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集合!”每天清晨随着领班人员一声哨音,矿山工人迅速在预定位置列队。清点人员、整理着装、检查装具、提出要求、岗前宣誓……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展示了凤凰山工人的自豪与坚定。这一切,对于老杨来说并非巧合,在他心中有一张熟悉的工人上班时刻表,他清楚的知道矿山生产作息时间,每天的工作流程烂熟于心,闭上眼睛都能让他判断出今天所有的人数和作业内容,误差通常都不会超过一丝一毫。
据了解,在老杨的记忆深处,第一次接触矿山还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在那个物资还比较匮乏的年代,形形色色的外地人在矿山上捣鼓放炮,冷不丁的一声巨响,让山下的人打了个激灵,大家伙开玩笑说“山中打闷雷,马上要下雨”,这种奇怪的说法使当年毛头小子的他一直觉得这个矿山非常的神秘。终于有一天,他瞄准一个机会跟着马帮偷偷地来到矿山运送生活用品,换了一根冰棍吃。为了这事,他结结实实挨了父亲一顿揍。
这是老杨与凤凰山的第一次邂逅。长大一些后,他逐渐得知了那些风华正茂的外地人正在进行地质探矿,那个时候在这名少年的心里,就萌发对凤凰山有了莫名的向往。后来,随着铅锌矿成立,他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开启了与凤凰山风雨同舟的一世情缘。
老杨说,当年创业的时候,生产条件非常简陋,一切百废待兴,住工棚四面通风,搬设备人挑肩扛,夏天,骄阳似火,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烤箱里,冬天,北风凛冽,湿冷的天气能把人冻成一根冰棍。
“要说不苦,那是假的,但想想自己是在为国家作贡献,繁荣经济建设,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再说了,那时候全国人民日子都过得苦!”一谈到凤凰山的奇闻异事,年过五旬的老杨显得神采奕奕,焕发出生机活力,骨子里透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他说,那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凤凰山上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工程设备轮番上马……每天都生活在大干社会主义的氛围中,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根本没有感到苦和累。当时,从那一刻起,老杨就知道自己工作的地方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储备基地,一个民族发展的骄傲与自信爆发点,一个家庭盛衰荣辱的维系地,因此他暗暗发誓:“就算自己耗尽一生,也要让宝山造福百姓,振兴民族经济。”
后来,随着企业的分分合合,曾经的凤凰山似乎从聚光灯里暗淡下来,在经历了短暂的新鲜劲后,站在岗位上的老杨感觉最多的是寂寞和无奈。在无数个孤独的日子里,每天在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单调枯燥,让他对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怀疑。
新时期以来,老杨开始对自己的工作重新进行了定义。他已经从懵懂的毛头小伙、铅锌矿工人、绿化班长再到矿山保卫处执勤人员,他在凤凰山沟沟壑壑上面摸爬滚打,转眼之间一干就是一辈子。随着年老记忆力的衰退,老杨却对矿山的一草一木张口即来,如数家珍:“矿山全都刻在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现在,年过半百的老杨仍然坚守在矿山巅峰执勤,每天清晨,他都会站在离凤凰山采矿场不远的地方,用他独有的视角来观察来来往往的车辆,注视着远处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他说,每年新员工上岗,他都给年轻人讲一讲过去铅锌矿的老传统,说一说现在的优越感,亲切叮嘱青年人注意人身安全。
寒来暑往,日月更替。伴随着重重叠叠的脚印,凤凰山上的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工作的方式和要求也是不断变化,但大家对凤凰山的忠诚守护丝毫没有变,还是一如既往的重复着春夏秋冬。如今,一代代人的青春在这里绽放,使命在这里延续,薪火在这里相传,凤凰山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践行了一段崇高与平凡的铮铮誓言,让昔日的凤凰山散发出前所未有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