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嫘祖故里,走进春意绵绵的四月天,和风拂面,空气清爽,湿漉漉的田野,翠绿的桑叶,金黄的菜花,欢叫的鸟儿,山间绿意浓,闪入眼帘的枝枝桃花李,挂着晶莹的雨滴,这春的灵动,这时光的精灵,一定会让你精神为之一振。
走进嫘祖文化园,漫步于嫘祖文化广场、一一拜谒嫘祖雕像、嫘祖文化博物馆和嫘祖化石楹联一条街,去体验感受不一样的嫘祖文化。
嫘祖的传说
我国历史上关于桑蚕丝绸的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嫘祖教民养蚕制丝的故事史书上记载最多,流传也最广。
嫘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嫘祖发明栽桑养蚕、抽丝编绢,被历代尊为嫘祖是中华民族之母,是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正妃。
据考证,嫘祖出生于今远安县雷家冲,因开创育桑养蚕、抽丝织巾技术,把栽桑养蚕织锦的技术推广到全国,使人们结束了以兽皮和植物为衣的历史,进入了锦衣绣服的文明社会,被人们尊称为“先蚕、蚕神、蚕母娘娘”。
在远安嫘祖镇世世代代讲述着嫘祖教民养蚕制衣的故事,传习祭祀嫘祖的习俗,一千多年来种桑养蚕长兴不衰。嫘祖镇至今留下的茧沟、蚕母娘湾、雷家冲等地名都与嫘祖有关。
少年时的嫘祖便显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在摘桑葚时,偶然发现桑虫结的黄茧,便摘来含在口中玩耍,由于唾液浸泡加热溶解了胶质,无意中顺手理出了茧中的丝线。用手一摸,还挺结实,不像蜘蛛丝那样容易断。聪明的嫘祖顿生编织蚕丝以代替兽皮树叶作衣服的欲望。
后来,嫘祖将野桑茧变为家养,又发明了一些缫丝的工具,实现了她以丝绸作衣服的梦想。从此,开启了西陵部落衣着文明时代,结束了穿树叶,披兽皮的生活方式。以发明丝帛而称雄西陵,并受到黄帝的仰慕。便与黄帝联盟联姻,巡行天下,教民养蚕,普及蚕桑丝绸文化。辅佐黄帝,统一中原,奠立国基,是以称她为母。
嫘祖参与制订衣冠礼仪制度,以此为符号的中国礼仪文化得以开端。她督导农桑,为农本的华夏文明奠定下最初的根基。她一生跟随黄帝走遍大江南北,帮助各地人们走出蒙昧,实现文明开化。终因积劳成疾,逝于南巡途中。
母仪天下,黄帝元妃嫘祖,是世界上蚕桑丝绸的伟大发明家,泽被中华,惠及全球,在中华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篇章,历来受到人民的尊崇。许多典籍都盛赞嫘祖的伟大功绩,北宋建隆元年疏文称嫘祖:教民养蚕治丝,无须树叶蔽体;令地产桑育蚁,遂教人力回天。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德配黄帝,辅成怀柔统一之功;恩重元孔,垂教以农立国之本。几千年来,芸芸众生,悉赖生存,数千万泱泱民众,咸归德化。功高共日月同辉,英灵与天地共寿。
传说农历三月十五为嫘祖诞辰,每年这一天,远安民众都自发集聚嫘祖镇举办庙会,朝拜祭祀,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嫘祖庙会以其规模之壮观、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备受人们青睐。
嫘祖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构成薄大精深的远安文化,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人类发展史。后来远安在嫘祖镇修建了嫘祖文化园,传承嫘祖“发明、创造、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精神,寄托着世世代代远安人对这位“华夏母亲”的思念。
嫘祖文化的时代内涵
嫘祖乃华夏之母,衣被天下,泽润全球,受到全中国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欢迎,作为嫘祖故里的远安人,更是将祭祀嫘祖视为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对嫘祖虔诚有加,顶礼膜拜,历史悠久,世代不断。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先蚕嫘祖的生日。《史记 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名玄嚣和昌意。上古的舜尧、夏商周的大禹、商汤、姬昌都是他们的后代。这些人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贤明君主。
嫘祖故里远安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民俗独特,是观光祭祖的圣地。远安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悠久,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封地。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置县,距今已有1882年历史,远安县是黄帝之妻嫘祖的故里,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然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居家养生的福地。自古盛产水稻、油料、茶叶、香菇、柑橘、桑蚕等传统农产品。
祭祀嫘祖的活动在远安桑蚕区世代相传,嫘祖庙会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文化活动空间,从宋王存所著《元丰九域志》算起,至少是一千多年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战乱而中止,后又因“文革”而停办,八十年代庙会虽已恢复,却沦为单纯的物资交流和文艺活动,祭拜嫘祖的活动基本消失了。直到1984年,由远安县政府主办,嫘祖祭祀活动又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了。至2022年,远安县已成功举办嫘祖庙会三十八届,从未间断。从2016年开始,祭祀嫘祖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祭祀方式由传统庙会变为嫘祖文化节。
新时期的祭祀嫘祖活动体现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所以称为嫘祖文化节,主办者的层次更高端,规模更宏大,内容更丰富,场面更热烈,影响更广泛。
原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远安调研时表示,嫘祖是中华民族之母,是远安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要充分挖掘嫘祖文化内涵,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好嫘祖文化村,让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新城融为一体,成为推动远安绿色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社会在不断发展,远安人民在弘扬嫘祖文化,传承嫘祖精神方面又有了新的拓展,嫘祖庙会节进一步演变为集拜祖祭祀、商业贸易、文艺展演、文化研讨、寻根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盛会,其时代内涵更为丰富,影响更为深远,焕发出勃勃生机。
嫘祖信俗流传深远。2007年“嫘祖庙会”被命名为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源自远安嫘祖祭祀民俗活动中的民间吹打乐——“远安呜音”,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2011年,以嫘祖祭拜典仪为核心内容的远安“嫘祖信俗”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2014年12月,远安“嫘祖文化”获第三届湖北省“一县一品”品牌奖。2016、2017、2018年,着力提升嫘祖文化节会规格与影响力,以“大爱嫘祖·情怀丝路·诗画远安”为主题,先后举办了“丙申年、丁酉年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同时积极创新嫘祖祭拜典仪内容与形式,将“嫘祖信俗”非遗展演与祭拜大典(祭拜大典共有雕像揭幕、鸣放礼炮、敬献贡品、恭读颂文、敬献花篮、蚕妇祭拜、行礼施拜、乐舞敬拜、祈福中华九项仪程)有机结合并相对固定,从而使“嫘祖信俗”的传承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在节会期间,以“同祖同源·同路同行”为主题,连续举办两届“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论坛”,两岸三地专家学者齐聚远安,探历史人文之源,叙同祖同源之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
嫘祖文化内涵丰富。远安成立了嫘祖文化研究会,提炼了“发明、创造、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嫘祖精神,将“嫘祖文化”确立为远安主题文化。将荷花镇更名为嫘祖镇。编辑出版《嫘祖故事》、《中国民俗志.湖北远安卷》、《美丽远安》等书籍,全面推介嫘祖文化。连续举办多届民间文艺调演、“嫘祖杯”有奖征文。组织拍摄的大型音乐艺术片《嫘祖蚕娘》,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中南地区电视文艺“金帆奖”一等奖。2016年,“嫘祖”成功入围“宜昌市十大文化符号”。2017年,远安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予“嫘祖文化圣地”称号。
嫘祖品牌价值逐升。近年来,远安按照“全域景区化”新思路,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嫘祖故里寻根与休闲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嫘祖故里桑蚕丝绸文化养生旅游区”,投资近2亿元,推进嫘祖文化(祭祀)广场、嫘祖文化园、嫘祖原始部落、嫘祖民间文化展演等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嫘祖文化古街仿古改造、嫘祖牌坊、嫘祖民俗文化村、嫘祖主题楹联文化古街等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建成嫘祖文化园,集嫘祖祭祀广场、嫘祖文化博物馆、嫘祖雕像等为一体,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嫘祖文化(祭祀)广场,从而为开展高规格的嫘祖祭拜活动,甚至全国性的祭拜嫘祖大典创造了条件。
嫘祖文化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巨大的商贸经济价值,逐渐成为远安县独具地域特色与生命力的文化名片。
在嫘祖文化(祭祀)广场漫步
嫘祖文化广场是新时代远安人祭祀嫘祖的主要场所,祭拜大典的九项仪程都在这里进行。
嫘祖文化广场的地面铺装采用本地青石、毛石板,以体现生态古朴理念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绿化树木以桑树为主,以紫薇、樟树、五角枫等乡土树种为辅,力求彰显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
整个广场因地势而巧妙设计,西高东低,形成几个梯度,利用这个梯度建起六层平台,每层平台都相当平整开阔,作为祭拜嫘祖、嘉宾座席和文艺演出之用。每一层平台两侧,都建有美观的花坛,花坛里种植着各种林木花草,点缀着宏伟庄严的祭拜平台。
平台下,便是圆形的宽阔广场。这是参加祭祀仪式的广大观众落座的地方。这是远安目前最大的广场,可容纳八万人一起祭拜嫘祖,敬仰祖先。
广场周边,也有各式花坛,奇花异草装点着青石铺就的广场,庄严典雅中透出色彩和灵性。
自古以来,远安苟家垭养蚕人每年三祭蚕神:
首祭:蚕农于花朝之日(农历二月),为桑树披红,蚕具消毒,打扫蚕室卫生,然后上香,礼拜蚕母娘娘,保佑蚕茧丰收。
大祭:三月十五在苟家垭蚕神庙前举办庙会,会期三日。蚕妇们净身吃斋数日,头扎新帛或新头巾,带着丝帛香纸之类赶往庙会参加对嫘祖的祭拜。祭拜由乡中品学兼优的童子(约十余岁)做礼生司仪(亚祭),取纯洁健康之意。
大祭礼仪简式:金三折,擂鼓三通,雅乐三叠(即本地特有的管乐巫音曲牌);鞭炮齐鸣,主祭蚕妇以木盘托白色丝帛(“垭丝”是皇家贡品,故被远安人视为最上等祭品)贡于嫘祖像前,敬香,三揖不拜(从宫廷到民间,历代蚕事中蚕妇不行繁礼);主祭毕,命献果,陪于主祭左右的二女托果盘献果于供案;命献酒,主祭左右另有二女托酒盘至供案前,奠酒三杯;之后,主祭从左边侍女手中接过钩,从右边侍女篮中钩出一枝桑叶献于供案上。接着由礼生读祈文,读毕,率众蚕妇三揖而退。最后绕街道一周,礼成。
末祭:事毕,清洗蚕具,藏好蚕种,焚香还愿。
嫘祖祭祀祈文
先蚕西陵氏神圣母娘娘嫘祖:
圣毓坤秀于鸿门,兴桑训蚕胜禹功。
冠冕衣裳多纹彩,文明古国运昌隆。
今呈祈文求保佑,柔桑成林绿葱葱。
三盆称丝庆丰收,酬谢娘娘礼仪重。
供三牲,置果酒,唱戏三日又披红。
子民许愿定还愿,祈望娘娘赐恩宠。
——西陵子民,敬表恭呈。
大祭这天,有地花鼓、皮影戏等表演才艺;有呜音、唢呐、打击乐等组成的演奏才艺,其音色沉雄优美,动人心魄,有楚文化遗韵,有土特产物资交流。集镇、广场上人山人海,当地村民及周边的乡镇与邻县区的人们便早早的来到集镇参加庙会节,特别是来自周边的姑娘们更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是期遇一场美丽的邂逅。
无论是传统祭祀还是现代祭祀,每当举行祭祀大典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平时这里则是游客前来拜谒嫘祖的必到打卡之地。
在嫘祖雕像前
沿着嫘祖文化广场两边石阶上行到第一层最大的平台上,嫘祖雕像坐落在这里。嫘祖雕像高12米,基座长15米,雕像重458吨,采用汉白玉雕刻。嫘祖雕像,气势不凡。
嫘祖坐西朝东,手棒蚕丝,仪态端庄,展示了嫘祖母仪天下、心怀万民之神态。
基座当面刻有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为香港回归作《香港赋》的著名文化学者李敬一创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原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周德聪书写的《嫘祖赞》:
往古之时,宇宙混沌,盘古神乎其中兮,开天地而定阴阳。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看万物之化成兮,览河山之茫茫。天行地健,万世沧桑,凝天地之精华兮,我先民骨气高扬。茹毛饮血,斩棘披荆,有伏羲首画八卦兮,有神农树艺五粮。立规定制,万邦崇祀,是黄帝一统天下兮,至轩辕始称三皇。
黄帝之纪,华夏泱泱,北有轩辕之崇丘兮,南有西陵之高冈。西陵有女,雷冲村姑,黄帝娶以为正妃兮,是谓嫘祖蚕娘。圣母勤事,以劳定国,助轩辕以正天下兮,垂母范于高堂;协和百族,调谐万姓,创伟业赫于四海兮,建文明光耀远疆;教民桑蚕,缫丝剥茧,供衣帛泽被中华兮,辟丝路延贯万方;薪火传承,子孙瓜瓞,承三皇之远绍兮,绪五帝大业绵长。蚕神丝圣,人文女祖,根生于西陵荆山兮,枝荫于环域遐荒。
生民在世,人孰无祖?怀母恩永念嫘妃兮,扬母德长忆蚕娘。先蚕故里,嫘祖古镇,承祖业野皆桑园兮,铭神谕户余蚕房。有村于此,四望开阖,含一轴而至永生兮,顺一谷丝路弥长。吾心尔志,我郡君乡,凝一情河山异彩兮,圆一梦华夏永昌。
噫嚱!西陵北垭,荆山之阳,嫘祖归来兮,蚕神永飨!
站在嫘祖雕像前,闭目遥想祭祀盛典,在呜音、唢呐等民间乐器的奏鸣声中,印有“嫘”字的红色彩旗迎风招展,祭祀开始,数十位身着统一青色碎花上衣、头裹白色丝绢的妇女们依次来到嫘祖雕像前,为嫘祖供奉鲜果、美酒和桑枝,焚香并恭颂祭文。
站在这里遥望远方,蓝天碧透,白云飘飘,高远空晴,钟灵毓秀,好一幅美丽乡村图景。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见到这副春天美图,一定会让你的相机咔嚓不停;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定会在这里撑起你的画板,把这个美丽的春天留在人间;如果你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高唱起一首,颂扬新时代;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定会做诗一首,怀念嫘祖。
带你参观嫘祖文化博物馆
嫘祖文化博物馆系是嫘祖文化园主题性博物馆,其依托古老的桑蚕文化,以嫘祖文化为特色,通过静态图文,流媒影像、虚拟场景等方式,集中展示了有关嫘祖的物态文化、经典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旨在打造传续和弘扬嫘祖历史文化、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科普教育基地,及远安丝绸文明展示中心。
整体设计形似山洞,象征着嫘祖与黄帝成婚的轩辕洞,山洞由独具远安特色的丹霞地貌红砂岩砌垒而成,上方悬挂的七彩绳象征着多彩的丝绸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石阶上镌刻着云彩,祝您足登祥云、步步高升。
大门两侧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夏奇星先生书写的楹联——物览蚕桑,谒本须从嫘祖始;馆存绸缎,溯源还向远安来。
青铜大门上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远安呜音表演乐器,地板上镶嵌的四亿年前奥陶纪震旦角石将带我们穿越到远古,一同去瞻仰轩辕黄帝与嫘祖的丰功伟绩。
整个博物馆分为一廊四厅。
一廊是指劳作传说木刻画廊,这是嫘祖文化博物馆镇馆之宝。壁画系线型木雕,长45米,高2.8米,画面人物多达320余人,且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示的是在当地民间盛传的嫘祖传说,形象地展现出嫘祖的生平和勋名。规模浩大,制作精美,堪称中华嫘祖文化的瑰宝。
第一厅“嫘祖故里”,《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教民植桑养蚕缫丝制衣,辅佐黄帝定鼎中原并制定婚嫁礼仪。后世将黄帝与嫘祖并称为中华人文始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刘永泽先生题写的楹联是:千秋嫘祖手中线;九域黎民身上衣。中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编著的《传说中的古代中国地图》标明,古西陵疆域是以今日宜昌为中心。《元丰九域志》、《战国策》等古籍,都有一一印证。展厅模拟嫘祖生活的西陵部落,展出的远安县及周边出土的陶纺轮、骨针、骨锥等文物,是远安先祖引丝织绸的工具。大屏上放映的是获得第22届全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电视纪录片《嫘祖蚕娘》,展示的是嫘祖的出生地和嫘祖与黄帝相遇、相知和相恋的故事。
第二厅“泽被天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徐本一先生题写的楹联:衣暖人间功追黄帝;母仪天下德被苍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上虫。蚕又被称作天虫,世界万物唯有蚕能死而复生,永生轮回。这幅图向我们展示的是卵到蚕再到丝绸的演变过程。一幅幅图片展示了远古时期人们养蚕缫丝的劳动场景,产自本地的桑树,种桑的劳作用具,养蚕缫丝织布的工具等近千年的历史。
第三厅“千秋膜拜”。由宜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德聪先生题写的楹联:丰功辉日月;大德配轩辕。数千年来,炎黄后裔均虔诚祭祀嫘祖。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嫘祖庙会习俗沿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这是用民俗的雕塑手法展现悠久而宏大的嫘祖庙会场景。中堂为嫘祖神像,主祭为蚕妇,亚祭为童子。“嫘祖信俗”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每年的庙会盛况,旁边是祭祀用的乐器。
第四厅“垭丝至今”。由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罗海东先生题写的楹联:蝉联蚕绪,嫘祖古今享誉;远至迩安,垭丝中外驰名。据《史记•夏本纪》载,远安县所产丝织品历代推为“贡品”。远安的垭丝从一条流传千年的丝绸交易古街走向世界,远安成为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大量精美的垭丝及纺织品,自汉代就远销国外。一部分由陆路东北运至宜城,西转进长安。一部分沿水路(沮河)顺江而下,由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南洋。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影响。
行走嫘祖化石楹联文化第一街
石载文明,一脉古风香扑面;街开气象,八方嘉客步生春。
在嫘祖镇,一条保存完好嫘祖化石古街,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寻觅观光。
嫘祖化石古街始建于明朝,全长约1华里,现存253米,古时为南通宜昌,北达襄阳,东至县城,西望川东,以交易“垭丝”、丝绸、农产品为主的十分繁华的重要商埠,也是当时整个湖北最为繁华的街道。
古街两边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连绵错落、庭院深深、天井重重。
百年老宅、古民居散发出了韵味,让你梦回南通北达、商贾云集的繁华中。
铺面由独具特色的巨型石板条组合而成,街道全由4亿4千万年前的海底肠腔动物化石—震旦角石铺设而成,为全国所仅见,被誉为“中国化石第一街”。
在石板街上向前行走数步,仿佛上溯到亿万年前,脚下只有海水流动的声响。
嫘祖古今享誉,垭丝中外驰名。为进一步加强嫘祖文化研究与弘扬,打响嫘祖故里文化品牌,2015年远安面向全国征集750余件嫘祖主题楹联,择其优秀者50余件由湖北省书法协会组织全国书法名家书丹并镌刻,依托原嫘祖化石古街打造此嫘祖楹联文化一条街,增益其人文底蕴。
沧海桑田,水陆演变孕育灿烂中华文明五千年;嫘祖故里,养蚕缫丝环绕世界丝绸之路八万里!
行丝绸路、铭嫘祖德、颂嫘祖恩、谒祖寻根、尽在此“嫘祖化石楹联文化第一街”。
春风和煦的远安嫘祖镇田野里山坡上,一片片一畦畦一簇簇,青色如黛,金色成海。一路行走,一种多元素合奏的乐曲的旋律,在嫘祖故里山水间弥漫……
如果嫘祖知道,如今的故里如此的惊人巨变,家乡人民对她的深深怀念,她一定会为民族的今天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