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注定与滕王阁有缘。两年前春末夏初的午后,我途经南昌,走进滕王阁,曾经的夙愿在这里终于落地生根。
初识滕王阁,缘于那页水天一色的文字。朗朗上口间,一幅落霞与孤鹜绘就的江南水墨、一色秋水和渔舟互答的锦绣湖光,牢牢定格在记忆的深处,刻印于我年少的记忆中。
滕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中国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的杰作。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公元675年的滕王阁,曾上演了一部让文坛流传的佳话。诗意的王勃风尘仆仆,带着心灵的创伤,带着江北的凄凉,带着对父亲的湿热的爱,一头就闯进了洪都新府南昌郡,与满含热泪翘首以待的滕王阁不期而遇。
《滕王阁序》从大唐走到了今天,它将王勃这个名字,与滕王阁一起,写进了历史的画卷。站在滕王阁脚下,仰望这座千古名阁,就像仰望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我和爱人步履稳健,一步一步走近阁楼,仿佛一步一步走进中国历史的璀璨斑斓中,触摸到历史的浩瀚与岁月的血脉和骨骼。
站在午后的阳光下,放眼远望。滕王阁四周,春柳垂丝,池水泛绿,映着亭台楼阁。视野步上高台,游人如织,滕王阁掩映在现代化的琼楼玉宇间,凸显得阁楼分外别致。
望着那栩栩如生的浮雕,我也置身其间,仿佛与古人纵论古今,品茗畅聊,一起分享那雁阵惊寒、渔舟唱晚,“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景致!
因为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既没有看见孤鹜,也没有瞧见秋水,让我留下了美中不足的遗憾。然而,滕王阁恢宏的气势,深厚的渊源文化,却让我大开了眼界。
滕王阁主体建筑共六层,第一层是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第二层是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第三层中厅屏壁有一幅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第四层正厅的墙壁上,也是丙烯壁画,名为《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第五层东厅中央,陈列了滕王阁规划全景模型。西墙上镶嵌了两幅大型陶瓷壁画,为已故江西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秋园先生所作。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为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第五层是最高的明层。第六层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等等。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信步于古色古香,透着强烈文化气息的阁层,我就像走进了远古千年。阁内不仅收藏了各式各样的贴金匾额、名人卷写的拱联、楹联等字画壁画,而且还吸纳了奇形怪状的浮雕,各有千秋,美不胜收。
滕王阁的每一处角落里,都透着宝墨的气息,迸发着浓浓的文化蕴涵。置若其中,就像漫步于文化长廊与文明的天堂。而其中的文化产业链,则异彩分呈,让人目不暇接。就连身着古装的美女们敲击那些瓷盘瓦罐,都能奏出优美的古韵律来。真让人大开了眼界。
佇立在顶层,仿佛经历了历史的磨难,多了一份春秋的寂寥。仰望远处天边的碧波荡漾,历史仿也像名阁中的诗词字画一样,成为一种艺术被蕴藏在这古典的亭台楼榭之中,让我真实的体验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悟到历史的深邃与博大。
陶醉在这座江南千古历史名楼上,望着午后的太阳泼洒在楼宇上,我的心宛如在沧桑浩瀚的历史中飞舞,如梦如幻中,我仿佛看见天边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轮美奂,聆听到红尘里岁月静好的千古绝唱。
相见时难别亦难,短暂的两个多小时时空踏越,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时,我放慢脚步,再一次回望滕王阁。历史的沧桑,以及那位少年才俊的英姿,“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的名句,一齐向我袭来,让我暂时忘却了自己,心中默念着“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那一刻,眼前的滕王阁和当年的少年才俊的印象,在我眼前愈加高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