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长志的头像

高长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15
分享

故乡的火把节

火把节对于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来说,都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而对于故乡的父老乡亲来说,更是一个十分隆重的民族节日。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正是稻花飘香、果蔬丰收、郁郁葱葱的季节,也是一年之中田里庄稼长势最快最蓬勃的时候。

故乡的火把节俗称“富旺舞”,白族语意为“六月好”,寓意“万物生长”之意,这与滇西北多民族聚居区善记“月”的风俗习惯有关,在白族的天干地支以及情感记忆中,特别突出了“月”的概念,任何事情都习惯用“月”来总结和分割时间观念,甚至是女孩奶名都是以月相称,如“正月妞”“二月女”“三月妹”等。

在我的故乡,火把节最具有农耕文化色彩的意义,因为在每年火把节的时候,正是第一个稻穗茁壮露头的时节,家乡人总是在稻穗上系上红绳祈求风调雨顺,承载着对土地的感恩,对苍天的敬重,对生活的祝福,因此,火把节这一天竖火把、撒松香、放孔明灯民俗活动,已经从最早农耕祭祀仪式逐渐演变为会亲、访友、娱乐的性质。

在火把节到来的前几天,村里的年轻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村干部就组织人去扛火把,凑柴火,扎火把,裱孔明灯,根据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村子里在上半年内添丁进口或者新结婚的人家要安排祭祀用品烟酒糖茶分给看热闹的人,俗称“入村籍”“沾福气”“讨口彩”。

故乡的火把节最隆重的“压轴戏”就是放孔明灯这个关键环节了,孔明灯制作工序复杂,精细考究,一般人难以驾驭,因此往往是由村里的手艺人亲自动手完成。这些其貌不扬的手艺人,十分熟练地先将铁丝绑出灯的框架,然后用刷子将米汤水涂抹在框架上,再用剪刀裁剪好合适尺寸的纸条,工整的一层一层绵纸裱糊粘上去,不一会儿,一个“火箭”形状的孔明灯雏形就栩栩如生的做成了。

在火把节的晚上,随着夜幕完全降临,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孔明灯就会被村民们簇拥抬到空旷的宽阔地,在底部系上浸满汽油或者明子的燃烧“引擎”后,经过一系列的烘灯、调整、充气等流程,孔明灯就在鞭炮齐鸣中冉冉升空,飘向远方的天幕。一般一个村子做十几个,连续放三天晚上。

在那个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远处来来回回闪动的火光,小娃娃燃烧过的松香味道,还有高高飘走的孔明灯,让大家脸上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谱写出了民族一家亲的和谐画面,共同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乡村画卷。

故乡的火把节,锦绣山川孕育了人杰地灵的乡村品质,万亩稻田见证了山水和谐的历史变迁,星星点点的孔明灯承载了老百姓的朴素愿景,熊熊燃烧的火把表达了村民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也铸就了一辈辈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游子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感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