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又至,时光就这样在回首展望中在兜兜转转中年复一年一去不返。在忙碌的年关里闲静下来,似乎真的可以感觉到时间在身边流走的沙沙声。在光阴似箭年华似水时不我待的感叹声中,春节的气息也日渐浓厚,孩提时代的春节情结对于春节的记忆也渐渐被撩拔起来。
孩提时代的记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春节的记忆。那种头年春节一过就开始了对来年春节的期盼的深重的春节情结,似乎可以苍白许许多多的文字。
记忆中的小时候的春节是从农历12月24日即被称为小年开始过起的。那时候家里很穷,在被称为小朋友过年的日子里,我们通常都能够喝上腊鸭脚腊鸭翅膀萝卜汤。在收成好的年份里,母亲还会大方地割块腊鸭身用大蒜炒上一小碟,那种香味足以飘过几家几户,在我们的记忆中远远超过日后的所有山珍海味。但那些都还是其次,在我们看来,这一天的关键意义在于它拉开了春节一系列活动的序幕。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准备年料:炸油角炸豆角酥炸猪糕团爆爆米花做米花糕,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从各家各户飘出的油炸果香,自酿自蒸的米酒香,挂满庭院的腊鸭腊肉腊香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的腊油香,弥漫了整个村庄赋予了春节前一种独特的气息。
大年三十,是从早到晚都非常忙碌的一天 。一大清早,家人会进行大致的分工。我们姐妹三人通常是对屋子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大扫除,扫屋尘擦窗户洗桌椅洗厨具。母亲则负责杀鸡杀鸭做豆腐等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那时村子前面的那口井边应该是最热闹忙碌的地方,家家户户的砧板齐聚那里,鸡鸭鱼肉也齐聚那里。人们就这样一边聊着家常一边话着理短,一边怀念过去一边展望未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谈笑着忙碌着。孩子们则在帮忙摘着大蒜葱姜和芹菜。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小时侯对芹菜的偏爱。这种偏爱无关其味道却关乎其使命。印象中除了娶亲嫁女大时大节,平时家里是几乎不用这一佐料的。换言之,看到芹菜就意味着看到了丰盛的菜肴。那时的我们,还特别喜欢用芹菜叶来做毽子。其柔韧的叶子,踢在脚上弹性实足跳跃在空中亦活灵活现。
下午三四点钟,村子里的烟囱渐渐地开始冒烟了。香菇炖鸡、焖酸笋鸭、蒸腊味的香味总是率先扑鼻而来。这个时候的我们,通常都会在奶奶的呼唤声中去认真地洗头洗澡,这一洗,据说可以洗去当年的一切不顺心,然后换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记得十岁以前,我过年的衣服都是由母亲手工缝制的。母亲的手工很精致所选布料虽然便宜却图案漂亮,所以每次穿上都能引来一些赞美声。等我们穿戴整齐,期待已久的年夜饭也基本上准备好了。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很令人期待的,因为它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记忆中也是感伤而压抑的,因为它总会令我们想起早逝的父亲。每年的年夜饭,我们都习惯性地在奶奶旁边摆上一付父亲的碗筷。虽然,当时的我并不太理解这种做法,但也知道那是一种思念一种寄托。每年的团年饭,菜式都是大同小异。其中蒸腊味、牛肉干、酿豆腐、蒸全鱼和炒生菜,是几乎年年都要的。酿豆腐,保护保护;吃生菜,生生气气;蒸全鱼,年年有余。一家人边吃边聊。晚饭结束前,奶奶和母亲都会给我们压岁钱,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那时,村子里还没有电视机,也就不可能有另一顿视觉盛宴。晚餐过后,就开始盼着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的到来了。
大年初一是不能睡懒觉的,早起意味着赶彩头。不过,那时的我们常常都因兴奋而自然早起的。大人新年里的第一次出行是要放鞭炮的。如果鞭炮声清脆洪亮连贯,则象征着新年吉祥顺利。大年初一是春节里最开心最难忘的一天。我们的开心在于能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跟着母亲到处去拜年,能够收到很多长辈的压岁钱和他们派发的糖果、花生和饽荠之类的东西。我们的开心还在于在这一天自己可以任性一回妄为一回。
记忆中的春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我们也在这年复一年的重复中渐渐地长大了成熟了。时光的流逝,年月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物质的富裕,渐渐地令人们对于春节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令我们对春节的期盼对春节的热衷就渐渐地淡化了。尤其是成家以后,我们不得不独立地顶顶天立立地,当年的那些兴奋都似乎渐渐地变成了一种负累。
现在,年前再也不用自己忙碌那些年料了。只要你有钱只要你愿意,在任何季节都可以买到你想吃的那些当年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吃上的东西。因为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渐渐地人们也就不自己做了,当年自制炸油果米花糕蒸酒酿豆腐等各家女主人都擅长的技艺也在我们这一代慢慢失传了。就连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只要你愿意,也可以邀上三两家齐聚饭店轻松享受。就算在家里亲自备上一桌菜,你也可以买现成的而不用亲自宰杀了。不用再准备那些年料,轻松之余,感觉春节的氛围也就淡化了许多,也会觉得缺少了点失落了点而感叹而遗憾。也许,太容易得来的似乎总欠点珍贵。就像现在的孩子,因为从来不曾缺少物质的东西,他们也就永远无法感受到那种因为缺少因为需要因为渴盼因为等待而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也许是后辈们较之于我们的记忆中的一种缺失吧。
虽然年前准备工作已简化,但在当地还是有比较繁琐的风俗习惯的。感觉最累的就是走亲访友走街串巷。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传统的给长辈拜年。为显尊重,最先拜访的往往是辈分越长关系越亲的长辈。给长辈拜年,很多都是礼节性的,程序简单也不会太难应付。最耗时耗力的是朋友同学同事间的走访。因为大家都是在没有压力的假期,所以也就没有时间观念没有后顾之忧。 原则上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更有好客者到十五,每家每户都要准备好几个送酒的小菜和各式年料糖果瓜子等。小菜的味道、年料的样式是既对女主人手艺的一种展示也是一种考验。有些手巧些热情些的,还会在这期间包好饺子备好现炒的菜料来准备招待客人。每当有客人到来,无论是一个两个还是三五几个,都最起码要摆上那几个小菜邀上客人小酌一会以示热情。其实,每到一家都要喝上一点,几家下来尤其是几天下来,主客都是会糊涂会醉会累的,大家都心存简单的愿望,却从没有人肯轻易地迈出这一步。于是,年复一年,大家就这样累并快乐着,春节的那些传统礼节于我们,有时就是那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近几年,交通的便利信息的互通令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令许许多多原来认为是梦想的东西变成了现实。只要你有钱有闲有体力,你完全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北京吃午饭韩国吃晚饭再到香港吃个宵夜。七天的长假,只要你愿意,也同样可以实现国内的到国外过年南方的到北方过年西方的到东方过年。到哪里过年,从某个角度也折射出国人对春节观念的改变,对那种传统的记忆中的家人团聚的春节情结的渐渐淡化。
春节,是一个永远没有结束的话题。闲言碎语,聊以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