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伯林的头像

郭伯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28
分享

情系蒙山

《东方散文》蒙山笔会回来,这些日子,我的思绪一直被蒙山深深牵动着,每当闭上眼睛,蒙山雄伟的山、秀丽的水,怪异的奇石、壮观的飞瀑,电影般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对于沂蒙山革命老区,我的敬慕由来已久,接到笔会通知后,我内心的喜悦言于意表,好几个夜晚,我打开电脑,翻开地图,查找线路,筹划着怎样才能不虚此行。因为我对沂蒙山的感知,都来源于一些感性的认识,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书本里的介绍,电影电视里的画面,只知道它是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那里有着很多的传奇故事吸引着我,而当我知道就要零距离去接近、触摸、感知和品味它的时候,我的心里竟多了一份惶恐和陌生。

历经了近三十小时的长途爬涉,几经辗转,我们终于来到了蒙山。第二天为了能拍到蒙山日出,蒙蒙晨曦中,我们带上相机,踏着雾霭,在拂面的轻风里,我们沿着一条崎岖的小路,穿过一道道荆棘,爬过一坎坎奇石、在太阳喷薄欲出的那一刻,我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攀爬到拍摄位置。

阳光透过山梁射出第一缕霞光时,远处的山峦在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一座座山峰迎着朝阳慢慢揭去了遮掩的面纱,山脚下那一条若隐若现的青衣江水,如一缕洁白的飘带萦绕在隐隐约约渐明渐朗的山峦间。这时,我激动心的几乎要蹦出来,只感觉到举着相机的手,不听使唤的按动着快门。

拍摄过蒙山日出后,在导游的解说和引导下,我们向蒙山一路开拔。从下车从步入蒙山公园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走进蒙山天然的氧吧,我呼吸着富含维生素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蒙山无私的馈赠。好客的蒙山,终于等来了我们这些天南海北慕名远道而来的客人。

蒙山的山岚雾霭为我们遮住热情过度的太阳的光芒,我们在深秋的季节去探寻蒙山的一草一木,一溪一石。我边走边拍摄,给蒙山拍,给同行的文友们拍,给路边的花草、异石拍,给林间的红叶拍……我仿佛走入了巨幅的山水画卷之中,清风入怀,仙境渐近,仿佛历尽磨难即将羽化登仙的修炼者,尘世的喧嚣和烦恼恍如隔世,多想钻进那一丛丛红绿相间的意蕴里,去寻找一份浪漫的千里佳话,或去邂逅一位隐居千年,已修炼成仙的长者,向他讨教泅渡红尘的秘笈。

登临蒙山顶峰的途中,五颜六色的植被覆盖了整座蒙山,那长达四公里的木栈道,考验了我的意志,见证了我几次要放弃登顶的耐力。据同行的导游讲,蒙山木栈道长度位居亚洲第一,由一根根圆木构建而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倚山就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蜿蜒在蒙山林海之中。在同伴郭永锋的鼓励下,我踏着一阶阶石阶、踩着陡峭的木栈道,感受着蒙山秋日的温馨和大爱无边的情怀,欣赏着秀美山川、飞瀑流泉,聆听着松涛阵阵、鸟鸣蝉噪,在一路快乐的欢声笑语中,在悠扬动听的《沂蒙山小调》里,我最终没有辜负蒙山的盛情。

登临蒙山之巅,遥望远处层林尽染、云蒸霞蔚、飘渺欲仙的境界,给人一种阴柔、朦胧的美感。观之入眼,赏之入心,只见那峰峦叠嶂、峭壁如削、山石巍峨,既具北国之雄,又兼南国之秀,这时同行的文友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齐声高呼:“蒙山,我们来了”,那响亮的回声久久在山谷间回荡。此刻,我才真正觉得,登上高山,并不是生命对自然的战胜,而是浩瀚与渺小的对比。只有站得更高,才能胸怀开阔,不受凡尘困扰,才能领略自然之美,心态平和。

我为蒙山感动着,为那一层层随高就低、因势而建的台阶,为那岿然不动、屹立在道路中间安然生长的树木和横卧道旁的天外来石,为那峰峦间倾泻而下的飞瀑鸣泉,为那云缠雾绕、巍然耸立的云蒙二峰,为那自由生长的奇花异草……它就像一部永远翻阅不完的宏篇长卷,让我今生品味,来世解读。

蒙山的历史是丰厚的,它就像一本读不透的大书,从古至今,翻开哪一页都有迷人的篇章;蒙山是宽厚的,不论是爱它、还是不爱它,它都以一副淳朴的面孔对待每一位来者;蒙山是坚强的,炮火纷飞的年代,战火烧毁了山上的树木,炮弹将山上的石头炸的粉碎,但它仍然巍然不动;蒙山是不屈的,任凭风吹雨淋、岁月更叠,它依然安静地屹立在沂蒙大地上,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包容着一切,静观着世间的沧桑巨变!

蒙山,这座齐鲁大地上的灵山,二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弟子过百,著名的弟子有孙膑、庞涓、毛遂等。孔子来了,留下“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李白来了,右手里牵着杜甫,左手执酒葫芦,酒香滴滴盈满山间。康熙、乾隆来了,蒙山脚下,只看了几眼,就乐不思蜀,忘记了大明湖畔的荷风习习,细雨如烟……今天,踏着先人的足迹,我们也来了,在蒙山的秀色巍峨里,我们一样望峰栖心,一步三回头。

八百里沂蒙钟灵秀,在沂蒙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当年沂蒙百万人民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这份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让我联想到当年代沂蒙人民推着独轮小车,带着煎饼、大葱支援前线的情景。我记得,陈毅元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蒙山的美,更来自蒙山人的淳朴和善良,来自蒙山秀美的青山绿水——当我们乘车从临沂抵达平邑,憨种老师派车迎接我们的时候,当我们走进沂蒙人家,看到92岁高龄参加蒙山战役的老人把自己园中最好的果实拿到我们面前时,当我和来自北京的朱虹、李林娟、山东济南的陈文轩一行走进孟良崮、微山湖、台儿庄古战场的时候,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蒙山人民的热情和真挚,感受到了这片厚重的热土孕育的神秘传奇。当我们呼吸着蒙山清凉、湿润、新鲜的空气、当我们的目光被蒙山田园牧歌般的美景吸引时,蒙山就像一位刚刚出浴的女子,用高洁典雅的诗意,婀娜多姿的隽永迎接着我们。

走进蒙山人家,我们在路边遇见了一位92岁,精神矍铄,脸上挂满笑容的老人,在老人的盛情邀请下,我们跟随老人走进了他家的院子。老人的房舍依山而建,掩映在古树从中,房屋坐北朝南,房屋的建造,都是从河边、路边的石头堆里就地取材。院子里,种着各种果树,屋檐下,挂着两小串玉米,黄橙晶亮,院子门口两棵不知名的树上,红叶胜火,在濛濛细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走进老人的屋子,光线虽然有点暗,但收拾的井然有序。在与老人交流时,我们得知,老人19岁参加革命,支援过淮海战役,现在和患智障的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当我们问及老人现在生活时,老人爽朗的告诉我们:“当过兵的人,和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比起来,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就是凭着这股信念,老人现在用每年仅有的政府6000元“离休安家费”,维持着他和小儿子的生活。老人的一席话,令我们非常感动,为了赶时间,我们怀着对老人无限敬仰的心情离开了他的家。

蒙山,在你的家园里仅仅停留了两天,我的心就和你融在了一起,走过了多少名山大川,为什么唯独对你爱得这么深,就是因为你独具梦幻般的魅力,让我迷离心醉。纵然隔着千山万水,我也能闻到你,看到你,听到你。或许我记不住你每一个景点的名字,或许我登不上你的每一座山峰,但是现在只要一想起你,我的眼前就浮起一片层林尽染的秋色;耳边响起瀑布飞流直下的轰鸣和鸟儿婉转啼鸣的歌声。

情系蒙山,缘聚文友。在欣赏蒙山、品味蒙山、感知蒙山的时候,我也深深被文友们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感染着。大写《泱泱齐风》、本次笔会活动主办人憨仲老师、音乐般流淌出《雪的深处》女诗人泉霞,用血泪书写《雪伦花》的南漂女作家郝秀琴,还有更多我尚未熟知的文友们,是他们,让我沐浴到文字里透出的清雅芬芳。缘定蒙山,萍水一汪情,这份友谊,我会永久珍藏,留在镜头里,铭记在心里。

相聚时难别也难,多想把时间留住,再与文友缩短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在离别蒙山的欢送晚宴上,杯中酒,酒中情,文友们一边唱着,一边跳着,满心的祝福,满心的话语,感动了那个夜晚,感动了蒙山的清风明月。这时,甘肃天水摄影人董岁海镜头生花,把那难忘珍贵的瞬间永恒定格。

聚散皆因缘,也许今天的离别,就是为了明天的再聚,人作别,心不别。今后,不论我们身居那里,记忆的储存里,一定忘不了曾经到过蒙山,忘不了因文字结缘的这些朋友,忘不了蒙山的特色小吃——葱卷煎饼、叫花鸡,忘不了蒙山人的热情、淳朴、真诚和善良,忘不了蒙山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承载千年的希望。
   大美蒙山,情深意重,带着它,我踏上归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