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日子里,随着兔年春节的徐徐降下帷幕,过年的痕迹逐渐被春红柳绿的春天所替代,尽管自己愿不愿意,时光总如白驹过隙,悄然而逝,来不及整理慵懒的情绪,每年的春天总是猝不及防的如约而至,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之间频繁的变换,关于春节的记忆却在城市残存的对联和红灯笼中逐渐清晰起来,让我情不自禁恍然回到了那一段手写红彤彤对联并充满温馨的日子。
曾经记得每到年终岁尾的时刻,四邻亲友就送来一摞摞红彤彤的纸让我帮忙写春联,说起来还得感谢家乡文化底蕴的熏陶,多年来我在耕读农家氛围的耳濡目染下,对书法情有独钟,茶余饭后也赶鸭子上架挥毫泼墨一番,久而久之,我写得一手好字的名声不胫而走,十里八乡村民就闻讯上门求字的人就络绎不绝。
每年到春节这个时候,我总是乐呵呵地接下红纸从不推辞,在院坝里摆上桌子放上文房四宝就舞文弄墨起来,一会儿裁红纸,一会儿捧春联,一会儿研条墨,腊月里,天寒地冻,春联墨迹未干,只能依次排放在堂屋的空地上晾干,周围用小石块压住,防止被风吹跑,不多时,整个院子写满了红彤彤的春联,在冬日暖阳中显得分外醒目耀眼。虽然个人感觉自己写的春联并未精心临摹过字帖,难登大雅之堂,但凭着对书法的悟性,潇洒的行书让乡亲们赞叹不已,我又庆幸手中的毛笔没有荒废。
我每年写春联,纯属是个人爱好,不收礼,不收费,不拿钱,遇到老人家过来还传烟递茶聊天侃收成,话家长里短,说时事政治,有时请我写春联,还总是根据他们鉴赏水平不一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幅符合他们家庭特色春联,从字体选择到章法布局都要仔细斟酌一番,力求做到完美无缺,并且详细讲解这幅春联的寓意和贴联的顺序,憨厚的乡亲们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那情形令人感动。大部分的时候,我经常利用红纸的边角废料,帮忙写一些祖宗牌位、六畜兴旺、出行大吉等条幅,物尽其用,毫不浪费。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写春联的间隙,乡亲们都说,去年门框上的春联经过日晒雨淋,到了冬天都残破不全了,只能换新的了,近年来随着国富民强,农村生活节节高,庄稼人为了图个吉祥如意、福禄寿禧,在大年三十贴上春联以烘托春节的欢快气氛,言语之间,他们脸上和心中满盛着美好的愿望和难抑的喜悦。
春联不仅能烘托节日气氛,还能寄托情怀。不同的人对春联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果是粗通文墨之人来求写春联,我选择春联就倾向于宁远幽静的境界:“诗书画琴楼台风情,花鸟山水庭院雅韵”,有生意人求写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冀和向往,如有人新婚又遇上春节,贴上“桃花盏上玉台诗,莲子杯中金谷酒”,更显得情浓意深、缠绵缱绻。
在我家乡,年味特别浓,每逢春节的时候,农村人家无论贫富,皆设佛堂,大门、房门、灶前、中柱上都要贴春联,还要贴横批、斗方、报条、福字等,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全是大红纸春联,真是“一元初复始,万象又更新”。
近年来,手写的春联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一到腊月二十左右,路边就有卖春联的摊位,印刷体、烫金字、黑体字的对联纸质厚硬,明显比手写的好。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着两米长的烫金对联,在阳光照耀下,仿佛每个字都是熠熠闪光。
春联是年的文化符号,是年的传承,渲染着一种吉祥,聚结着一种情怀,氤氲着一种独属于年的味道。春节将至的时候,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人流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把年味渲染得更加浓烈,每年只要有时间,我经常信马由缰去村里一家一户的看春联,读春联,赏春联,在字里行间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汲取了取之不竭的正能量,进而内化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我冬雪飘飞的春节里,无比享受沉浸在春联描绘的万千世界里,感受到春联书香的独特魅力。
后来,我参加工作之后,找我写字的人渐渐地少了,平时在单位里写婚联、出黑板报、写条幅、写标语等等我都有求必应。但是我还是特别怀念在乡村腊月里写春联的日子,记得那些年,我每年写了几十副春联,墨汁都用了好几瓶,甚至根本抽不出来时间来做春节前的一大堆家务事,但是一直以来我乐在其中。或许,我是喜欢写春联的时候,那一股扑面而来的浓浓年味,它充盈了我心灵的各个角落,就像阳光、水分和食物一样,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一缕缕春风轻轻地温暖我的心田。
现在,每逢春节,我不在拘泥于形式,总会写几副春联送给亲朋好友,也会精心地写几副春联贴在自家的套房门框上,我就是想通过这种薪火相传的方式,让这种古朴的民风继续得到传承,让人们在喜庆之余怀想远去纯朴而温馨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