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克举的头像

王克举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10/21
分享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2013年,江畔小城肇源遭遇百年一遇洪水的袭击,身为记者的我辗转抗洪前线40多天,把官兵们的事迹整理成一个个故事,这也是报告文学《铁团出击》的前身。

今天,整理电脑文件夹时,偶然发现这些故事,依然被感动着。!

 

时刻与战士在一起

 

24日上午10点,当团长张荣武正打算向师政委马宝川汇报抗洪护堤情况时,马政委摆摆手,“不用了,先领我上堤看看战士们,情况你在车里跟我汇报。”

“铁拳团”设在肇源县二站镇的指挥所到洼口子村防洪大坝一路上颠簸崎岖,原本半小时的车程足足用了1个多钟头。走上大堤,天阴沉得很,放眼望去,灰蒙蒙的天空下对岸模糊难辨,此时的水面宽度已经超过20公里,洪水流速颇快。马政委先乘着快艇巡视了水情和护坡进度,堤上的官兵正在打桩垒沙袋,膝盖以下没在水里,上岸后,他带着师参谋长项士峰、团长张荣武、副政委张文军和几个机关干部来到官兵中间,握着一个小战士的手说:“小伙子累不累?”小战士大声回答道:“报告首长,不累。”马政委点点头,又转向张团长,“我们的战士都很辛苦,要把伙食保障好,另外要注意官兵自身安全。”张团长点头记下。

转眼到了饭点,一旁的机关干部提醒马政委是不是回指挥部吃饭。马政委摆摆手,“就在坝上吃,战士吃啥我们吃啥。”张团长迅速安排人用沙袋堆成饭桌,马政委顺手抄起一个沙袋,摆在桌边就做了上去,一旁陪同的干部见状也纷纷放下马扎凳,找来沙袋当板凳。官兵的午餐是炖羊肉,张团长汇报这是政府慰问送来的羊。炊事班倒腾来一罐豆腐乳,算是给首长加的菜。马政委点点头,端起饭碗倒上羊汤,夹块豆腐乳就吃了起来。张团长劝马政委吃羊肉,马政委笑着摇摇头,“把肉留给战士们,他们更辛苦。我这个吃法叫‘羊汤烩腐乳’,好吃得很。”一顿饭下来,马政委一口气吃了两碗羊肉腐乳泡饭,桌上的羊肉没一个人动筷子,都又上了二连战士的桌。

 

《最美中国兵》送给最可爱的战士

 

书本来是可以不送到大坝上的,由于师政治部副主任马宏伟的坚持,勇士车在雨天泥泞的路上赶往洼口子村防洪民堤,他带着自己主编的《最美中国兵》,要去一线看望那些已经连续作战12天的战士们,给他们送去精神粮食。

自打26日来到团指挥所,马副主任就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抗洪事迹。在组织基层官兵座谈时,马副主任听到动情处几次眼眶湿润。他告诉团副政委张文军,“我们这些战士和这本《最美中国兵》里的军人一样可爱,一样美。”

到了大堤上,雨渐渐大了,马副主任穿上雨衣来到战士中间,和三连的每一名战士握手,给他们加油鼓劲。他拿出车里的《最美中国兵》交到战士马文龙手中,“好样的小伙子,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你更大的动力。”走到指导员吴旭身边,马副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要把战士们照顾好,他们都很辛苦。”

返回途中,车行至双榆寺时停了下来。寺里有两颗800年的老榆树,当地人都称之为“神树”。一位年近60的老大爷拉着马副主任说,“逢年过节,老百姓都要到树下祈福拜神, 希望‘神树’带来平安。解放军来抗洪,救咱的地和房,比神树管用啊。”马副主任绕着树走了两圈,感叹道:“树能佑人,但大灾大难面前还是兵能救人,神树不如神兵啊。”一旁的老大爷不住地点头。

 

穿军装的“抗洪专家”

 

身材魁梧,英武不凡,这是官兵们对师参谋长项士峰的印象。然而连日在肇源、杜尔伯特抗洪一线来回奔波巡查指挥,项参谋长脸被晒得黑红,双手被洪水浸泡得发白起皱,让人肃然起敬。

8月上旬,嫩江即将以来第一次洪峰,受命部队500余名官兵分两路在肇源县新站镇靠山屯民堤和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沿江大堤展开抢险行动,排除渗漏30余处。在指挥部队抢险过程中,项参谋长始终坚持科学指挥,细致分析险情,合理分配兵力,被部队官兵和地方领导称为穿军装的“抗洪专家”。他辗转多个部队任务区,深入险工弱段查看情况,并迅速果断作出决策。

8月19日上午,项参谋长驱车来到三营负责的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太和村国坝段,经过仔细观察,并根据他掌握的排险知识和连日来积累的经验,他感到这段大堤有2段坝体窄、土质松,很难抵御不断上涨的洪水冲击。从上午9时开始,他组织官兵展开了一场大会战。战斗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一面指挥找准位置封堵渗漏,一面自己扛起沙袋垒坝固坡。在他的感召下,官兵士气高涨,垒坝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100米,提高到每小时120,经过奋战,一条长300米的放浪堤坝垒筑完成。

守必坚,防必固,哪里险情最严峻,项参谋长就出现在哪里。8月20日,肇源县二站镇沿江民堤出现多处渗漏,项参谋长火速赶到现地。他组织官兵在3公里的江堤上连续奋战10个小时,从1公里外运土装沙袋,垒起放浪堤坝。洪水猛烈拍打江堤,刚刚垒好的沙袋又被洪水冲进江里,项参谋长让官兵系好腰绳,把沙袋横面冲着江堤码好,又运来黄土填缝,终于稳固住了新堤,险情也得以解除。

在排险中,项参谋长还特别逐一运用科学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由于汛情紧急,部队经过几天的连续奋战,体力消耗较大,为了保持足够的突击能力,只要在突击任务量允许的情况下,他都把所属部队编成2到3个梯队,实施高频轮流作业,既使部队在紧张的抗洪中得到休息,又提高了抢险速度。为了让官兵都成为抗洪的明白人,他还同地方水利工作人员一起把滑坡、塌方、管涌等多种险情的处理方法传授给官兵,他还摸索出“多层防漏法”,指导官兵抗洪。

 

大堤上的握手

 

8月24日10时,政委田彦宾在大堤上见到了团长张荣武率领的抗洪部队,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

这是一次久违的握手,17日晚,团长和政委分别带领两个营的兵力分杜尔伯特和肇源两个方向星夜兼程赶赴抗洪一线,这一分别就是7天。7天里,团长则带着一营、步兵一连和炮兵连在肇源县二站镇洼口子村民堤上星夜展开,封堵渗透。7月17日夜23时,洼口子村民堤上的江水不断暴涨,几乎与江水持平的子堤,不堪重负,渗漏不断,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在险情面前,团长沉着指挥,临危不乱。他率先跳入没膝的水中查看情况,布阵设防。同时,他指挥200余名官兵快速有序地进入防区,与洪水展开英勇搏斗。争抢沙袋,欲求快速,动辄摔在泥水里;不少人跑掉了鞋子全然不知,很快就较大面积地控制住了险情,表现了异常的精神和毅力。战至半夜时分,由于水势凶猛,在东段出现了两处渗漏,马上就要冲开了决口。紧要时刻,团长迅速集中所有兵力加强,兵分两路作战。其中,一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打桩,装填沙袋预防管涌;另一方面分成两个突击队,在背水面垒袋设卡,封堵渗漏。午夜2点,2处渗漏封堵住了,长达600米的民堤也被加固。团长是肇源本地人, 1998年发洪水时,他随部队奉命支援吉林松原月亮泡大坝。15年后,团长带着抗洪的部队来到了二站镇,指挥所离他家很近,执行抗洪的堤段离家就更近了,来到抗洪一线已经13天了,至今团长一次家门也没踏过。

与此同时,政委率队激战在杜尔伯特,他先期驱车查看了该县重灾乡巴彦查干的水情,根据情况,他把部队分成三路,分别在朝六、太和、江湾组织兵力封堵渗漏,对巴彦查干乡形成“铁壁合围”之势。饿了战士们啃几口面包,困了就泼一泼江水。经过10个小时奋战,排险10余处,加固大堤700延长米,守卫了长16公里的坚实堤坝,被当地人成为“放心坝”、“铁人工程”。排险任务结束时,政委由于上级要求被临时安排回团执行其他任务。

24日,两位领导在大堤上相遇,政委考虑到近日天气转凉,特意从团带了104件保暖内衣分发给官兵。握着政委的手,团长激动的说:“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

勇士车的3000公里

 

疲惫而憔悴的面容,印证副团长张万生殚精竭虑所操下的心;里程表标示的3000公里数据,记录下他转战指挥的足迹。

作为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抗洪任务的靠前指挥员,张副团长率领部队连续转战3乡11个村屯,成功组织了26场排险。

8月17日,杜尔伯特县境内国坝水位猛涨,汛情告急。19时40分,张副团长率300官兵星夜赶往抗洪一线。翌日,巴彦查干乡16公里长堤险情不断,险工险段多达30处,大坝东面告急。张副团长驱车赶往汛情最严重的太和村段大堤,与指挥部设计了构筑堤坝、封堵渗漏的方案。同时,他迅速组织三营的2个连在此组织固坝,把剩余的兵力分别投入到了朝六和江湾段。险情在太和基本得到控制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转往别处一线指挥。

19日,在太和段现场,他告诉官兵:“与部队相邻的是武警大庆支队官兵,我们要和他们比速度,比质量。”部队刚上堤时,当地民工在大堤上已经构筑了一条窄窄的放浪苇板,张副团长一看质量不行,全部扒掉重来。他带领官兵先在两边用土袋垒紧,再在中间用泥土夯实。天不时下着雨,张副团长在背土筑堤中摔了好几跤,满身稀泥。他带领官兵筑成的堤坝引来了该乡民工的参观,被县防汛指挥部称为“样板工程”。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战,4公里长的国坝加固完成,渗漏被全部排除,“样板工程”也在乡里传开,乡亲们都说:“大庆部队的解放军完成任务就是好,标准就是高。”

连续转战,张副团长脸上变得越发憔悴,勇士车的里程数在不断增加,而大堤也在变得越来越坚固。

 

87勇士雨夜抢险

 

8月15日,大雨磅礴而至,肇源县新站镇靠山屯民堤被洪水拍打已经出现多处管涌,随时都有溃堤危险。18时40分,团长张荣武、参谋长钟京波接到情况后带领应急抢险分队步兵二连87名官兵星夜疾驰赶往涉险地段。

23时,部队到达预定地段,官兵们看到的是水天一色,浑浊的洪水在脚下翻卷,离堤坝顶只有很短距离。团长和参谋长迅速带领官兵赶往最危险的地段打桩筑坝,运土固堤。步兵营营长钟声、指导员李磊分头带领抢险突击队,滚动式反复加固堤坝,重点部位派人死守。

凌晨1点,雨下不停,洪水还在猛涨,大堤4公里处又出现几处渗漏,并发现5厘米宽的月牙形裂缝,大堤危险了。参谋长钟京波迅速加派人手前往排险,他跳入水中查看险情后,立即组织人员抢堵。他们先用无纺布铺到坝底堵住裂缝,再打桩压沙袋加固。因为水太急,打木桩的人站不住,无纺布无法铺到位,在这关键时刻,由党员骨干组成的10人抢险突击队,腰系背包绳迅速跳入水中,边铺无纺布边打木桩,岸上的官兵抢运沙袋。经过又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他们在裂缝处铺了两层无纺布,共计100延长米。

从晚上23时到凌晨3点多,突击队在近4个小时的雨夜与浊流的拼斗中,1万多只编织袋用完了,几百根木桩打完了,险情终于被排除。

 

胜利的会师

 

8月23日,分布在2县5处11个村屯的5个抗洪分队在肇源县二站镇胜利会合到了一起,共同投入到哇口子村民堤的抢险固坝任务中,至此,除二站镇外其余各个方向的抢险任务已圆满完成。

8月14日下午4时30分,接到师命令后,团长张荣武第一时间组织应急分队装甲步兵营二连87名官兵,在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人员集合和车辆编组,奔赴肇源县新站镇浩德乡江段遂行抢险固堤任务

8月16日,新站镇党委书记向部队通报,镇内有两处垃圾点被洪水淹没,随时可能造成疫病的传播和对居民饮用水构成污染。为了不让次生灾害发生,团参谋长钟京波带领装甲步兵营长钟声和85名战士集中力量打歼灭占,官兵不顾天气炎热、恶臭熏天,整整奋战一天,对泡在水里的病猪尸体、死猫烂狗、生活垃圾和附近的两处旱厕进行打捞清理、消毒掩埋,当地百姓含泪鞠躬向官兵表示感谢和敬意。

8月17日中午12时,接到大庆市防汛指挥部请求,肇源县二站镇江段和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胡吉吐莫乡、江湾乡江段出现险情。接到师命令批复后,团立即出动502名官兵,分赴肇源县和杜尔伯特县两个方向遂行抢险固堤任务;8月22日,我部支援杜尔伯特三个方向的官兵又分别转战到该县连环湖乡、克尔台乡、烟筒屯镇进行排涝任务;8月23日,由于肇源县险情告急,杜尔伯特方向又转战到肇源县二站镇江段参加抢险固堤。此次抗洪抢险,我部共转战两县(肇源县、杜尔伯特县)、八镇(新站镇、二站镇、巴彦查干乡、胡吉吐莫乡、江湾乡、烟筒屯镇、克尔台乡、连环湖镇)、14个村屯(洼口子屯、长岗子屯、小城子村、黄鱼圈村、靠山屯、六家子屯、太和村、拉海屯、江湾村、克尔台村、烟筒村、连环湖村、大岗子村、洼口子村),在抗洪前线奋战了13个昼夜,全团官兵转战1200公里,共完成9个堤段17050米险坡加固的任务,圆满完成了抗洪救灾任务。大庆市市长夏立华看望慰问抗洪抢险官兵时,称赞我部“巡堤最认真、作风最细致、组织最正规”。

 此次在二站镇会合后,团常委迅速组织召开前指会议,在认真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分段负责、分批轮换、遇有险情、集中攻坚”的力量编组原则,区分3个区段,采取2批轮换的方法,合理安排官兵休息,持续保持部队旺盛战斗力。

 

雨夜转战二站镇

 

初秋夜风刺骨,雨中江水袭人。连日来的降雨,使得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二站镇段的第二松花江水位按每天7厘米速度持续增高,人民和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8月26日,正在肇源县新站镇执行抗洪任务的抗洪官兵接到上级转移命令,迅速开拔奔赴受灾地域。

一路泥泞,经3小时到达该地后已近晚上九点。依稀的星光透过黑压乌云,波动的江面一次次冲刷着岸堤,偶尔泛起较大的涟漪已经没过了之前加固的沙袋。“一刻也等不得!现在就上!”团长张荣武看到眼前的场景眉头紧蹙。经过和地方乡镇领导了解情况后,张团长迅速进行了任务布置。借着月光和车灯的亮光,尚未扎营调整的官兵迅速卸下工具,装填、搬运沙袋。远远望去,全是一路小跑,没有一人怠慢。

随后的任务是钉桩。这不仅仅是技术活儿,更是个体力活儿。很多战士拿着大锤和木桩,有畏难情绪。“我们军人动是一阵风、站是一根桩。在洪水面前,我这个老党员先做个表率。”话毕,张团长挽起裤子第一个跳入水中!各营连主官随后也纷纷跳入,湍急水流一次次冲刷着他们的双腿,迷彩裤很快被淤泥包裹。此时大雨再次降临,每个人身上已经分不出是汗水还是雨水。

受到党员干部的鼓舞,官兵中间迅速成立了由党员骨干组成的突击队。他们第一时间跳入水中,试探水位水温、指挥拉线钉桩、维护官兵安全。装甲步兵营二连指导员李磊指挥骨干逐一排险,干劲十足。可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样一件事:就在几天前他接到妻子消息,打算来队探望。教导员付中华曾劝他留守,可是他只说了一句:“我是党员,我是军人。”在火车上得知丈夫已经出发消息的妻子满腹委屈,因为她只有十几天的假期,而那时丈夫根本回不来。

凭借着顽强作风和丰富经验,这支队伍迅速成为了抗洪抢险队伍里的中流砥柱。“铁拳部队必胜洪魔”、“风雨无阻永做先锋”、“我在,大堤在”等绑在运兵车上的标语,被官兵们完美诠释着。至凌晨1时许,部队才安静有序返回驻营地。据统计,仅仅一晚,官兵们共装填堆垒沙袋3700余个,钉桩317根,堵住了4个濒临决口的险重路段。

 

家乡受灾仍坚守第二故乡

 

在肇源县的抗洪大堤上,坦克二连技术员、四级军士长商晓东舍小家保大家的故事,感动激励着每一个官兵。

8月17日,商晓东所在团奉命赶赴松花江肇源县二站镇执行抗洪抢险任务,这里正处在第二松花江和嫩江交汇处,风大浪急,江水严重超警戒线,随时有漫堤溃坝危险,且新的洪峰即将到达,江堤一旦决口,附近百余个村庄和70万亩良田将要被洪水淹没且不说,还会危及到大庆市的安全。四级军士长商晓东和战友们放下背包忘我地投入紧张战斗中。

16日,商晓东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家乡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遭受了历史罕见泥石流灾害,房屋、人畜顿时被山洪卷走。17日,小商从电视看见这一新闻后,却怎么也与家人联系不上。商晓东三岁时,父母早逝,从小把他养大的是姑姑一家生死不明,商晓东心急如焚……得知这一情况,连队指导员于洋迅速向团领导报告,团领导很快就给商晓东批假返乡救灾寻找亲人。本来恨不得插翅飞回的他,拿到假条却犹豫了:“真想回家看看!可都是灾区,那边有地方政府全力救援,我这抗洪压力更大,肩上的沙袋怎能丢下就走了呢?”

作为连队的老士官,老党员,他决心留在大堤上继续抗洪。连续三天联系不上家人,他用高强度的劳动来冲淡对亲人的思念。别人抗一个沙袋,他就抗两个,遇到需要下水打桩,他第一个跳下水中打桩固堤,沙袋磨破了肩膀,洪水泡肿了双脚。夜里,别人都睡着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黯然流泪,时常被失去亲人的噩梦惊醒。

洪水无情人有情。20日早上,与家人失去联系四天之后,商晓东终于盼来好消息。姑姑商淑洁使用地方政府的应急电话联系上指导员于洋。姑姑告诉商晓东,家虽被洪水毁了,但人却平安,家人已经被当地政府安置到乡镇的安居点,生活食宿都很好,让他不要担心。而商晓东为了不让姑姑一家担心,只告诉姑姑,现在部队正在野外驻训,任务紧无法回家。连长郝丁胜告诉记者,商晓东当兵14年参加了9次各类抢险救灾任务,两次荣立了三等功,还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在大堤上,笔者见到商晓东时,他一脸疲惫,却微笑地告诉笔者,是党和政府救了姑姑一家,他要用行动报答党的恩情,说完又扛起沙袋冲向大堤。

 

裂开的伤口

 

炮兵连的中士班长林卫星,8月5日刚刚做完黄瘤手术,本应该好好在家休养的他,坚决跟随连队来到了抗洪一线。到了一线,他浑然忘了自己的身体状况,第一个跳入水中,打桩、扛沙袋都冲在前面。连队干部多次提醒他注意休息,他总是嘿嘿笑道,“没事”。就这样干了五天活,第五天回到营区的时候,他就感觉伤口有些疼痛,他以为是正常反应,也就没当回事,等晚上脱衣就寝的时候才看到,缝合的地方因为水的浸泡和剧烈的体力劳动,已经裂开了,血水还在向外流。连队里的人赶紧和他一起去了医务室,经过消毒和包扎,总算是把伤口弄好了。医生还说他太没轻重了,要是感染了就不好处理了,他还是嘿嘿一笑:“没事”。这是抗洪救灾的第五天,在这五天时间里林班长固定木桩70个,扛运沙袋1500个,带领他们班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连队的其他战士看到林班长这样的战斗精神,也都向林班长学习。

 

扛起“自己”

 

坦克一连的战士师宣仁,是一名“90后”士兵,家境富裕,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典型的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当兵来到部队,也就是正常的训练、工作,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事,这次来抗洪抢险,算是经历的第一次考验。因为他长的瘦瘦小小的,连里就给他分了一些比较轻松的活,可他不干了,去跟连长说:“我也是一名战士,我也要上前线”,连长一听乐了,“那好,明天你就去”。第二天,他随连队来到了大堤,领到了扛运沙袋的任务。他一听说沙袋重100多斤,心里犯了怵,“这都跟我一样重了啊!”旁边的班长听到了他的嘀咕,笑问到:“怎么样,知道任务重了吧,你还能把‘自己’扛起来?”小师一听,原本心里那点害怕顿时烟消云散了,“你们就看着吧,你们行我也肯定行”,小师开始费力的扛起沙袋。刚开始腿还有些颤,跑了几趟,速度就逐渐快了起来,一点也不比其他人扛的少、扛的慢。在回来的车上,大家都说小师还真行,还真把那跟自己差不多份量的沙袋扛的稳稳当当的,小师笑着说:“我肩上扛的责任比泰山还重呢,还能扛不动‘自己’了!”可见,一名“90”士兵通过这次抗洪抢险真正的成长了。

 

“红眼”连长

 

五连今天又在大堤上扛了一天的沙袋,晚上回到营区吃过饭,连里的人洗漱的洗漱,看报纸的看报纸,连长安正东洗了把脸回到屋里,把屋里的人吓了一跳,“连长,你眼睛怎么了?”一名战士问道,“啊,没事,这两天没休息好,有些肿吧。”“不对,白天干活的时候看着就感觉有些肿,现在离近了看,不只是肿了,还通红,都成红眼了!”这么一说,大家都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的问连长,连长一看瞒不住,才说了实话:“前两天筑坝的时候,江水进到眼睛里了,当时没注意,后来去医务室看了下,医生说是发炎了,给我开了些药,还让我多休息,这哪有时间休息啊,挺着吧,过一阵就好了。”战士们一听,眼睛都有些发酸,的确,因为有学生军训和新兵新训任务,指导员和排长们都留守了,现在前线只有连长一个人,哪有时间休息啊。干活的时候,连长每次都身先士卒,无论是打木桩还是扛沙袋,都是冲在第一个,为大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晚上回来,还要做好教育,抓好思想,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在安连长的带领了,五连的战士们都充满了干劲,多次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把思念埋在心底

 

当坦克七连战士潘银柱收拾好行囊准备探望病危的父亲时,却听到了部队要开赴抗洪前线的消息……

8月7日,连队训练结束后,潘银柱刚洗把脸回到屋里,就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在电话里跟他说“你爸又住院了,把今年假休了回来看看吧”。父亲身患食道癌,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虽经过手术,但病情只是初步得到控制,这次住院经过透析治疗,病情还是趋于恶化。8月17日,父亲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母亲又来了电话,告诉他可能是最后见父亲一面了……接下来就出现了刚开始的那一幕。

潘银柱回到了团里,找到了连队干部,连队干部看到他回来了很惊讶,“你现在应该在火车上,怎么回到连里来了?”连长问道,“我听到连队就要去抗洪了,我也想……”,“不行!”指导员打断了他,“赶紧买下一趟的火车票回家,连队又不差你一个人”,“可是我真的想去参加抗洪,我已经给家里打过电话了,跟爸妈都通了话,他们都理解我,我爸还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他也为我感到高兴。家中的事我能处理好,当兵这么些年,也没赶上什么大事,也就这一回了。”连长看了看他,红着眼睛说:“那好吧,帮我跟咱爸说声对不起,收拾收拾东西,一会就走了。”就这样,潘银柱跟着连队来到了抗洪一线,并一直战斗到了现在。

“爸爸是坏蛋”

 

上个礼拜的今天是装步一连连长柳其兵最高兴的一天,妻子带着不满三岁的孩子来队探望。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因为工作一直忙,一共也没看上几眼,这下可算有机会和孩子亲近亲近了,每天干完连里的工作,便忙不迭的跑到公寓,和老婆孩子一起吃个饭,再逗逗孩子,别提多高兴了。可这样的生活就过了两天,上面就下了命令,马上要去执行抗洪任务。回到家,吃晚饭的时候他一声不吭,妻子看出他心里有事,吃过饭哄孩子睡着了,就把他叫到了客厅,“说吧,有什么事啊?”他看着妻子,实在不知道怎么开口,“算了,你不说我也知道,新闻都说了,部队要去抗洪了,你就是想说这事吧。”他深吸了一口气,却只吐出了一个字“嗯”,“唉,这些年我都习惯了,要不是孩子吵着想看爸爸,我才不来呢……”妻子的声音越来越小,他的心里也越来约难受,“这也是没办法,连队都去,你说我这连长能不去嘛。”“嗯,我知道,明天我就买票回去,你再好好陪陪孩子吧。”

第二天,他妻子带着孩子送他登车,车马上就开动了,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爸爸是坏蛋,爸爸不陪我”,这一声稚嫩的哭声,让全连的官兵都红了眼睛……

特别的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当全连的官兵唱着生日歌,捧着一盘所谓的“生日蛋糕”出现在装步一连战士王亚辉的面前时,他高兴的流出了眼泪。

8月21日是他25周岁的生日,他记得,不过他没跟其他人说,因为在这抗洪抢险第一线,哪还有什么条件过生日啊。不过很显然不只他一个人记得,连队也记得。刚吃过晚饭回到屋里,连长就把他叫了过来,“亚辉,帮我买盒烟去”,“好咧”。说着他就转身要找其他人,“我就让你去,你还找谁?”,他一愣,心里合计“连长今天这是咋了”,不过合计归合计,连长让去也得去啊,转身就下了楼。他这一走,连队里就赶紧准备:没有蛋糕,就拿大盘子装满雪糕,美其名曰“冰淇淋蛋糕”;没有生日帽,手巧的就用背包绳给他编了一个。等他再回到屋里……

“我说咱屋灯怎么还灭了呢,我以为出什么事了呢,你们一出来,给我吓一跳”脸上沾满了“蛋糕”的王亚辉笑的合不拢嘴。“还能有什么事,你过生日就是咱连今天最大的事,大伙说是不是?”“那必须的,哈哈!”“你们谁抹我脸了,我可都记着呢,别高兴太早啊!”这个生日,应该是王亚辉过过的最难忘、最有意义的生日……

浓浓的鼻音

 

“阿嚏!快点!再快点!看谁落在我后边。”说这话的是装步二连政治指导员李磊,刚到前线,因为扛沙袋沾了一身水,患了重感冒,说话带着浓浓的鼻音,战士们跟他开玩笑,“这个声音是我要的,来我的family吧!”“我才不参加‘好声音’呢,我要参加,就参加‘中国好导员’,你们看靠谱不?”“那必须靠谱,就导员这红鼻头,看着就喜庆。”“你懂不懂,人那叫盲选,不看脸”“哈哈,没事,没人给你转身,咱们给你转身。”自从感冒之后,因为总擤鼻涕,把鼻子都擤红了,战士们总拿这个跟他开玩笑,他一点也不在意,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能让战士们开心起来,比什么都重要,连做心理工作的功夫都省了。“行了,乐呵乐呵得了,抓紧时间干活,以我扛的为标准,谁要是比我扛的少,以后就不许再提‘红鼻头’三个字,都听见了吧!”,“好咧!放心吧导员,我肯定比你扛的多,红鼻头,哈哈!”在他的带头下,大家都争着干了起来。

 

“突出的腰”扛起沙袋

 

“唉!”刚回到屋里,坦克二连政治指导员于洋就往床上一趴,“怎么了指导员?今天累着了”,“嗨,没事,老毛病了”。“腰又疼了?”,“是呗,天天下水,现在我这老腰一碰凉水就疼”,“那就休息休息,还有我们呢,还怕任务完不成啊”,“啊,你们干活,我看着,那还不如直接打我脸呢!”于洋这腰间盘突出的毛病有日子没复发了,刚来这干了两天活,腰就开始疼起来了,可是疼归疼,任务不能停。他跟战士们开玩笑:“你们一趟也就能扛俩,一个肩膀一个,我这一趟可能扛三,除了两个肩膀,我这‘突出的腰’不也得发挥发挥作用啊。”自从腰间盘突出复发以来,他还一次都没有休息,每次都跟连队一起上前线。完成任务也丝毫不打折扣,虽然没做到他所说的“用突出的腰扛沙袋”,但一点也不比战士们干的少,每次都带领连队骨干们冲在最前面。有指导员在前边打样,战士们也都没有叫苦叫累的,始终坚持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15年后再抗洪

 

15年前,还是新兵蛋子的他喊着“保卫大庆油田”的口号奔赴抗洪前线;15年后,已为人父的他依然战斗在抢险第一线。

汽车连驾驶员郭鹏飞开玩笑的说:“我当兵16年,遇到两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这点子,一般人可没有。”15年前,郭鹏飞还是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蛋子,懵懵懂懂的跟着班长就上了一线,喊出了“保卫大庆油田 ”的口号, 打桩,扛沙袋,昼夜在江堤上巡线排险。

这次抗洪前,他的爱人带着2岁的孩子来队,爱人是高中英语老师,暑假给学生补完课好不容易抽个空来部队。抗洪命令一来,他没跟媳妇打招呼就给她买了第二天回绥化的票。

在大堤上,郭鹏飞申请要参加护堤,副团长张万生考虑他是驾驶员,需要休息充足,有点为难。他看出领导的心思,“没啥问题,我向您保证开车干活两不误。”他经验足,观察水流速度和动静,就能判断出哪里可能有渗漏哪里土质松。巡完堤,接着又扛起沙袋。副团长嘱咐他,“一会还得开车呢,要注意休息。”他是老司机,知道开车的事马虎不得,别人中午吃饭半个小时,他狼吞虎咽两三口解决完,躺在沙袋了就闭眼眯一会,等别人吃完,他又跟着大家接着干。他得意地说:“这样既不耽误干活,也能保证行车安全。”

 

 “旱鸭子”下水

 

“噗通”一声,一个身影跳到了江水中,“商班长,你小心点,可得抓稳了!”“放心吧,没问题。”答话的是坦克二连四级军士长商晓东。“唉?商班长会游泳嘛?”“应该会吧,要么怎么一下就跳下去了。”其实商晓东还真不会游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旱鸭子”,但第一个跳入江水中的是他,第一个打桩的也是他。等到他打完桩安全上来了,战友们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班长,不会游泳你先下去干嘛,多危险啊!”,“就这水,你会游泳又能怎的,还不是一下就冲跑了。”的确,江水水流湍急,就算是水性好的恐怕也挣扎不上来。“我当多少年兵了,你们经验还能有我多?正好家那边也发水了,反正都没回去,我就把这当家那边,必须得打个头阵。”商班长的家在辽宁抚顺清原,今年也是遭到了大洪水,而已经批好假的他,还是决定留在连队,与战友们一起在前线战斗,用他的话讲,“既然家里已经有部队抗洪了,那我就在这边帮帮忙。”

 

特殊的抗洪器材

8月19日,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然而连队官兵护堤的行动却没有因为大雨而中断,蒙蒙雨雾中到处是官兵奔忙扛沙袋的身影,这时,装步一连的战士刘中宇,想要把这感人的场景记录下来,然而瓢泼的大雨,摄像机没有防护,身边还没有挡雨的工具,刘中宇果断将外套脱下来,遮住摄像机,留下了精彩珍贵的一幕。

“作为连队的宣传员,我就用它来抗洪”刘中宇说着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又抓拍了一个精彩的瞬间。别看身为宣传员,但他每天都和连队一起到达抗洪一线,每当有需要记录的精彩镜头,他一定不会错过,跑的比运送沙袋的快的多。战友们都开玩笑,“你这腿脚,照什么像啊,不扛沙袋可惜了。”他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也向连队提出过申请,不过连长的一番话点醒了他:“咱连就你有这两下子,你要是不照相,就没人照相了。到时候大家伙想看一看自己抗洪时的英勇表现,找谁要去啊?”的确,为大家记录瞬间,同样也是为抗洪出了一份力。每当大家因看到他照下的照片而欢欣鼓舞时,他都会感到手中这部特殊的抗洪器材给他带来的成就感。

 

舍下小家为“大家”

 

8月16日是抗洪抢险的第二天,装步二连战士谷利民早早就起来了,洗漱完毕,装好背囊,准备吃过早饭就登车出发了。这时,他的电话响了,“这么早谁给我打电话啊?”他一边嘀咕着一边拿出了电话,一看号码,是家里的电话,他马上感觉到不对,因为昨天刚刚才打过电话报平安。他立即接通了电话,里面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利民啊?”“嗯,是我,怎么了?”“你爸今早突发脑梗塞,现在在医院抢救呢,你赶快请假回来看一看吧!”谷利民一听到这个消息“嗡”的一下头脑一片空白。挂断了电话,连长看出他表情不对,就问他怎么了,他刚开始还不说,在连长的一再追问下,才说了实情。“利民,快回家看看吧,这里有我们。”连长对他说道,“不用了,我还是在这吧”,“谷班长,还是请假回家吧”,战友们也都来劝说他,“真的不用了,我跟我妈说了,这边灾情严重,也走不开,我妈也理解,我相信我爸也一定会支持我的。”就这样,还有三个月就将退伍的他,选择把对父亲的牵挂埋在心里,转化为力量,一直与战友们战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

 

大一号的鞋子

8月26日,坦克二连下士解玉辉又穿上了合脚的42号迷彩鞋,昼夜奋战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莲花乡洼口子屯民堤上。他自豪地对记者说:“这鞋是‘温暖’牌的。穿着它,我干起活来要更卖力了!”

说起这双鞋,经历还挺曲折。解玉辉随连队到达这里抗洪抢险已经有10天了。白加黑、五加二,官兵们辛苦地在大堤上扛沙袋、打木桩,为的就是多一份战胜洪魔的把握,还当地百姓一片绿油农田。小解是党员,连续十几天,他冲锋在前做表率,每日泡在水里的时间超过了12小时,战士们都夸他是“永动仪”。

可这天,“永动仪”有点“玩”不转了。一大早,解玉辉就到各班排找鞋:“你还有43号鞋不?”大家都知道解班长平时穿42号鞋,怎么突然要找大一号的?指导员于洋问他原因,他也含糊不说:“没事,我就问问,不耽误上堤。”

可大家渐渐发现曾经合脚的42号“迷彩胶”穿在解玉辉脚上显得扭,走路跟不上大部队,下水后表情也很痛苦。于指导员看出了端倪,马上把他叫上了岸,一把拽掉了他的鞋。当时的场景顿时让身边战友眼圈泛红:解班长的双脚已经没有了血色,被水浸泡的皮肤已经煞白浮肿,像两个馒头一样分不出任何脚部纹路肌理!

“没事没事,看着吓人,其实没多疼……”解玉辉忙安慰大家。于指导员强忍心痛,向上级机关进行了汇报。团长张荣武知道情况后,赶了过来:“不要再下水了,歇几天再说……”可解玉辉死活不干:“首长,我还能上!穿小鞋,咱也有大力量!”

在场官兵无不为他的精神所触动。张团长责令军需部门,一定要为他添置一双合脚的鞋。有人跟首长建议:由于抗洪地点距离团百余公里,雨路泥泞影响安全,所以极少有来回往返车辆。虽然附近村屯没有像样商店购置,但为了一双鞋出车两百多公里,值吗?“今天我们就搞一次特殊,别让战士辛苦又心寒!”张团长的话掷地有声。

经过8个多小时的奔波,两双43号新鞋由张团长亲自交到了解玉辉手里。小解兴奋地待蹬上了新鞋,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快!穿上我们的救生衣!”

雨一直在下,坝上没有遮挡,风急催得浪大,一次次冲击着江堤,堤面被浸得湿滑难行。被淹没的农田和村庄只能零星的看见各处树梢露出水面。8月19日,官兵们在垒土封堵管涌时,指挥部再传来命令,所有上堤的人员必须穿上救生衣!

10时,官兵们正在大堤上打桩装袋,几个村民提着篮子拄着树枝蹒跚地爬上大堤,路上风大,有些村民的篮子差点被吹翻。“你们怎么上来了?”正在给各班布置任务的九连连长张谨连忙拉着老乡走到了大堤的背水侧,询问原由。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解释道:“我叫刘福堂,是小岗村的村民,部队抗洪很辛苦,一直在扛沙袋,我们想来送点鸡蛋和包子。”说完,连忙要夺张谨手里的铁锹。张谨连忙拉开,“别,我们不累,吃的我们收下了,你们快下去吧,这里危险。” 刘福堂不停劝,还组织其余的几个村民一把抢过身边官兵的锹和编织袋,在大堤上干了起来。

雨越来越大了,张谨脱下身上的雨衣给村民穿上,战士们也纷纷脱下雨衣,给老乡披上,和村民一起干了起来。这时,堤坝上一个浪冲上岸边,打湿了刘福堂的裤脚,刘福堂脚下一滑,一个踉跄就要往水里倒,一旁的张谨眼疾手快,抓住刘福堂的衣服往岸上一拽,把刘福堂拉了回来。张谨大声喊道:“这里浪大,快!穿上我们的救生衣!你们站到旁边去。”说完,不顾刘的反对,硬是把救生衣套在了刘福堂的身上,又拽下他的铁锹,带着连队战士冲了上去。

穿上救生衣的刘福堂有些惭愧,给当兵的送吃的,没想到还添了麻烦。

 

救生衣穿出“不竭动力”

 

按照团里的规定,配发的救生衣要严格保管,未经批准不得乱写乱涂。在肇源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抗洪的官兵严守了纪律,却在救生衣背后的条幅上做起了“文章”。

在步兵二连,他们从8月15日就作为第一批先期进驻抗洪一线的官兵投入肇源排险。连日来,官兵由于连天加夜的高强度劳动疲惫不堪。指导员李磊琢磨出制作条幅贴在救生衣背面,以此来激励大家的干劲,在疲惫时再添一把火。下士宋长坤在条幅上写出“我是尖刀跟我来”的标语,在大堤上不时的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完成任务。扛沙袋时他十分卖力,别人扛一个,他一次扛两个。打木桩需要下水,宋长坤主动请缨,系上背包绳就跳进江水里,一天下来衣服被泡得湿透了,脚被泡得又肿又大,可他满不在乎,当黑龙江省报纸媒体采访小伙子的时候,他笑着说:“我不是党员,但我一定要当尖刀。救生衣的条幅挂出来,战友们看见了,我就必须做到做好。”

在其他连队,救生衣上到处都是“我是党员跟我来!”“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的条幅,指导员们说,条幅激励自己也鼓励别人,穿上了“别样”的救生衣,标语在背上,仿佛有无穷的力量推动着前进,扛沙袋都不觉得沉。

步兵二连班长陈黑说:“救生衣后面的小标语,比一般的横幅更有冲击力,扛着沙袋在堤坝上跑,标语就像一面面小红旗,鼓舞着我们干得更带劲。”群众们看见官兵扛着沙袋飞奔、在江水里打桩,都不住的赞叹,“当兵的就是有战斗力。”

 

有危险时吹响哨子

 

“救生衣能避险,小小哨子挂胸前。紧急时刻吹响它,身边战友齐动员。”在抗洪的官兵唱出的打油诗中,救生衣上的哨子成了官兵牢记心间的安全号。

8月17日部队抗洪出发时,官兵们每人都领到了一把哨子,团长张荣武在抗洪部队面前喊话:“绑牢胸前的哨子,关键时刻用得上。”

8月19日19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在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大庙村的大堤上,坦克五连还在紧张的垒沙袋固坡。打桩的打桩,扛沙袋的扛沙袋,官兵已经干了一整天,确实有些疲惫。新兵柳雪超负责扛运沙袋,由于身体瘦弱,他的体力已经有些透支了,扛着沙袋走起路来有些踉跄,可他依旧在坚持。突然,他脚底一滑,身体一歪,连同沙袋一起跌进了堤坝下的水里。小柳迅速翻起身,借着救生衣的浮力勉强把头露出了水面,可由于堤坝湿滑,他的脚根本无法踩住固定物。他开始大声呼救,岸上的人呼天抢地的忙活着,没人注意到他的喊声。在这危急关头,小柳抓起胸前的哨子,使劲吹了一声。岸上的连长安正东听见了动静,离水面最近的李海涛拿过手电,顺着哨声方向打去,循声发现堤坝下露出的人头。“快,有人落水了。”李海涛系上安全绳,噗通一声跳下水,托起柳雪超的身体往岸上腿,战友们七手八脚把他拉上了岸,其他的人拉着李海涛的安全绳也把他拉了上来。上岸后的柳雪超明显受到了惊吓,一个劲地发抖,班长拖着湿透的身子拍拍小柳的肩膀,“别害怕,没事了。”连队的战士都围拢了上来,纷纷安慰柳雪超。安正东在大堤上集合了全连战士,又严肃地强调道:“救生衣上的哨子很重要,遇到情况抓紧吹。”

 

班长的胶鞋

 

8月17号,来到抗洪前线的第一天,经过了全天的奋战,坦克二连顺利完成了加固大堤的任务,全连官兵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营房的时候应该晚上六点多了。因为下了一天的雨,战士们身上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回到屋里便马上打开背囊,找出干的衣服换上。班长杜金磊换完衣服,准备带着小值日去打饭,却看到班里的新兵小吴衣服换了,却还穿着那双湿透了的作战靴。“小吴,你咋还不换鞋呢,一会开饭了,快点!”“班长,刚才我才发现,我那双胶鞋鞋底漏了……。”“来之前不是告诉你们仔细检查物品了嘛!”“我没注意……”怕班长说他,小吴说话声越来越小。“把我背囊拿过来。”小吴知道班长是个急性子,赶忙把背囊拿了过来。“穿我这双吧,我记得你也是41的脚。”“那你穿啥啊班长?”“没事,我带了两双。”小吴便把作战靴脱了下来,换上了班长的胶鞋。等吃过饭回来,小吴发现班长还穿着白天那双作战靴,就去问班长:“班长,你咋也没换鞋呢,是不你就带了一双啊?”“让你穿你就穿,哪这么多话”小吴知道,班长也只带了一双胶鞋,而且给了自己穿。“班长……”“别整没用的,明天上坝,多扛两趟沙袋,听见没?”“是!班长!”

第二天大坝上,小吴脚上穿着班长的胶鞋,扛着沙袋飞快的奔跑着……

 

剩下的一块西瓜

 

8月18日上午11点多,烈日当空,坦克四连的官兵们已经在大坝上奋战了一上午,由于天气炎热,战士又在不停的装沙袋,扛沙袋,早已都满身大汗的。早上由连队带来的两箱水,已经被喝的所剩无几,新协调的水要下午才能到,大家都口干舌燥的,有的战士嘴唇都干的裂开了口子。“大家都坚持坚持,发扬发扬作风!”指导员李俊的嗓子已经哑了,他不仅要指挥大家干活,自己也一趟趟的扛运着沙袋。这时,大坝上走上来两个人,一人手里拎着两个黑色的塑料袋,找到了指导员。“先歇会儿吧,我们带了两个西瓜,都切好了,吃完了再干。”原来是老乡送西瓜来了。“不用不用,谢谢了!”部队里有规定,不能随意接受老乡送来的东西。“没事,我们就是旁边村子的,天天都来。你们干活辛苦,我们送俩西瓜,就是表示一点心意。”因为老乡太热情推脱不过,李俊就收下了这两个西瓜。

“都先歇会吧,这有老乡送来的西瓜,大家吃完再干。”李俊赶忙招呼大家过来吃西瓜,一会的功夫,就吃的差不多了,不过还剩一大块在地上。“谁还没吃啊?赶快吃了,吃完干活。”“都吃了吧,我还吃了两块呢!”“都吃了啊,张浩,剩下这块你吃了吧。”张浩体格瘦小,扛了一上午的沙袋,嘴唇已经裂开了口子。等西瓜吃完,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这时,有细心的战士想起来,刚才吃西瓜的时候,李俊一直站在外边,剩下的那块西瓜应该就是李俊的!“指导员,刚才你没吃西瓜吧?”“谁说的,我偷偷吃了一整个呢!”李俊咧开了他干裂的嘴唇,嘿嘿一笑,转身就又扛起了沙袋冲向大坝……

 

抗洪堤坝上的“大嗓门”

 

8月20号下午5点,战士们已经在洪水肆虐的大堤上奋战了10个小时,这期间,一直有一个嘶哑的声音不断的指挥大家和鼓舞士气。“快!把沙袋扛到那儿!”“再加把劲儿,坚持就是胜利!”这个声音来自装步一连的士官班长霍智慧。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和带动大家,出发前,他特意带上了腰麦。

如今,这个腰麦里传出的声音已经很难分辨出来这是谁了,因为他已经在大堤上喊了一天,嗓子早已变的嘶哑了。可他依然在不断的喊着话,战友们都劝他:“班长,嗓子都喊坏了,喝点儿水,休息一下吧。”“没事,我这带着药呢”,说着从兜里掏出来一袋“金嗓子”含片,挤出一粒放到了嘴里。“那也不能这么喊啊,都喊了一天了。”“我这嗓子啊,你们不知道。喊两句就哑,不过没关系,就这么哑着喊一天,睡一宿觉第二天就好了,不信你们明天早上听听,看我还能不能喊出来,哈哈!”嘶哑的笑声通过腰麦传到了每一名战士的耳朵里,更传到了每一名战士的心里,大家在霍班长的指挥下和带动下,卖力的扛着沙袋奔走在堤坝上。

为班长捎条毛巾

 

孙士骑是八连的一名上等兵,平时性子有些慢的他,没少因干活拖沓挨批评。8月25日早上6点,连队同往常一样准备登车出发,大家发现孙士骑又落在了后面,“快点,墨墨迹迹的,又干什么去了!”班长赵军是个急性子,忍不住说了他两句。孙士骑赶忙上了车。

来到坝上,大家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之中。烈日当空,气温居高不下,不一会大家就都大汗淋漓。在这沙尘蔽日的大堤上,大家一个个灰头土脸的。等到休息时,大家发现手上、脸上、身上都被“镀”了厚厚的一层灰,一个个像个“泥人”似的坐在那里,只得苦笑。这时孙士骑从背包里掏出了一条毛巾和一瓶水,浸湿了毛巾,递到了班长手里。“班长,擦擦脸吧。”“你什么时候还装了条毛巾进去?”“今天临走时我看天气挺热,合计到时候让大家擦擦脸,就带了条毛巾,又去水房装了瓶水放到了背包里。”“就因为这才晚了一会?”“嗯……”“看来我还批评错了,哈哈。”“没有,我应该再早点准备的,嘿嘿,班长快擦擦吧。”就这样,一条毛巾、一瓶水,在全连的战士手中传递着,虽然到后来看起来更像是一块“抹布”,但每个人还都是惬意的在脸上擦了一把。在抗洪前线上,这样一条条小小的毛巾,却承载着浓浓的战友情。

安全绳栓出的安心

徐祥,你先等会!”8月21日早上8点钟,抗洪大堤上,就在装步一连战士徐祥刚要下水进行水中作业的时候,连长叫住了他。“你忘了东西吧?”徐祥仔细检查了身上的救生衣、哨子等物品,有点摸不着头脑,“没差啥啊”,他暗自嘀咕。这时,连长柳其兵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了一根安全绳,“昨天刚强调的,今天一到现场你就忘了,下次可得注意了啊。”“哎呀!看我这脑子,一着急干活就给忘了,快给我系上,我好下去干活了。”原来昨天晚上连长给全连的官兵开了个会,强调了抗洪抢险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规定了以后不系安全绳、没有安全员不下水。连长还与骨干们赶制了几根救生绳:把两根安全绳变成一股,每隔一段就系一个扣。这样一来,如果有人落水,抓住绳子的时候可以更用力,不易脱手。

同志们都说,有了这些“新器材”,下水作业更安全,更放心了,用连长的话讲,“我们是来抗洪的,目的是保护老百姓,但更要保护好自己,只有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更好的去给别人安全。一根细细的安全绳,既给了战士们大大的安全感,又体现了干部对战士们的关心。

 

                                                      下部

 

夏市长看望官兵

8月25日,大庆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夏立华在市民政局、肇源县委县政府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肇源二站镇视察洼口子村民堤护坡进度,看望在一线排险固坝的官兵。

团长张荣武陪同夏市长巡查水情,并仔细汇报了抗洪抢险情况,夏市长听完后对下一步防汛重点进行强调,并就抗洪官兵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进行了详细询问,随后对市、县防汛指挥部做出指示,在全力做好抗洪抢险的工作同时务必做好抗洪官兵的后勤保障工作。

夏市长对团长说,通过近10天的奋战,官兵们英勇顽强、不怕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官兵们巡堤最认真、作风最细致、组织最正规,不愧是一支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人民子弟兵。

随后,大庆市纪检委张书记也来到了抗洪一线慰问官兵并带来了官兵当前紧缺的生活必需品,及时为官兵送来温暖。抗洪一线官兵深受鼓舞,决心以实际行动不辜负市委领导信任和重托,为肇源县人民群众建起一道安全堤、放心堤。

 

县委书记送锦旗

 

8月27日,二站镇中学正在进行轮换休整的抗洪官兵迎来了一群客人,他们是由县委书记带队的肇源县慰问团。

肇源县是今年大庆市抗洪的重点片区,境内,松花江干流百余公里堤防是一道生死攸关的安全屏障。堤坝是按照10至20年标准修建的防线,堤高平均3至4米,顶宽2至4米,堤身断面偏“瘦”,险工弱点多,整体防御能力薄弱。

8月15日以来,装甲团官兵连天加夜坚守大堤一线,不断转战各个村镇大堤,巡防排险。8月22日18时,风大浪急,二站镇西大欠堤段迎风坡严重脱坡,背风坡出现多处管涌,随时可能发生溃堤。危急关头,团长张荣武紧急从杜尔伯特县调拨兵力驰援肇源,战士们人拉肩扛,用沙袋、木桩加固堤坝,确保了大堤安全。

来到中学校园内,团长张荣武主动迎了上去,李书记握着团长的手激动地说:“这些天辛苦你们了。”他转身拿起锦旗,交到团长手中,锦旗上写着“临危不惧为人民,抗洪抢险显神功”。李书记面露微笑着说:“连续13天,官兵一直在肇源县的沿江堤坝上坚守,保住了这一方水土的安全。你们无愧于这样的褒扬。”李书记介绍说,今年松嫩两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水位,堤坝长期被浸泡,对坝基是严峻的考验,退水的时候也非常危险,远没到松口气的时候。团长拉着李书记的手说:“只要人民需要,子弟兵必定义无反顾冲上去。”说完,列队的战士高呼:“为人民服务。”声音洪亮,响彻云霄。

 

“困难的群众我们时刻牵挂”

 

“3名贫困学生,2户孤寡老人。”部队来到肇源县二站镇抗洪后,副政委张文军就从村长那里主动问到了曙光村的困难户情况。“抗洪间隙得找个时间去看看他们。”张副政委把这事记在了心里。

8月28日,二站镇坝上水情基本平稳,部队执行2个梯队轮换巡堤任务。张副政委主动找到村长,希望他能领着部队去看看那些生活艰难的群众。村长感激地说:“你们来抗洪就很辛苦了,还要你们慰问孤寡贫困,实在太感谢了。”

上午9时,车上装着大米、食用油、水果和牛奶,以及孩子们上学用的书包和文具,张副政委带着几名机关干部挨个走访了曙光村的困难群众。在张国学老人家里,官兵们看见房屋破旧不堪,屋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村长介绍说,张大爷今年78岁,是位孤寡老人,无儿无女,还患有肺心病和高血压,身体状况很不好,需要常年吃药。张副政委安排官兵给张大爷送来一袋大米、一桶油,还塞给张大爷400元钱,张大爷紧握着张副政委的手激动的热泪盈眶,“解放军来了,共产当好啊。”在3个贫困学生家里,张副政委还给他们带去了新书包和文具,嘱咐他们要好好学习。这些学生最大的12岁,最小的8岁,家里都不同程度的遇到经济困难。李鑫龙同学的家在今年遭遇了一场大火,房屋被全部烧毁,现在暂时借宿在别人家里,他的爷爷常年卧病在床,需要药物维持。张副政委鼓励鑫龙要坚强起来,勇敢的面对困难。李鑫龙拿着部队送来的钱和学习用具,懂事地点点头,给张副政委敬了个标准的少先队礼。

一上午的时间,张副政委走访了3名贫困学生家庭,看望了2户孤寡老人,在群众的家里,他们送钱送物,还主动帮助打扫院子卫生,拉着老人唠嗑。回来的路上,张副政委对村长说:“希望我们这点帮助能为这些家庭送去些温暖,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耽误孩子上学。”

  

一个老兵的军人情结

 

8月17日部队进入肇源抗洪以来,一个身着迷彩服的中年人就一直跟随着部队,有时协调地方安排部队住宿,有时组织送水送菜,有时打桩抡锤,有时扛沙袋固坝,他就是已经从部队退役22年的老兵张铁国。

张铁国家住肇源,8月份,肇源遭遇洪水,大堤出现渗漏,汛情告急。张铁国知道情况后,自告奋勇参加了县里的抗洪突击队。当他听说大庆的部队要来,主动联系上部队领导,要求帮助部队协调各方物资,支援抗洪。

部队17日进驻新站镇,张铁国积极协调地方学校安排部队的住宿。他还组织村民给战士们送来了水果和蔬菜。

在抗洪现场,张铁国不仅成为联络部队和地方政府的联络员,他还主动请求参加护堤战斗。这些天,张铁国和部队的人一起并肩作战,打木桩,垒沙袋,他得肩膀磨破了,胳膊也肿了,人也黑瘦了许多,却无怨无悔。望着堤坝上那一排排坚实的木桩和整齐的沙袋,他自豪地说:“退役后能再为保卫肇源做点贡献,再苦再累也值。”

 

包子送给解放军

 

8月19日早晨6时,大庆肇源县二站镇的一些群众把4000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咸菜、大蒜等食品送到暂住在二站镇中学官兵的手中,却说啥不肯留姓名。

15日部队进驻镇里抗洪,一些村民得知先头部队来得急,给养带的不充分,心里很不是滋味,“部队来给咱抗洪,顶着大雨筑堤坝,咋还能让解放军因为吃饭的事发愁?”随即,一些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各自拿出200元钱作为流动资金,上街上买了面粉、肉和咸菜,用来包包子。17日晚,村民们干了一夜,又从18日早8点干到19日早5点,4000个包子包好了,再一锅锅地蒸出来,不顾劳累,兴高采烈地把包子连同咸菜、大蒜等送到抗洪官兵手中。饺子馅大,战士们吃得开心,村民们要多高兴有多高兴。

 

张大娘送柿子

 

群众自发慰问解放军,送饭送菜送水果。在肇源和杜尔伯特抗洪期间,这样民拥军的动人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8月23日8时,集结在二站镇中学的官兵接到命令后,准备出发前往洼口子村排除险情。这时,学校大门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背着丝带向部队官兵走来,丝带用了多次,破旧不堪,底部的小洞受到重压裂口逐渐变大,撕拉一声,里面的西红柿散落一地。副政委张文军见此情景连忙迎上前去,握着大娘的手,并吩咐一旁的官兵帮助老大娘捡西红柿。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说:“当兵的,听说你们又要上大坝抗洪,我把自家种的西红柿给你们拿些来,就算我的一点心意。”

这位大娘姓张,今年80岁,家里还有个30多岁的女儿,女儿精神状态不好,常年需要人照顾,张大娘家里生活来源仅靠政府的贫困补助,生活非常拮据。部队暂住在镇上的这几天,张大娘经常拖着年迈的身体走2公里的路来看望抗洪一线的官兵,与他们唠家常,把自己省下来的蔬菜送给官兵们吃。拿着老大娘自家种的西红柿,战士们的眼眶湿润了,拉着大娘的手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他们搀着张大娘在宿营地坐下,关心地询问大娘的生活状况。战士们说:“部队带回前,我们一定要去大娘的家里看一看。”

                

贫困户的拥军情

 

在肇源的数十里防洪大堤上,抗洪部队的后勤保障总是有许多村民牵挂,他们常常自发地组织起来,箪食壶浆,问寒问暖。

8月25日上午,二站镇小城子村杨家屯的10位村民起了个大早,他们每人拿出100元钱买了一头猪,用板车拉着送到了部队的暂住地二站镇中学。见到官兵,村民拉着就问,“哪里是大庆装甲团的解放军?”副政委张文军迎了出来,村民们一拥上前,围着副政委说明来意,“领导,咱大庆的解放军来帮咱抗洪,没啥说的,家里不富裕,我们几个凑钱买了头猪,给你们改善点伙食。” 副政委听说这些村民家里并不富裕,生活条件并不好,有的家在今年的洪水中遭了灾,想婉言谢绝。村民一听直摇头,子弟兵在大堤上奋战护堤,我们说啥也要表表心意。说着,就把猪牵到了炊事班。

第二天,村民们又把集体做好的锦旗送了过来,锦旗上“抗洪水千辛万苦,为人民保卫家园”的大字格外醒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