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 童真 童趣
——读黄继先《儿童剧创作60周年作品集》
林永蔚
今年,我市著名儿童暨科幻戏剧作家黄继先的《小太阳》、《外公好帅》和《机器人上户口》等三部儿童剧,同时获得“2022年‘金画眉’全国儿童剧征文” 优秀奖和特别优秀奖。喜讯传来,很快召至了市、区文化圈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黄继先所在的以儿歌创作闻名遐迩的巴南区,许多作家交相争誉,进而引发了新一轮儿童文学的创作热潮。
看完这本集作者半生心血凝成的重庆儿童戏剧的扛鼎之作,掩卷凝思,黄继先老先生那醇朴敦厚,豁达坦诚的音容笑貌不时映入在我的脑帘,万般思绪,禁不住涌上了笔端——
黄老先生从事儿童剧创作活动已有一轮甲子了。这60年来,他创作颇丰,其成就可不仅仅是“著作等身”,而是升腾到了“奖状等身”的超凡境界。
黄继先在全国获各项大奖达30多次,市区的各类作品获奖更有一百余次,作品收入进了几十本各级各类书籍和教材。近年,他除荣获 “重庆市十佳读书人”称号外,并获得重庆市颁发的“银杏·终身成就奖”。
回顾黄继先六十年来筚路蓝缕,不改初心的创作历程,其中艰辛感慨良多,从中看到了黄老先生笔耕不辍,奋身进取的高尚情操。
1955年时,黄继先还只是巴县一所乡村小学的年仅18岁的普通教师。当他看了重庆市歌舞剧团演出的童话剧《果园姐妹》后,思想受到极大的启发,他创作的滥觞也由此而兴。 黄继先的处女作是一出叫《两只笨狗熊》的歌舞剧。 不久,他的另一个小剧本,也被一家杂志编辑慧眼识珠看重刊发。从此,激发了他“作家梦”的远大理想,他憧憬着文学创作的广阔前景,日以继夜,一边教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创作。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人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正当黄继先跃跃欲试,初露头角的时侯,却遇上了“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的挫折。面对1957年那场事,他“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960年春节后,黄继先被赶下三尺讲坛,从学校“下放”到巴县中坝农场,当上了沐雨经霜,摇橹拉纤的船夫。虽说肩挑背磨,十分劳累,但自古那水流沙坝确也是“广阔天地”。黄继先在这段时期磨砺人生,增长见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欧阳修·采桑子)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理念,世间万物的发展无不遵循着这一铁定规律。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开始“正本清源,拨乱返正”,黄继先也在“俯仰流年二十春” 后,看透了“富贵浮云”。面对“城郭人民,触目皆新” 的崭新气象,他隐隐看到了摆在面前的曙光和希望,所以迫不及待地重整书箧,再展笔砚,又开始了他梦寐难舍的文学创作活动。虽说昔日编辑和读者都“谁识当年旧主人?” 但在天津《接班人》杂志上,仍发表了他改革开放时期的第一篇作品——《周总理少年时代的故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华夏文坛上又开始迸现出了黄继先的大名。不久,他被调到区文化馆工作。在时代光芒的照耀下,他响应党的号召,理所当然地放下了昔日的恩恩怨怨,抖擞精神,向着前方,又全身心地投入进了儿童剧本的创作之中。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少年儿童工作时,一再强调要求全社会都必须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从而为我们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进入新时代后,黄继先牢记着总书记的教导,虽已届耄耋之年,但他“老当益壮”,心中念叨着“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的古训。 他紧跟时代要求,始终“不坠青云之志”。黄继先顺境逆境宠辱不惊,对人、对社会、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探索。理想支撑着他坎坷蹶跌的多彩人生,他“老夫聊发少年狂” ,不舍昼夜,笔耕不辍, 卓有成效地推出了一篇又一篇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大批文艺佳作,成了个不负星光的“赶路人”。
黄继先的所有少儿剧作品,无不凸显出“童心、童真、童趣”这三个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基本创作理念。
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曾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强调“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文学艺术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追求。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原始真纯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在李贽看来要使文学艺术去伪存真, 就必须保持“童心”, 尽力荡涤纷繁世俗中的一切假丑恶,使之回归人性的本初。
没有“童心”何言“童真?”没有 “童真”又何言“童趣”?“真”是童心的精髓。美好的品德、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习惯、阳光的性格、广泛的爱好等等,就是童心这概念中不可或缺的本质特征。
年少有“童心”,方能“求真”。作为面向少年儿童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要让孩子卸下伪装、饱含理想,淡化对名利的追求,加强对真理的渴望,从而培养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进取心,让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引导和鼓励他们向着心之所往、志之所趋、情之所系的“心中圣殿”前进。
在“心”和“真”的基础上,黄继先在少儿戏剧创作中,总是把“童趣”作为一个十分靠前、不可或缺的因素来加以考量。
“童趣”即少年儿童对大千世界满是好奇的想象的妙趣、儿童在观察事物时产生的为之激动的奇趣、儿童在生活中发现的意想不到而又十分愉悦的乐趣、儿童时期所特有的天真烂漫的情趣。
“童趣”是“童心童真”的表征,也是其有力的支撑。有了“童趣”,作品才有让孩子充满阳光,而心往之的“生趣”,也只有在拥有“童趣”的作者眼里,才能捕捉到饱含“生趣”的儿童世界。黄继先认为,培养“童趣”就是要让孩子对知识充满向往,爱问问题、爱探索交流;要让孩子和周围环境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消除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要让孩子在玩中学,给予他们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态度、放松但不放纵的管理方式,进而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只有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自信,才能让人生变得有阳光、有生趣、有活力,使孩子们既能享受甜美的童年,也能发现世界的美好。
虽说“童趣”不是评判少儿作品的惟一标尺,但是,没有童趣,绝对不是一出好的少儿戏剧。童趣绝不是“肤浅”,童趣不是云里雾里虚幻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到的实体。在少儿作品面临创作尴尬的情况下,黄继先已经或正在赋予“童趣”更为丰厚丰满的内质。
作为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黄继先在他的儿童剧作中,恰如其份地把握住了上述原则,让童心和童真满篇迸香,让童趣跃然纸上,给孩子们带去了弥足珍贵的快乐。
文学创作的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在黄继先的创作活动中,始终追求着一种纯然的本性状态,他追求自然之真、自然之情及自然之趣。他创作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一定范围的的创作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促进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全国著名儿歌作家万凯先生曾写诗高度赞扬黄继先的创作成就,这里仅摘录几句来作为本文结尾——
翻开他的人生词典,
写满了执着和勤奋,
60多年的勤奋笔耕,
使他成了文学的高人,
作家的桂冠,在他的头上戴得周周正正。
有人说,他的想象太丰富了,
科幻作品令人吃惊;
有人说,他的人生充满戏剧,
难怪他的小品引人入胜;
有人说,他是越活越年轻,
栽下了一大片童话森林,
在少儿戏剧的镜框里,
彰显出了他独特的身影……