活在一起,联系更为密切,作案也更为方便,因此这道篱笆的防护作用更大。一些人产生乱伦行为,无一不是因为原始欲望突破了道德伦理的界限,也就是当事人无视这道篱笆的存在,毕竟,这道篱笆,只能防君子而不能防小人。
对于武三通而言,他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这道篱笆,因为本是父女关系,所以首先就不能往另一个层面上去想,应该拿何沅君当亲生女儿一样喜欢和欣赏,根本不把她视为男欢女爱的可选择对象,也就不会出什么问题。可惜他是弄反了,先是对冯沅君产生了爱欲,然后才考虑到这道篱笆的存在,于是再去压制这份情感,导致了更深的压抑,倘若一开始就因伦理道德的存在不产生非分之念,何须再压抑自己?
武三通因暗恋义女心生魔障的故事具有警醒意义,可以提醒世人在男女情爱方面必须防患于未然。一个人千万不要去迷恋不该爱不能爱的人,更不能纵容内心的原始欲望滋长,否则就会酿成悲剧,最终害人害己。
好在武三通还算有点理性,因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而隐藏了这份感情,虽然压抑了自己却没有对何沅君作出轻浮举动,只是在何沅君要跟着自己爱上的陆展元远嫁而去时,才刺激到他的神经,令他无法接受。本来,在武三通的心中,深深渴望着何沅君能够只属于自己,当然既不希望她出嫁又不希望她远去,他的暗恋显然已经变成了某种占有欲和控制欲,何沅君的坚持远嫁对他是个致命的打击。
书中并没有明写何沅君当年的心理活动,却通过十年后武三通疯疯癫癫地把程英假想成何沅君而说的话透露了些信息:“我不准你嫁给他,你说舍不得离开我,可是非跟他走不可。你说感激我对你的恩情,离开我心里很是难过,呸!都是骗人的鬼话。你要是真的伤心,又为什么不哭?”由此可见,当年冯沅君并不留恋在大理义父母家中的生活,非要跟着陆展元回江南,说明了在对陆展元爱得深切之外,她未尝没有为了避开义父而远走高飞的想法,既然武三通陷得那么深,何沅君又不傻,怎么不会在日常察觉到这个义父的心理异常?如果何沅君没有窥破武三通的内心隐秘,就会在想到要离家远走时面对义父母潸然泪下。本来,何沅君远嫁是明智之举,只是武三通不依不饶,用假设的陆展元拐走了何沅君的想法来自欺欺人,一直幻想要杀了陆展元把何沅君带回大理留在自己身边。
不料,十年之前武三通被天龙寺高僧阻挡,十年之后何沅君已随丈夫陆展元驾鹤西去。这让武三通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绝望之中。好在武三通还有些许理性,他还能够救护自己的儿子和陆家庄的表姐妹程英、陆无双,能够知道把一直对何沅君嫉恨无比的李莫愁当成敌人,虽然没能阻止李莫愁血洗陆家庄,他的义举总算为自己的道德形象除却了一些污点。
最让人叹息的是武三通的妻子武三娘,她是一个传统型的贤妻良母模范。明明知道自己的丈夫失了分寸在暗恋他们的义女,她却能够有所包容,除了开解丈夫之外并无怨恨之心。当丈夫变得疯疯癫癫之后,她独力承担了教养两个儿子的责任,在十年之期到来时,携了两个幼子远赴陆家庄阻止悲剧的发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除了对丈夫和义女的深情,还洋溢着凛然大义。
最后,武三娘亲口为武三通吸毒,导致中毒身亡,武三通活了下来发疯而去,他们的两个儿武敦儒、武修文被郭靖和黄蓉收养,两兄弟后来成为了郭靖的徒弟。武三娘虽然武功不高,但是无愧“侠义”二字,她既是贤妻良母,又是豪情女侠。有这么好的妻子,武三通却没有珍惜,直到武三娘为救自己死去,他对义女何沅君的畸形狂恋才倏然变淡,心结渐解。武三娘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不但救了丈夫武三通的性命,而且拯救了他的灵魂。
武三娘临死前留给武三通的遗言是:“你和我成亲后一直郁郁不乐,当初大错铸成,无可挽回。只求你抚养两个孩儿长大成人,要他们终身友爱和睦……”由此可见,武三通一直不喜欢自己的妻子武三娘,而武三娘明知丈夫不爱自己还又暗恋着义女,却依然对丈夫情深意重,忠贞不渝,临终时毫无怨言,只是嘱托丈夫善待他们的孩子。
看到武三娘之死时,真是令人震动。什么是爱情?难道就是只有男欢女爱的欲念丛生?难道就是为了青春美貌而怦然心动?难道就是要疯狂控制和占有对方?武三娘对武三通的爱,才是真正的惊天动地。这爱,兼容了夫妻真情人间大义;这爱,有宽度有深度有力度;这爱,超越了生死胜过所有海誓山盟。
武三通能够因武三娘之死而被触动,总算良知未泯,自己痴恋的何沅君和深爱自己的妻子都已死去,历经精神折磨的他最终看重的还是亲情。多年以后,武三通的疯病慢慢痊愈,师兄泗水渔隐找到了他并告诉了他其子的下落,武三通赶赴襄阳与自己的两个儿子重聚,从此把儿子的一切视作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神雕侠侣》第二十三回《手足情仇》中,当武敦儒和武修文两兄弟为了争夺郭靖的长女郭芙而打算决斗,非要死一个才行时,武三通悲痛欲绝,掩面大哭,爱子深情感动了杨过,杨过出面化解了大武和小武的情仇纷争,这才避免了手足相残的悲剧发生。
大武和小武一度不顾亲情而深陷泥潭,因恋情纷争而执迷不悟,这与其父武三通当年对何沅君的执迷不悟何其相似,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书《倚天屠龙记》中,武修文的后人武烈曾经出现过,武烈虽然习武,但已经沦落为卑鄙小人,根本称不上什么江湖侠客。纵观武家之人,只有武三娘一人堪当“侠义”二字。至于武三通,一度因情成魔,最后恢复成常人,也算浪子回头金不换,属于不幸中的万幸。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虽然谁也无法给“情”下个公认的标准定义,然而情不等同于欲,情不等同于控制、占有和伤害,这应该确定无疑。
高英写于2019年5月17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