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多人瑞,人间重晚情。人们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年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谈起“老”,常会使人想起“老”就是全方位的衰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人的寿命也在延长。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应该做点什么?如何打发余生?如何为社会、为家庭做点有意义的事?这是每一位老年人所面临的选择,也是专家学者所急待研究的课题。
我与耄耋老人张佩登在一次朋友的作品研讨会上,有缘相识,成为忘年之交。他既写小说、诗歌、散文也写理论文稿……涉猎之广,令人叹服。张老为人和善,一直保持一颗洁净平常的童心。虽然已是80多高龄,不仅精神矍铄,思路也依然十分清晰,说话一丝不乱。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已解决温饱,逐步奔向小康,许多人已是衣食无忧,可人们就是快乐不起来,总是感到生活枯燥无味。尤其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难以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失去了方向感。而张老,不但自己在创作中体会着快乐,而且将作品结集出版,让人们分享他的快乐,共享快乐。因此,他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退休以后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愉快的选择——乐在读书写作映晚霞。
书,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书,像头上无边际的天,像前方无尽头的路,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边走边看,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
当今现实生活中,同是老人,却人老心不老,老有所为,大器晚成者,大有人在,比比皆是。张佩登就是其中的一个。耄耋之年的张老,于2008年出版了《金婚回忆录》,消息传开,不能不让人感慨。在《金婚回忆录》本书的墨香尚未散尽之时,他的第二本《张佩登作品集》又要出版了,吸引人们的不是这本书的情节,而是作者本身和文稿的内涵。怀着无比崇敬与喜悦的心情,我仔细拜读了他的《金婚回忆录》和《张佩登作品集》,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后对他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与书为友,乃是癖好。或许是几十年科技生涯,耳濡目染,朝熏暮陶,因而熟识了书之脾性,体悟了书之韵味,领略了书之深邃,渐而志趣相投,心意相通,以至于舍众物而独取书。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张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心爱的读书创作之中。他走了许多的地方,从事过很多的行业,用手中的笔抒发自己对祖国秀美山川的热爱,抒写自己对家乡土地的不尽情怀。虽然他的作品没有大家之风范,却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朴实无华,让人读了之后,难以忘怀。
张佩登退而不休,坚持读书写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孜孜不倦的学习,博览群书,广纳知识。他始终坚持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尤为可贵的是他边读边看书中一些重要观点,重大史实和各类锦句的时候,他摘录下来,以加深对读书的印象。对于他喜欢的古文名篇,诗词曲赋,他舍得花功夫读到出口成诵的程度。笔者常想,为什么一个问题一个内容,出自他的口和笔下,就让人感到思想深刻、言语丰富呢?这与他喜爱读书,从书中吸取营养,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善于思考分不开的。
闲暇时,书是他的良伴,书是他的挚友。他说,是书给了他知识,给了他心境,给了他勇气,给了他力量。他拿起笔,把自己的思绪化为文字,把自己的感情铸成文稿,一次次稿件寄出,就像放飞一只只白鸽,不久,它们便为他衔来一篇篇变成了铅字的诗篇。
“书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万世耕。”翻开张老的文学作品,能强烈地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张老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描述了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有趣的生活故事,那些鲜活爽口的语言,都是留给后辈们的宝贵财富。《张佩登作品集》的问世和婴儿的诞生一样,经历了时间的孕育,辛苦的耕耘,全心的奉献,并投入无尽的关爱。
一个读书写作的人既要有丰富的文艺修养,又要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城乡丰富而深厚的生活底子,为他读书写作积累了可贵的素材,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泉。张老经过艰苦创作,呕心沥血,饱尝笔耕之累,人生之苦,终于写出了很多的诗词和对联,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人,谁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张佩登无吸烟嗜好,玩的项目大都与他无缘,唯有对读书写作情有独钟。张老常说,生活不能没有情趣,否则日子就会过得像那忘了放盐的菜,乏味得很。一个人老有所乐更是一种情趣,服务社会,造福社会,应该是一个人的毕生课题。张老是一位社会经验丰富的老人,他认为老年人只要生活情趣不减,三百六十行,无不可为,深计远谋,何老之有。退休后,他以文会友,通讯往来,朋友遍城乡。有的退休老人感到有失落感、孤独寂寞,然而他却觉得退休后很忙碌,很愉快,很充实。
“春梦秋拾,梦想成真。人生都有一个梦,人生也从有梦时开始精彩起来……”张老如是说。然而梦还没有结束,张老还在读书写作的路上继续行走,无悔于人生。
人的生命价值,其实在于精神价值。丧失精神家园,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张老以文脉贯通自己,用诗情画意描绘人生旅途,用图文字再现时代风采,成就了他对精神家园的守望。
也许是退休了,“人到无求品自高”!张老的写作平实朴素,没有政治媚气,凸显了文学的本质魅力。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张老十分注意从中华经典文献和人类进步文化中吸取营养,他经常以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非凡贡献、卓越成就,掷地有声的名言充实着自己精神世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路,在脚下延伸。面对生活,张老平淡如水;面对写作,他却像一座不倒的大山,那么勤奋,那么执着。他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为我所热爱的写作不懈努力,无愧于喜爱的这个业余爱好,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人生是一部书,老人就是书的结尾,而结尾部分才是最精彩,最能感动人,最能让人难以忘怀。张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硕果累累,受人尊敬。
在张老看来,坚持书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精神可嘉,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所有老年人树立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好榜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已经是80岁高龄的张老,身体依然硬朗,每天看报,关心时事、关心社会每一步发展。历经社会实践的检验,他不愧是党和人民可信赖的有志之士。在他的心里,惟有以一颗赤诚的心回报党和人民,奉献余热,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着人生、诠释着人生,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得到升华并放射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余力。我们期待着张老写出更多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文章,并衷心地祝愿张老幸福快乐,健康长寿!永葆不老的青春,有更多华彩的新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