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伯林的头像

郭伯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16
分享

又到中秋

再过几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部分。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小时候,每当中秋夜幕降临,星空洒遍,每一个闪烁的光芒,都充满温馨。全家人围成一圈,坐在院子的方桌前,谈笑风生,吃着甜美的月饼,唠唠家常。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赏月。只见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宛如一个圆润亮泽的白宝石在黑夜里站岗,非常美。天空时而薄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屋前的小树,门口的小路,乃至整个村庄,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在我年幼的期待中,月亮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了恬静的脸庞。她静静地站在天上,俯视大地,是那么幽然,又是那么安详。她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白玉,又像仙宫里升腾着云雾的一面明镜,颜色是那么柔和,月光又是那么皎洁。

儿时的月饼,没有现在精美的包装,薄薄的一层黄草纸,包着一个如拳头大小的圆饼,既庄重又大方,打开黄草纸,月饼就露了出来,烤得焦黄油的饼面上,一般都打上了长条形的合家团圆,花好月圆等一些祝福图案,月饼古色古香,让人赏心悦目,掰开月饼,青红丝像藕丝一样缠缠绵绵舍不得断开,馅里面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时不时从断开处掉下来,那花生、冰糖做的馅,那面粉做的坚硬的皮,那皮上稀疏的几粒芝麻,几乎都是人间至美之味,轻轻地用舌尖舔着味儿,慢慢地咀嚼着,享受着,感觉着嘴里香浓甘甜的味道一点点的迷漫开来,幼小的心里便横生出无限的满足和甜蜜。多年以后,只要回想起这个情景,舌间似乎还留有余香。

如今,月饼已是琳琅满目,花式齐全,但不论如何翻新,不变的是它圆圆满满的外形,象征着家庭温馨和美,家人团圆共聚,这一枚枚月饼,它不仅仅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与汗水,更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渴望人月共团圆,天人和谐的缩影,彰显了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然而,在我心中,最圆最亮的那轮明月,是我调离小城那晚中秋的圆月。晚饭后,我与友君沿着城边小河散步。清清的河水像一匹青纱笼罩在河里,慢慢地向东南方向流去。偶尔有一两只青蛙从身边越过,岸边的绿柳成行,正是枝繁叶茂的时候。绿绒条似的柳叶把那细长的枝条坠得微微下垂,微风吹来,左右摇曳。远望好像一条条绿色的巨蟒,摇头摆尾、张牙舞爪;近看,恰似一把把巨大的梳子,梳理着浩渺的天宇……

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回首着小城几年来彼此间凝结的深情厚谊。不一会,一轮明月从东方地平线冉冉升起,圆圆的,还带着些许红晕。渐渐那些红色慢慢消逝了,一轮玉盘似的明月挂在了空中。这时,月光是那么的明媚,柔和,又是那么的皎洁,雪白。在它的照耀下,整个天空一片洁白,星光烁烁。低首鸟瞰,月光与河水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岸边柳树的倩影投射在水中,更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使人仿佛置身于琼台仙境一般,实难分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哪里是月,哪里又是水……

  一阵秋风吹来,身上虽然稍有凉意。但我们谈意正浓,谁也不想错过这宝贵的机会,各自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踏着撒满月光的小路,登上了我们平时经常散步的地方,小城的观景台——吴山。此时,月亮如同一面明镜,雪亮、光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它的中间有一团虚无缥缈的阴影。这时,我的心不禁一颤,难道连中秋之月也知道我和友君今夜一别,不知那年的中秋才能再见?月亮拖着我们的影子,我们的话题,从嫦娥奔月的故事到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很久,直到到圆月西斜,我们谁也不肯离去!

我与友君那晚一别,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由于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相约中秋再见的许诺一直没有兑现,就连偶尔见上一面也很难。其实,月亮的亏盈,就像我和友君的聚散,所以才有了苏东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感慨,而朗朗的圆月又让我感到"天涯共此时"的慰安,于是便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完美期盼。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将会演绎出更多更动人的诗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