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格桑卓玛的头像

格桑卓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10
分享

透过时光的窗口

(一)透过时光的窗口,我看到了韩愈

韩愈的名字是自己起的。愈,超越也。他想长大以后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那时,他刚入学。

韩愈三岁开始识文,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他才华横溢,文学天分极高,未免自恃才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加上唐朝科举考试录取的人很少,所以,十九岁时进京应试,三次都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住了几年,又由京都移居洛阳。在洛阳,经友人引线,他和才貌双全的卢氏订婚。卢氏即敬慕他的才华,又为他的自傲担忧。一次闲聊中,韩愈提起求官途中的失意。卢氏劝他,不必为此事担忧,科场失意乃常有之事。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只是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韩愈请卢氏赐教。卢小姐说: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意识到,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愈”就是实证,于是,韩愈为自己取字“退之”。

第四次考试,韩愈榜上有名。当然,除了他自身的才华,和他意识到自己缺少的谦虚,还因为他遇到了赏识他的主考官陆贽和副主考官梁肃。

韩愈很谦虚,我不至一次地从他的文章中看出来。

他在《答李翊书》中说:……我学习写文章已有二十多年了。起初不是三代两汉的书我不敢翻阅,不是圣人的思想不敢吸收……当我把心里所想的东西,倾注到手上写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后,务求除去自己文章中不可取之处,这才渐渐有所得。当我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勃发就像流水奔泻一样不可遏制。当我再把文章拿给别人看的时候,别人如果讥笑我的文章,我就觉得高兴;别人如果称赞我的文章,我就觉得忧虑……像这样的情况又有好几年……这以后,我写的文章气势浩大,就像汹涌澎湃的江水一样奔流不止了。我又担心自己的文章不够纯正,就主动寻找抵御那些不纯正的东西,平心静气地审察它,直到文章内容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即使这样,还是不能不继续加强修养……

在中国历史上,我最佩服韩愈。不仅因为他文章写得好,不仅因为他作为行军司马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叛军,不仅因为他孤军深入成德军方镇之中安抚叛军王庭凑,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谦虚。我想,正是因为他的谦虚,才能让他有那么大的成就。

(二)透过时光的窗口,我看到了谦德之效

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第四篇“谦德之效”中,用故事阐明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教育自己的孩子若能谦虚为怀,时时抱着行善唯恐不足的善念,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达到改变命运的目的。其中,他提到了丁敬宇、冯开之、赵裕峰、夏建所、张畏岩。

文中说:

张畏岩学识很渊博,善于做诗文,在文人学士中颇有声誉。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寄宿在佛寺里,发榜没有他的名,他大骂考官。当时有一道人在旁边微笑。张就迁怒于他。

道人说:相公的文章,一定做得不好的。

张听了更是火冒三丈,就斥责他:你没有见过我的文章,怎知道我写得不好呢?

道人说:听说写文章贵在心气和平,现在听到了你在骂人,满腹牢骚,心气不平极了,文章怎么写得好呢?

张感到他的话有些道理,因而屈服,就向他请教。

道人说:一个人要考中,全得靠命,命不该中,只文章做得好,是无益的。你今后需要做个转变。

张问道人:既是命定,怎么能够转变呢?

道人说:所以形成现在之命的是前世的业报,业报是自己所做的,创立今后之命的却在于你自己。只要尽力做善事,广积阴德,有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张畏岩说:我是穷人,有什么办法呢?

道人说:善事阴德都由心造,长存此心,功德无量,就如谦虚一节来说,并不费钱,你为什么不反省自己而骂考官呢?

张从此折节自持,每天努力去做善事,品德日增。丁酉年(公元1597年),张畏岩梦中到了一座高大的房屋,在那里得到了考试名单一册,其中有好多行是空缺的。他问旁边的人。那人说:这是今年的考试名单。

张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缺名呢?

那人说:阴间对于科考每三年做一次考核,要积德没有过失的才有名。如前面所缺的,都是本该中试,因新近有了缺德行为而被删去了的。

后来,他又指着一行说:你三年来持身很谨慎,有可能填补这一空白的,你要好好自爱。在这一科,张畏岩果然中一百零五名。

由此看来,举头三尺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自己做主。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丝毫不得动恶念,行恶事,这样才是受福的基础。凡是骄傲自满的人,必非远大的人才,即使发迹也是不得受用的。稍有见识的人必定不愿意把自己的心量缩小,拒绝福报的到来,况且只有谦虚才有机会受教育,从而得到无止境的进步,谦和的道德是求学进德所必不可少的。

古人说:“有志于功名的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的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要念念谦虚,时时与人方便,处处退后步,对于每一微细小节都要加以注意,这样,就自然转变业报,造福由我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