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北武戈的头像

湖北武戈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5/14
分享

文学创作的“六字真言”


 

423日湖北省作家协会新会员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江清和送给全体学员“四字真言”,我在江副主席的“四字真言”的基础上加了两个字,凑成了“六字真言”。

江副主席的四字真言是“净静境精”,我觉得还应该加上“镜”和“进”,也就是现在的“净静境精镜进”六字真言。

文学创作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也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灵。少了这两个前提条件,一切便无从谈起。

首先是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干净的环境包括房舍、写字间和周围的人,当然也包括各种事务。其中干净的房舍和写字间,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加以改善,而周围的人和各种事务,则需要我们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善加利用。当然也只能是善加利用,因为你不可能远离人群去搞文学创作,更不可能目中无人地去搞文学创作。我所说的“善加利用”不是商业性质的相互利用,也不是政治上的相互利用,而是我们要学会从周围的人的身上获取文学创作的灵感,从一些杂七杂八的生活事务中筛选文学创作的素材。这样一来,我们便能做到虽处闹市而心不闹糟。

其次是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灵。文学创作者的心灵必须纯净,不能沾染任何世俗,也要经得起任何的诱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摒弃功利心态。一个怀着功利心的人是搞不好文学创作的。因为他的心里只想着如何“出名”如何得利,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有可能只是迎合某种人群口味的东西,绝对不会是纯净的文学作品。因为他迫切地想要“出名”,在一时创作不出新作品时,他又会不甘心寂寞和沉沦,于是便想通过抄袭和剽窃这条捷径去获取所谓的名利。

文学创作者的心不仅要净,也要静得下来。净是一种境界,而静却是一种修为。我们只有摒弃了所谓的功利心,才能耐得住寂寞和清贫。心不净则静不下来,静不下来则心难以纯净。

我们见过了太多的写作者,他们刚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几篇“豆腐块儿”,就想要通过写作达到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目的,甚至还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不过这样一来,他的心地是无论如何安静不下来的。因为一旦暂时达不到他预想的目标,他便会怨天忧人,便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于是他便想到了哗众取宠,想到了招摇过市这些卑劣的方式方法,无非是想吸引他人的关注,显摆他多么有才华。似乎别人不关注他是别人有眼无珠,领导不起用他,是领导的损失。

我们学成文武艺,想要货与帝王家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我们首先要耐得住暂时的寂寞,受得了眼下的清贫。埋在沙土里的金子,总会有它发光的时候,何必急于一时一地呢?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你只要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好文章好作品,总会有被读者认可进而吸引公众的目光的时候。

这个“境”不仅指的是作者的心境,还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心境是文学创作的前提条件,有什么样的心境,才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团紫砂材料,我们是捏出精美的紫砂茶壶,还是只能捏出一只普通的尿壶。这比喻虽然有些不雅,但却话糙理不糙。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作者的心境是一种造诣,造诣的深浅与高低,决定了作品的意境是否深远。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的人物和景物很灵动,而有的人写出来的人和景却是干巴巴的,给读者留下不什么印象?这就是作品的意境问题。一篇作品有了一个好的意境,就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就能使读者爱不释手,甚至有可能因此名扬天下。所以说,我们创作的长篇短篇作品,都要在作品的意境上多下一点功夫,不说是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也要做到意境优美令人难忘。

文学创作最主要的是要有精品意识。无论是创作长篇还是短篇,我们都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一是语言要精炼。一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表述精准的文章,无疑是一件好作品,因此我们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语言当然也包括标点符号,没有哪个读者肯于阅读啰里啰嗦的文章,更没有哪个读者喜欢拜读标点符号错误连串的文章。前不久,有一个作者写了一篇纪念亡妻的文章发表到一个网站上,打电话问我看没看,我说我看了,他又问写得咋样?我说我只看了开头一段,因为错字太多,实在看不下去了,后面的内容就不知道了,因此无法评价文章的好坏。

二是用词要精准。我们都知道,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求控诉人或当事人要明白地表示自己的意思,凡是没有明白地表示自己的真实意思的理由,法院一般都不会采信和支持。而对于我们搞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明白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思所想,应该是对作品的基本要求。有一个业余作者在听了一个省级作家的文学讲座以后,心情非常激动,他本想描述一下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的意境,结果却写成了“听了省级大师的文学讲座,大家如临大敌”。省级大师是来传经送宝的,他们不是侵略我们家园的敌人,又哪来的“如临大敌”?

三是描述要精美。作家虽然不是画家,但是作家也要具有画家的笔力,用文字描述的鸟是灵动的,花是鲜活的,人是有灵魂的。要像鄂西北民歌中唱的那样:“粉白墙上画牡丹,活灵活现又好看。”也就是说,我们用文字描述出来的景物,要给人一种如在目前身临其境的感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栩栩如生。

文学作品要具有一面镜子的作用,不仅能通过作品观照社会,也能观照到自己。就像我们大家差不多都读过的鲁迅的《阿Q正传》,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仅观照出一种真实的社会世相,也观照出我们很多人精神上的劣根性。再例如鲁迅先生的《药》与《呐喊》,不都是通过观照人的麻木心态来反映当时整个社会的麻木么?

所以说,我们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都应当具有镜鉴的作用。只有具有镜鉴作用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能吸引公众的关注,才有可能流传下去。可以这么说,每一部得以流传百年的作品都是具有镜鉴作用的,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和外国的文学经典,它们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最大的共同点是具有镜鉴作用。

我们的文学创作要想得到进步和提升,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净静境精镜”之外,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出时代的最强音。

与时俱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当然,我们的文学创作也不能例外。无论我们是创作历史性作品,还是创作近现代作品,都得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出那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和历史变迁。我想这就是与时俱进吧。

无论你是专业作家或是业余作者,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都不可能与自己所处的社会脱节。也无论你是创作正能量的文学作品,或是多么悲情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能背离这个社会的道德准则。我们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要么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要么是引人思考,诱人同情的,但却绝不能是教人堕落和颓废的。

以上关于文学创作的“六字真言”,可以作为我们从事文学创作一个准则,是否对大家有所启迪,则根据各人的悟性来领会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