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绿皮车
李艳丽
九十年代初,随父母从农村老家搬到矿区,环境的改变让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野。
周末和家人朋友出门闲逛,最喜欢的就是坐上小火车去徐州。小火车从沛屯站发车,到徐州站返回,一天两个往返。前后都有矿上安排的班车接送,早出晚归,时间恰恰好。
那时的绿皮小火车比较简陋,座位是硬座后背椅,车窗上下开合,也没有空调风扇。虽然简单,但比颠簸的大巴舒服多了,票价也便宜。大巴车单程八块钱,小火车来回五块钱。省钱又舒适的绿皮车,成为大多数人来往徐州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周末早早起床,洗漱出门,算好时间到工房门口等待去沛屯车站的班车,花上一毛钱便到达沛屯站,排队买票,在铁栅栏外等候火车的到来。在我眼里,那些身穿制服,面色严肃的乘务人员特别让人佩服,刚刚还乱哄哄的人群在乘务员的一声令下中,井然有序地检票进站,动作迅速地从站台进到车厢,找到座位坐下,静候到点发车。
耳听“呜······”的一声长鸣,小火车便开始启动。坐在座位上,身体跟着“哐当、哐当”有节奏的声音摇晃,眼睛里是车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耳朵里听着乘客们的喁喁私语,还有车厢喇叭里播音员清脆悦耳的报站声。小火车走走停停,一路经过沛县、张寨、崔寨、湾集、郑集、刘集、沙塘、徐州北等几个小站,就像现在的公交车,摇摇晃晃地迎来送往一波波人群。每逢到达一个小站,便有乘客下车,也有乘客上车,有的提着大包小包,有的轻装上阵,优哉游哉地像闲逛。这时我便会闭上眼睛,静静地等待火车重新启动,静静地倾听那“呜······”的一声长鸣。在我耳朵里,车笛声就像号角,召唤者每个前进者的脚步,那“哐当、哐当”的节奏就像音乐的拍子,随着车身的摇晃在播放着一首首动听的音乐,听着它,世界都是安静的,身心也都是放松的,前景也都是美好的。
几经冬夏,岁月往复,从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徐州玩耍,到2010年夏季,儿子由一个不用买票的小不点长成一个大小伙,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童变成一个大学生。临近开学,我和老公送儿子去学校,一家三口第一次出远门,就是赶班车去乘小火车,再到徐州转乘去青岛的火车,到青岛上大学。
早晨,我们一家三口肩背手提大包小件,迎着晨雾出发,从班车到火车,一路被许多路人艳羡。那时,我和老公开心自豪,为儿子将来有一个明媚的前途而高兴,也为将来的目标而憧憬。小火车还是那辆绿皮车,长途车虽说也是绿皮车,但是车厢内有空调,有软卧,条件更高一层。我对儿子说:“不出门,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差距,不上进,你永远赶不上社会的潮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就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就会有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生。”
2012年,徐沛线取消了小火车载客的运营,徐沛铁路线成为煤炭运输专线,进进出出只是煤炭运输专车。我们再去徐州只能乘坐大巴车,许多人一时不适应,多次询问小火车何时恢复运营。这些人,应该都是比较念旧重情的人吧,他们不为来往乘坐的便利,只是怀念那些过往的事情。
时间的年轮一直在前进,社会的发展也一直往前走。如今出门,选择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出行的时间越来越紧凑。路程较近的,有大巴车私家车,滴滴打车顺风车,路程较远的,动车高铁和飞机,空调车虽然没有完全取缔,但是条件也在一步步转好。往年节假高峰,许多人为回家一票难求,现在节假高峰,总会有更多的方式让你满意。
徐沛铁路线的载客小火车已经远去,那一毛钱的班车,来回五块钱的路费,都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而这远去的绿皮车,也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段历史,凝聚着泱泱中华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