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心中的英雄情结
王克举
我与仇殿清相识很多年了,而真正意义上的相识相知,是在加入作业群以后,与十几个以写诗为最大快乐的人在一起谈论诗和远方,大家都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作品以作业的形式发出来,在一般人看是不以为然的,但我们却乐此不疲。
“诗无达诂”,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各不相同,每个诗人的作品也各具风格。在诗歌创作上,仇殿清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话语方式和修辞兴趣,每首作品都舒缓而内敛、平静而温和。乡间的草木、城市的环卫工人、花鸟虫鱼,这些鲜活的生命都走进了他的诗行。不管他的诗歌题材是什么,他总能进行即时的结构,诗中的心理与情绪总有种微妙的味道吸引着读者,可以把个人化的情感或体验扩大至共有的程度。他很善于以当下的方式来叙事,每每有言传之外的意味,现实色彩比较浓厚。在今年疫情期间,他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参与防疫工作,做着平平常常的事情,由于身临其境,就有了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独到的观察和感悟,写出了《我相信》、《黄鹤楼》等几首诗歌,对英雄的祖国和英雄的人民进行了歌颂,字里行间表达一种英雄情结,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应该心中葆有一份英雄情结,激活勇往直前的能量。而一个诗人即使自己不能做出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也应该用自己的作品去歌颂属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故事。
去年夏天,作业群去了吉林省四平市。在四平战役纪念馆,我们都很受震撼,回来没多少时日,他的《英雄之城》便写了出来。作者透过历史的烟雨,寻找那些熟悉的面容,汲取那些强筋壮骨的物质。“无论是用现代仪器透视英雄们的肠胃/消化掉小米、草根、冰雪/凝固使命初心的强度。”“听到英雄的赞歌/身躯就会骄傲地挺起。”透射出了作者关注历史、审视历史、思考历史的情怀。其实,诗人更加注重的是“红色元素”中所呈现的“思”。诗人对历史与当下、社会与人生、时间与存在、一己的价值与意义,都进行了反复深入的思考。
现在,诗人把五首充满红色基因的诗放在一起,以《英雄之城》为总标题,形成歌唱英雄的组诗,其中贯穿的主题就是英雄情怀。
在诗歌创作上,最难把控的可能就是历史性题材了,他却敢于大胆尝试,且游刃有余。在《车过大别山》中,“我/被卡在时光的接口/思考只是一个顿号 ”,正是有了这种“诗与思”的结合,诗歌才有了深邃的色泽与质地,饱满的内涵与张力。他说:“革命圣地现在虽然已成一处风景,但隐藏其中的精神内涵仍需我们去挖掘和传承。”
在《草药》这首诗里,以生长在山林中的草药作为喻体,用以比喻那些为民族抗争,为革命牺牲了的英雄们,比喻他们的豪气长存,比喻他们的精神永驻,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继承发扬的精神根脉,我们会不断汲取这些精神营养。“用九十年光阴/孕育成神农本草/为一个不屈的民族补足了气血。”仿佛一个悲壮的的电影镜头,结束时音乐缓缓响起,人物定格,遍布山林之中的各种草本成为最后的特写。
诗人不仅关注远方,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也充满了热爱。
众所周知,肇源这片土地也饱经日本军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肇源博物馆里开设了肇源大地革命英烈展厅。展厅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松嫩江畔的抗日烽火,第二单元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展区分为“解放战争”、“夜袭肇源城”、“敖木台之战”、“地下党及抗日救国分会”、“日寇侵略罪证”、“一级英模张宏书事迹展”、“抗联先遣队”等几个部分,展出了抗联指战员耿殿君、耿殿臣、庞振武、张瑞麟、赵希程、王化清等的生平事迹,以及日军侵华的罪证。
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我县在四方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络绎不绝的人前去祭奠。因而,四方山也成了诗人的精神寄托,他写下了《四方山上》。
四方山虽然不高,海拔只有200多米,但在作者的心中是世上任何一座高山都无法替代和超越的。“把厚重一词放置山顶吧/把剔透一词留给天空……暮春的新绿/晚秋的落叶/都护持草木之心/凝固纪念碑的境界……不断增加山的年轮/山的高度”。语言是朴素的,感情却无限。这本是一座普通的山,一座平原上的山岗,经历了往事如烟的峥嵘岁月,凝结了我们心生敬仰的精神力量。到这里,诗歌语言有了创新变异,它不仅仅是诗歌作品中一两行的精彩之笔,它同样是需要全诗的语境来支撑,与整首诗自然和谐。
每当我们谈论诗歌创作时,对家乡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心生崇敬,每个人都计划创作一些歌颂家乡英雄的作品,就像在壶口瀑布,我们脑海中都会回荡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那绵绵不绝的英雄赞歌。
请允许我摘取这组诗中的诗句,表达对英雄们的敬意。
“向雨雾中滴血的稻田,敬礼!
向空气中弥漫的
微苦的花香草香,敬礼!”
车马很慢,时光清浅,有人写诗,有人读诗,小城的文化就这样繁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