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交替时节,我总会在周末的午后,带着相机,走出户外,去拍摄那些报春的使者——迎春花、腊梅、倒柳。不为别的,只因她们为寒冬带来了一抹绚丽的亮色,看着她们,就能嗅到春天的气息。
在我的家乡天水,报春的使者便是迎春花、腊梅、倒柳。她们亮眼在河边,古宅院落。天水湖边的迎春花、倒柳,南宅子、伏羲庙庭院中的腊梅花。这里,每天吸引着成群结队的探春者,络绎不绝的摄影爱好者。
迎春花最早开放。春姑娘还未到来,它便早早地长出枝叶,吐出花苞了。一丛丛,一簇簇地冒出了嫩绿色的新叶,长出了灿烂的小花,花儿一层一层,中间的花蕊星星点点,远看就像是一群金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在欢迎着春天的到来。
她不挑剔土地的肥沃,不需美容师为自己梳妆打扮,不到百花园里争奇斗艳,默默无闻,甘愿在咋暖还寒的季节,在城市的边缘静静地开放。等到百花盛开,她却脱下艳装,换上葱葱的翠衣,去衬托百花的姹紫嫣红。
我托举相机,呤一首迎春花诗,在古诗词里品赏迎春花,领略迎春花的绰约风姿,让心灵得到洗濯与荡涤,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唐-白居易: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宋-韩琦:覆阑纤弱绿条长, 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 百花千卉共芬芳。清-赵执信: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望着一丛丛,一束束,枝条袅娜,好似一条条柔细抛物线的美丽使者。她从一点长出,向四面八方抛去,枝叶颜色浓绿如碧玉,花朵状似超薄金片做的小喇叭,花托碧绿,花蕊纤细,玲珑剔透,一朵朵地开着,挂满了根根枝条;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璀璨晶莹。微风吹过,千万个金色小喇一起叭吹奏舞动。此时,假若用心灵去欣赏,会让人听到小喇叭齐声鸣奏的协奏曲,那绝不是人间蓄意制造的音乐,一定是从天堂飞来的圣乐,让人感到清新舒畅,心旷神怡,忘却红尘的烦恼和欢乐。
拍过迎春花,再走进南宅子、伏羲庙。这里的腊梅悄悄地开了,风凛冽三九寒,暗香满院。“枝横碧玉天然瘦,蕊恋黄金分外香。”褐色的枝干上,一朵朵绽放的腊梅花,疏密有致,温润典雅,远远地都能闻到她清幽的香气。天水的冬天,常常是灰蒙蒙的天,干燥的空气,挟尘的冷风,很难下一场酣畅的雪,这时,南宅子、伏羲庙的腊梅便是冬天的胜景,点亮了这古老的庭院,仿佛让人看到了羲皇故里的盎然的生机。
南宅子、伏羲庙的几株腊梅,花大而香浓,黄瓣黄心,蜡质清透,形似吊钟,开在严脂玉般清丽的黄,远看近看,都是静而幽,不乍眼,不以色示人,只留香聚众。如果在有雪的时候,厚厚的白雪压弯了腊梅细细的枝条,黄色的花瓣点缀在枝头,暗香浮动,清冽幽远。我不及多想,举起相机,一次次按下快门,定格下美好的瞬间。
“梅破知春近。”腊梅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它从唐诗宋词中走来,与寒风中开放,把人间的岁月写在心上,缓缓地吐蕊,静静地芬芳。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在众多的咏梅诗中,我最喜欢 《卜算子.吟梅》:“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正是因其韵胜格高、能耐霜傲雪而寄托了中华民族浓厚的审美情感。于是,梅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
腊梅不仅是春的使者,也是人人喜爱的精灵“喜上梅梢”。自古就有探梅、赏梅的传统。人们所期盼的是春来早,报春的梅花展示了“此地人家无玉历,梅花开日是新年”的美好期许。
当迎春花、腊梅花一一储满镜头,天水湖边的倒流又向我款款招手。立春前后,那小嫩芽儿就冒出尖尖来了,柳条儿也由褐色变成了浅绿。又过几天,那细细的小叶儿夹着小虫一样的絮儿羞答答的就挂在了柳枝上,将河边染成了一片翠绿。贺知章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树报春,不甘落后。从周秦到汉唐,从宋元到明清,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皇宫御道到阡陌村寨,柳树婀娜轻盈的身影随处可见。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仅喜种菊花还爱植柳,他在自家门前亲手种了五棵柳树,自称为“五柳先生”。“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唐代诗人元稹笔下又是一幅别样的春柳画卷。大文豪苏轼也爱种柳,“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柳的情景。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看似柔弱的早春柳树,面对一波接一波的倒春寒,它依然吐绿放絮,报告着春的佳音。
当步入岁月的深处,我渐渐感知,生活中处处流淌着诗意和温馨。只要热爱生活的人,总会在这样的意蕴中,寻找到一种光亮,一片景致,一种藏匿于日子后面的浪漫。在寒风肆虐的日子里,依旧能安心下来,静享生命的惬意与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